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焦虑症

前几日教师节,买的几个礼物竟然延期,商家被我催得要死,大半夜的不得安宁,千抱歉万赔不是。一大早,我只好临时用别的东西替代,装满孩子的书包,再塞入我前一晚写好的贺卡。等我去接孩子,书包仍然鼓鼓囊囊。老师说礼物不收,贺卡收下了。
突然间,觉得自己好蠢笨,竟然送那么大件。现在人都崇尚轻简便,送礼不如送卡。道理我懂,但超市卡三五百拿不出手,一两千又囊中羞涩,毕竟一送就要送四五位老师。前一天,学校还在每位学生书包袋里放了一张教师节不收礼的告示,问周边人,大约今年实行双减政策,教育界戒严,提高老师待遇福利的同时,也不允许他们收受家长的礼物。
问一起接孩子放学等车的家长,说他们第一年时原打算请老师们到饭馆嘬一顿,但老师婉拒了,第二年开始他们也便没有再送礼。他说,这总归是好事,否则家长之间攀比来攀比去,容易让这股不正之风传染开来。
道理都懂,但总觉得孩子不在身边的时候,全仗老师多照顾担待一些。整个班上,经济条件最不济的是我们家,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有些家长已经实现财务自由,杭州多套房,外地都置有房产,光是收租就比我们打工强,女方不用上班,依然可以做瑜伽学西班牙语,打扮得漂漂亮亮。
像她们这些家长,平时在朋友圈各种凡尔赛式的炫耀,用肉眼感受到的奢华来抬高自己地位的,肯定也不会放过每一次表现的机会。对她们而言,不用工作,就会把心思用到如何跟老师打交道上面。而泛泛之交,甚至亲戚面前,会表现得极为收敛。
我一位亲戚,在深圳开服装厂,仗着有钱,回老家来从不在自己家中过夜,而是在酒店开房。身上一条皮带值四五千,还给自己母亲安排在山顶别墅,专门雇佣一位保姆照顾她。可是碰上亲戚朋友的红白喜事,她包来的钱也不过三五百元,并不比别的亲戚多。也有亲戚想去沾她家的光,极尽各种讨好能事,但依然得不到什么好处。要从身为老板的人身上拔得一根毛,那是真的比登天还难。难怪有人说,别人的富裕跟我何干,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我记得我上学时,父母领着我登门找到老师家中,送一些土特产,东西并不上眼,也不值几个钱,但总算是送出去了。老师平日里不好不坏,对我也就那样,但是送礼的一片心总是在的,多年后也依旧影响着我。但其实,我对送礼一事,心理上有一些抵触,你并不了解对方的喜好,却盲目送出自认为好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马屁拍到马腿上的行为。
我觉得送礼一定要送的人出于心甘情愿,如果只是盲目跟风,或出于一种尴尬的人情,送的时候也未免有些难堪。情到至深,就算取下身上之物,灵机一送,也是至宝。但中国人的人情世故,促使我们盲目送礼。
就说前不久我父亲身体不适,我拜托一位三甲医院的教授级医生开个绿色通道,检查住院,他都拜托了院中好友和自己的学生,我十分地感激,想给他送礼,他坚决不收。我听说老家有人委托杭州的医生动手术,事先打好招呼,亲自叫司机开车到地下车库,然后从后备车箱里取出放入医生的车子里。我之前也只与老医生交过一面之缘,采访过他,想不到多年以后,真的会有求于他。以他的资历和年纪,其实早已退居二线,反聘到医院坐诊实属不易,况且非亲非故,他能帮我忙,心存感激。但他不收礼,就相当于间接谢绝了我下一次的求助。逢年过节,再给他发问候的短信,就再无回音,这样想来,他可能也不愿收我礼,也不愿再伸援手。不过我并不怪他,反而要感谢他帮过我一回。
不过我当时也很犹疑,要是送礼,他的学生,科室的主任医师也需送吧?他托过的人,帮我父亲安排了住院,也该送吧?但送礼真的是个技术活,对方磨磨蹭蹭,你就没法下手。讨教来的技术,又不一定上得了手。
我就记得母亲那次在杭州住院,这家医院有一位是我同学,我想拜托她让医生多照顾一下我母亲。结果她说,其实不管你送不送礼,医生都是一样对待的。即使是他们自己的家人生病住个院,他们也是要买水果篮给医生护士吃,仗的是她的脸面,恕她无能为力。
我一想也对,不开刀,只是住院,实际上医生就是对诊开药,要想多照顾我母亲,无非就是多询问一声,态度上和缓一些,再无其他。说得好听些,医院是救死扶伤,一视同仁;说得难听些,你要想获得多一分的照顾,就需要在社会上多一份的“认证”和多一分的地位。
后来母亲转回老家医院,我陪护在旁。隔壁床的老爷子已九十多岁,神志不清,家属请了一位护工阿姨伺候他。那阿姨说,老爷子的其中一个儿子在省里当官呢,每日里都会有人前来探望,吃的东西堆满病床边。难怪我递给她水果,她都谢绝,说人家送来的东西根本吃不完。果然,我亲眼见到有一群本地的官员带着人前来探望,对着神志不清的老爷子一通问候,还热情地送上一堆根本吃不完的水果、营养品。走马观花一番形式以后,匆匆又走了。看着他们点头哈腰的模样,还真的像是来探望太上皇一样。
当时,我心里极具一种失落感,认为对母亲很不孝顺,也深感到自己的无用。不过后来转而一想,这帮人只是走走过场,哪个又是真的对老爷子是上了心的?人家在乎的,只是在其位,尽其责,做尽体面,只为明哲保身。反倒是我们普通百姓,两袖清风,清清白白,也无需多虑,无需忧愁,不用为获得更多的利益,去处心积虑地谋划。这样一想,心底就清明放旷多了。
范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清明忆往 (4人喜欢)
- 放过自己 (1人喜欢)
- 国庆五日海南游 游记+攻略(老婆整理版) (1人喜欢)
- 提名即获奖是“黑幕”?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