硕士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哪些?
a.论文写作类 高校科研活页、社科学术圈、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这三个公众号都是教你如何选题,如何构思,如何在论文中写作提现问题意识。多看看,学一学论文是怎么写作的。我在写论文期间没事就会看看上面公众号的文章。尤其是问题意识!假如答辩过,被老师批评的最多的就是没有问题意识。 b.论文素材来源类之公众号 关于环境法写作,推荐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环境保护这三个公众号,会每天更新最近的关于环境法方向的科研成果,可以看看,寻找灵感。对于国家生态补偿这一最新研究动向,也可以关注生态补偿公众号,里面每天更新。另外,可以关于中国民商法律网,麦读,法学学术前沿,每天更新最新的学者的文章,多看看,学习学者的写作思路以及看看最新的热点。
选题 选题我认为是论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关乎你一篇论文写作的成败与好坏,“题好一半文”。论文选题,关乎你论文的方向以及文献资料的多少。如果论文写作过程中没有文献资料支撑那么除了十分痛苦便是空洞喊口号。 对于论文选题,首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假如自己不幸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看看是否可以和自己喜欢的方向相结合或者是有大量文献做支撑的。选题一定要尽可能小一些,小一些可以避免面面俱到或者泛泛而谈,这都是老师比较讨厌的。我论文最终题目的灵感来源于我看的论文里面的一个小切入点,但是论文没有详尽的写。我就将想,是否能够将其具体化。对于选题,没有灵感可以看一下其他人写的是什么,先暂时套用别人的角度,随着看文献,将自己的角度慢慢变换。我去年第一次选题写得垃圾分类,但是,写不出什么东西,比较空洞,特别痛苦,开题报告答辩被老师一顿嘲讽。后来换题目,导师不让换,每天在图书馆干着急,吃不下睡不着,整个人都快哭了。最后,在自己的坚持下还是换了。中间换了七八个题目,一直到2月份正式写作时题目才定。 我认为题目可以换,换到你可以写出来为止,写自己觉得写的出来的,就不会那么痛苦。前提是时间充足且开题报告管理不严格。我是开完题以后又换了题目。 关于选题:法学生可以关注最近修改的法律,结合论证。下面提供环境法的几个热点问题,仅供参考:对于环境法最新修改了森林法,对于林权制度改革,生态补偿以及公益林,森林法进行了大量补充,那么是否可以结合这些点进行论证;关于河湖保护,我国设立河长制以及湖长制中间存在的问题是否可以论证;国家公园的建设;动植物跨流域保护协作问题;山体保护等。(这些是平时帮老师做立法论证的几个点,大家可以参考下是否有可写性)
结构 我认为一篇文章首先是构思结构,当结构框架构思好了,就可以向里面填充内容。在这里,无论采取各种方式,自己大脑里一定要有清晰的结构。 首先我构思文章的结构(我不喜欢教科书式的写作,概念意义性质等,我喜欢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入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论证自己切入角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解决措施 在这里,可以借鉴其他文章的表述并将自己的论文方向相结合。将结构构思好后,将结构列好,放在文章中,一个标题空一页。排列好后,将所看文献中相关的内容放在所安排好的结构中,填充满,看一篇,填一篇,无须考虑其他,只要相关的放入相关标题中。当文章填满后,通读全文,进行删改,不通顺,不相协调的删掉。最后,大体看一遍发给导师吧。对于时间充足,学术造诣较高的同学可以不用借鉴上述方法。随后按照导师的意见修改论文稿子,几稿下来,和一稿70%不一样。虽然走了很多弯路,在论文稿子修改的过程中,前期看的大量文献都用上了,写的时候都有映像,并且加入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无论怎样快捷途径,一定要有大量文献做基础。(另外法学生一定要关注最新修改的法律,我的论文结合最新的法律,将法律法规结合自己的论文进行评述成为一大亮点)
一定要动手写 论文没思路写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心平气和的看看文献,给自己留个印象。即使写不出来,构思结构,往里面填别人写好的东西总会吧?因此,一定要强迫自己,克服推延症,否则拖到后面提交系统,就来不及了。论文一定要多改几稿,保证自己论文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