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事件(三)
3.教育部门提出的“双减”政策,每天接送俩娃的时间和路程更多了,这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生活;加上工作的各种压力,对书写有了新的思考。 不知不觉中,大娃进入了初三冲刺阶段,不善于调节气氛的我有时会令他焦虑和紧张。他每天六点起床,吃早饭,滴滴打车去学校(路上大概需要十二分钟),赶在六点五十分前到校,一直到晚上八点半才能放松下来。当我成为众多在校门口左顾右盼等待的家长之一,心情是五味杂陈的。惭愧地讲,如何成为一位好妈妈,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从大娃落地那一刻,我所想到的就只是多了一位朋友,而且是一位可以随便让我呵斥摆布的朋友。大娃从小乖顺,在我的威逼之下(外人看来我是个非常好脾气的人),昨晚他因为周六就要参加中考休育游泳项目而担心,担心游不了满分,我的不会宽慰人的缺陷又败下阵来。我只能耐心问他,为什么这样不自信?他说不知道为什么临考就会出现各种恐慌,平时正常发挥都好的,一上考场就会出乱,而且加上考试前晚上必定睡不好,这样一来就更加考不好了。我说这点和我很像,都是因为不自信的缘故,我问他还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他去参加读书会,每回我要当主持人或是分享者的时候,内心都是很紧张的,后来次数多了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付出和收获的相对论。我和大娃说,只要你努力过了就问心无愧,但如果你不努力考不好,我一定是要责怪的。我又和他提起他写得很漂亮端正的一手好字,都是因为小时候他辛苦练字才有了如今的收获。一路上,母子俩的对话总体还算平和,等到他下车的时候,抬头望着停车场上方的夜空,他问我要了手机,对着树枝上方的明月拍了几张照,他比我更懂得构图和镜头美学,看着相册里的照片,我的心便宽了下来。 回家后立马洗澡,接下来的时间才真正属于我(此时小娃已经睡了)。打开台灯,打开蓝牙连接好小米音箱(大娃给我挑选的),这两天听的都是莫里康内的音乐。因那天沈老师在找贝尔蒙多葬礼时所奏的音乐,我去百度上搜索了下原来是莫里康内作曲的Chi Mai,现场由法国共和国卫队乐团演奏,这首曲子是莫里康内为1981年为乔治·洛特内导演,贝尔蒙多主演的《危情谍影》所作的配乐。正是这样漫无目的的夜晚,我能做的只有阅读。《后朦胧诗全集》上册还未读完,读其中一些的时候不在状态,一直想写的《西横街》一直提不起信心,如果按照目前设想的路子写,又将是泛滥之作。倒是在这段焦躁的时日里,重新读了一遍1981年香港明河社版《笑傲江湖》,从九月开始啃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和当时啃夏多布里昂《墓后回忆录》一样,文字的沸点煮烫我整个儿的房间和夜色。 往往因为需要更好的心情 我对一枚大头针微笑 并把手掌贴墙壁上面 但这不仅仅是一种心情 还有更多的东西尾随其后 比如健康,比如快乐地生活 犹如这面墙,坚实而光滑 任何时候,它都是一面墙壁 既乖巧,又顽固又靠得住 它什么都知道,不像我 什么都不知道 我不善辞令 毫无诡计,愚笨,没有耐心 却梦想快乐 把手贴在墙上 简单的姿势 更多的东西隐藏其中,难以言喻 难以启齿,难以下决心 戏剧性地死去 ---丁当《抚摸墙壁》 人一旦脆弱,文字也变得脆弱。台灯下读丁当的这首诗,转眼望了望椅子边的白墙,上面有小娃涂鸦的画作,胸口眼眶一阵热涌。于是将接娃路途中的所见所感修改成型(在回家路上,大娃帮我记录下来了)。 每天离开壳半小时 数一数这座城市的绒毛。 她在孵化近视的工业 雨刮摩擦减速玻璃 很多中心成立。耐心地梳理 排队的人群,缴费的,看病的, 求学的,还有夜总会、足疗馆。 绕过大半座城为您庆生 一把伞掉在路边。 夜深了, 殡葬礼仪店关门了。 晋金劳保还有几个顾客 广告图文也开着门。 公路仪器四个字 特别红,特别闪耀。 孕婴童母婴店摆着各种奶粉 自助银行门口没有劫匪, 也没有金盾保卫。 你会看到很多口腔诊所 露着一颗大大的白牙 好像张开嘴就要把黑夜吞下。 请您数一数自己的绒毛吧 还剩几根,有没有白发。 左转灯一会红,一会绿 它被取消了黄色 这不文明的颜色。 再看沿路围挡上的宣传语: 公勺唤醒公德,公筷体现尊重。 这时,车子就开到了一家火锅店 我想去捞上一筷子 可绿灯催促我前行。 道路埋着那么多坑 让轮胎与窨井盖尽情亲吻。 一场大雨后 市政工人们又在桥洞下劳作 他们抽水,像抽干 一座城市的精血。 我岂能说:捂着鼻子 还能闻到地底下的腐臭味。 一个城中村被拆了 我的家到了。 门口抬起的栏杆 抖动它身上的绒毛 欢迎我回家。 ---罗帆《城市的绒毛》 这或许是我为数不多的写实诗,这首诗的完成或许将来会成为大娃的宝贵记忆。我一边开着车一边逐字逐句地说,大娃用Zine软件(大娃小娃都很熟悉这款APP,因为我在这儿写诗)帮我打字,我快速说出深怕这些转瞬即逝的字词,大娃说慢点儿慢点,手指快速地在屏幕上敲打。诗中的这些店家,坐落在大娃学校边上的五一路,每次路过我都会特意望一眼这些店招,看它们有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人们停留住脚步去消费。但我知道这些店家里面,糕饼店、饺子馆、面馆、粗菜馆、酥饼店等对疲惫了一天的大娃来说充满着极大的诱惑力。我总是问他肚子饿不饿,要不要去吃点什么。腼腆的他总说,还好,不怎么饿,还是回家吃吧!如果我坚持再问他要不要去吃点,他会反问我一句:是不是你想吃?这个时候,我就加快油门,加快回家。 202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