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指南|熊孩子的数学之路(一)
幼儿园|数数之路。
从学说话开始,到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一段,基本上熊孩子就可以解决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离谱一点的乘除也没问题。
学说话的过程中,加入数数,是很自然的。等能够从一数到十了,就可以加入花式数数。比如,12345,678910,或者109876,54321,连串的读。同时也试试突破10的界限,跑到11,12去,慢慢的,1-20也是没问题的。又可以加入另外的花式数数,两个人开始,一个单数(奇数)一个双数(偶数)的轮流读数,开始成人读双数,孩子读单数,因为29-30,39-40对于孩子来说,是有点难度的。慢慢的,孩子读双数的次数也多了,自然就过渡到1-100了。
能够轻轻松松从1-100的数数,数数这个事就可以先放一放了。 要是还有追求,还可以101-120的搞上去,再辅以个十百千万的顺口溜。
整个过程,混杂在日常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游戏中,大约一年时间就够了。
幼儿园|加法之路
从1+1开始,比划手指的方式,引入加法。慢慢地,从数手指计算到脱离手指计算(口头计算+记忆),到凑十计算——比如7+几等于10?做法是两只手先摆出7个手指,数没有摆出的手指,就是7要凑10的数,即3。这个过程反复的玩,把数字和10的关系搞清晰了。日常一边玩耍一边互考凑十是很容易练习的:一个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说出凑十的数,答不上来就算输。
凑十学会了,就引入十位和进位的概念。这个需要借助道具了,首先是一五一十的数数,然后是一捆捆或一堆堆整十的数数。再加上个位的“数”,一起读。再添加更多的个位“数”,凑了十,打成捆(做成堆),总结十的捆多一,个的数是多余的。这个过程和20以内的加法相配合。
幼儿园|减法之路
减法也可以和加法配合食用。当10以内加法能够顺当玩起来时,就可以加入减1,减2,减3的游戏,逐步知道加、减,虽然不一定能准确说出加减的意义,但是照葫芦画瓢就没问题的,聪明一点的自动扩展到减更大的数字也是没问题。
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是互逆的过程,所以摆道具的过程,自然就两个过程都摆一摆了。
小学|进阶之路
入门了,需要的是一定时间的巩固,进而才有坚实的100以内加减法基础。
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学习棋类,来增加“数学学习力”(实在是没名词,随便编一个)。下棋,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专业棋手——专业棋手有自己的一套练习思路——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娱乐,二是为了提高“思维能力”,或者通俗点,叫“数学能力”。所以,入了门之后,就可以学习读棋谱,下盲棋。读棋谱,使得孩子对每个字的阅读会更认真仔细;下盲棋,则把文字式的“棋谱”变成脑海中的“棋盘画面“,用画面辅助记忆。这里的棋类,以中国象棋作第一入门棋类是比较好的。因为下法简单,棋谱也很规范,某种程度上,有读成语的感觉。
有了”脑补画面“的能力后,小学数学里的各种列式(加减乘除竖式)计算,都可以在脑海里“列式”,大大加快了速度,提高了效率(脑补列式可以完美的避开书面列式中书写潦草造成错误的情况)。
写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过程还是挺长的,最少也要3/4/5年吧。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当成游戏来玩,不要当成任务。游戏是第一学习力,而任务是学习的第一打击武器。第二,要有耐心,一次学不会就两次三次,还是学不会,就和孩子说,你还小呢,等你x岁你就会了,对吧?第三,尽量家长自己上手带、教。99%的老师,只是一份职业、工作,他也许能够准确判断孩子的问题,但有没有那个时间精力成本去解决问题、教好孩子,则是另一个话题。
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有节奏地不慌不忙地教好他。 学,就要学好,成为学霸,主要是获得自信,进而更愿意去学习,考不考清北,只是顺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