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火青年

杰最后引以为傲的,是给我炫耀他拿新买的相机抓拍到的泡馍打哈欠的卖萌照片。
2018年那个并不遥远的午后,杰和我拖着行李箱坐在面馆里,带着惶恐与期盼,吃下了来到上海后的第一顿饭。在海宁路的青年旅社,我住了18天,杰住了14天,每晚下班我们都会坐在这家面馆吃一碗葱油拌面。
刚毕业的日子总是很迷茫,对自己的专业一窍不通,书本上和现实里千差万别,有段时间自己甚至吃不好睡不安稳,杰比我要沉稳得多,他大学学的工程管理,但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在上海找了一份商业运营的工作,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谈业务,拉客户,“咖啡厅里谈不下来就去饭店,喝咖啡谈不下来就喝酒,吃中餐谈不下来就拉去吃西餐,我闹不明白我每天那么辛苦东奔西跑,还不如餐桌上那丁点儿大的鹅肝值钱”,杰每次向我吐槽都会说类似的话,可我总觉得他是假借吐槽,实则炫耀,可以合理的用公款吃吃喝喝,比我这样每天待在室内对着电脑敲敲打打的设计师来说,实在让我羡慕。不到两年,杰比来上海时候胖了近20斤,每次和他去吃饭,他都说着要减肥了,直到他躺在酒店的床上再也无法起来。
20年6月底,杰的女朋友发信息告诉我,杰死在了酒店房间里,死因是醉酒呕吐导致的窒息,我想起之前杰向我吐槽他的领导,杰想涨工资向领导提了两三次,最终在年会上领导提议杰干一瓶红酒就给他满意的薪资,杰那晚在地铁的洗手间里睡了一夜。
杰死了,他还带走了只有他才记得的关于我的回忆,我的一部分也就随着他一起死亡了。而因为我的存在,杰的一部分也并未死亡。
“人生是螺旋上升的”这句话,不知道是谁最先说的,确实是很形象,只是没有提到上升的幅度很小,速度很慢。
过往的人生总是重重复复,遇见过的人也重重复复,只是每次换了名字和样子而已。实际上人们没有个性这种东西,只有和你的关系。
比如你到了一个新公司上班,看到新的上司和同事,不用说,他们很快会变成你以前的上司和同事。你已经可以预料会被怎样对待,你可以预言将经历些什么,因为他们只是你的人生的演员们。
比如你新交了一个朋友,然后渐渐发现,他竟然越来越像你的别的朋友。当你为此震惊的时候,你可能只是误会了:你的两个朋友并不相似,只不过他们都扮演了“你的朋友”,而这个角色塑造了他们,把他们共同的方面呈现给你,就像不同的演员在不同的影视作品里扮演同一个人物时,他们的表现肯定有很大的共同之处。当你意识到这点之后,你就可以蛮有把握地声称,你的下一个朋友也将和现在的这个朋友相差无几。从你交上第一个朋友时起,你其实已经在和最后一个朋友交往。
你终于领悟到这个世界的结构:这些人都是以你为圆心的圆,他们的半径就是和你的关系。自然了,同样的半径上可能重叠着很多个圆,这不是一组平面的图形,而是你螺旋上升的人生的一个切片。
难怪人们羡慕那些头脑简单的人,因为他们的目光不穿过表象,他们的思维不抵达实质。他们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他们认识的每个人都是陌生人。他们把同样的痛苦和快乐经历了无数遍,每一遍都像是初次经历。
可这一切的感受,我都无法再告诉杰了。
杰最后一次来我家的时候,我还没开门,听到脚步声泡馍就把尾巴竖得笔直,冲过去应门。门开了,看到是杰,泡馍歪着头看了他一眼,轻轻叫唤了一声,显然她还记得。
2020已经过去了,我很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