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什么?
查看话题 >Cooking@墨村:钟水饺
钟水饺古名为“水角”,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川菜系。该菜品创始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创始人是钟燮森(字少白),因开业之初店址在荔枝巷且调味重红油,故又称为“荔枝巷红油水饺”。
“钟水饺”起源于晚清时期。清代光绪年间,成都劝业道的周孝怀提倡振兴实业,成都东大街、盐市口一带商业日渐繁荣。南来北往的商贩不断涌来,他们口味不一,既想在忙碌中品尝美味,又生怕耽误时间,苦于找不到适口美味的食物。当时东大街附近的荔枝巷住着钟氏三弟兄,其中一个叫钟少白的,在暑袜北三街租了间铺面开了水饺店,请人取名为“协森茂”。他针对人们的这种心情,把中国民间(特别是北方人)最喜欢吃的家常水饺作了一番改进,皮薄、馅嫩,带有川味的特色,麻辣而不燥烈,咸中带甜,味道很鲜。不久后,他又把店面又搬到近旁的荔枝巷。先前食客们都称为“钟水饺”,其后便叫之为“荔枝巷钟水饺”。后来,钟少白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在给别人帮厨的堂兄钟燮林请来主厨。
“钟水饺”真正吸引人的,是他家的红油蘸蘸。钟燮林改进了原本红油蘸蘸的配方,他用双流东山“二荆条”干海椒、川西坝子菜籽油炼制成红油辣子,用成都太和酱油加香菇、百草、红糖炼制成复制甜红酱油,用温江柳城独蒜制成蒜泥汁。此三样调味料便成为“钟水饺”风味制胜的法宝。在卖水饺之外,钟氏兄弟也兼营酥锅魁。人们用椒盐锅魁拌着美味的“蘸蘸”,更觉舒心可口,一时间这家店生意兴隆,远近闻名,南来北往的人都相约去吃“钟水饺”。顾客问钟氏弟兄:“你这是北方水饺,还是南方水饺?”他弟兄答得也妙:“我们卖的是不南不北,胜过南北的钟(中)水饺。”
钟水饺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三样调味料。今天就说一说复制酱油,它是很多川菜,特别是凉菜和小吃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蒜泥白肉,钟水饺和甜水面等,都有它的功劳。个人认为川菜中的复制酱油就是辛香料复合型配方酱油,和上海熏鱼的那个酱油类似。复制酱油一般采用黄豆酱油和红糖熬制,并添加些辛香料。由于使用辛香料的品种和份量不同,就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独门秘籍。过去我使用辛香料是看心情,现在则是一看食材,而看搭配,兼顾简单。所以这次在自制复制酱油,就简单地用了葱姜、八角、桂皮和香叶,家中没有红糖就用冰糖来代替(对复制酱油来说红糖最佳,冰糖其次,白砂糖最次)。
其它的我就不啰嗦了,反正家里做心里有个谱,随意点,神似即可!煮熟的水饺上面浇上复制酱油和红油。蒜泥小鬼不喜欢吃就没放。再放了些口水鸡的剩余料汁(浪费是可耻的!)、花生碎和葱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