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转收费的App
周末手贱点开App Store,发现有70多条的更新信息,就点了“全部更新”。没想到这却为我以后的工作买了个雷。
结果今天要扫描个文件,发现平时用来电子扫描的App,除了扫描的内容还加上了水印。
衰~
而且仔细一看,扫描质量也差了一大截。只有水印上的“由普通用户创建”异常清晰,仿佛在嘲笑我的年轻。
换了几个其他产品,体验还不如这个,而且这个只需要每年98软妹币。其他动不动199,299,单位改成美金,我都可以自己买一台数字扫描仪了。而且是打印复印一体的(手动狗头)。
边懊恼着,边用Photoshop把水印去掉。我作为一个懒癌晚期患者,对增加工作工序的行为厌恶至极。我经常想我按个按钮我的每日工作就完成了就好了——人工智能——不,人工“智”造的工厂的“AI启动师”。上班按个钮,下班按个钮——不对,既然是人工智能,就没有下班了。
不知道人工智能以后要不要过中秋佳节,吃他们自己制……智造的月饼。
扯远了,总之,我又少了一个得力的“生产力工具”。以后扫描多页的文件要用实体打印扫描一体机了。看着那台积灰的打印机我就心理发憷,电子化的时代,我总想啥都电子化。
其实对于App这种行为十分理解。前期为了拓展用户,采用“免费”和“高质量的功能”积攒到一定人气之后再收费,甚至不惜通过阉割功能、增加自己的计算量来达到恶心用户的目的。但是,不是谁也不是用爱发电的。只有不断积极的正反馈(一般表现为挣到软妹币了),通过市场良性循环,才会有更优秀的作品出现。
提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模拟著名的搜书引擎,仿佛也找到了自己的生财之道。恭喜。
据我观察,具体来说分这么几步:
1、通过搜书引擎功能,口碑传播,积累一定的用户
2、用户搜到资源并下载的时候,会要求扫描二维码验证(至少比某文库要友好)
3、二维码会让你关注一个空的公主号。
4、等到关注的人数足够多,这个公主号将会被转让(销售)给另一家互联网公司(或者自己名下其他功能的公司,具体没有考证)
5、也就是说第2、3步你的扫描会让你被积累到一个公众号,如果这个公众号转让,你再次使用该引擎,你又被积累到另一个公众号。
6、这个公众号又会被转让。周而复始(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