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丰子恺的《渐》出发
最近看丰子恺,不是漫画,而是散文。于第一篇就读到了其写于1928年的《渐》,遂深为其中禅意所折服,久久不能忘怀。故如不能胡乱记论点笔墨,总觉有何事未做,于心有愧,遽成以下文字。
诚如丰君所言,造物主对人生最大的欺骗手段莫若于“渐”。正是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了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了冷酷无情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了顽固的老头子。而正是由于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所谓“渐渐”地产生的,故对于人生所不知不觉者,总觉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甚至等确实看到了变化,又会“失忆”般地忘记了这个变化是由哪个以前的变化来的,且又将向哪里变化。比如当人们看见炉火边的老太婆时,很少人会去想她们是由妙龄的少女变过来的,尽管所有人都承认这点,但就是回忆不起来少女到底是怎么变成老太的。而如果你处在盛夏,尽管你知道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变成及其相反的寒冬,但真要你在盛夏想象寒冬的心情,恐怕也很难,因为这一切都是“渐渐”发生的。正是所谓“渐渐”二字使人迷心,产生了一切似乎是不会变的错觉,而即使每天到处能都让你看见尽管“渐渐”但终究另一个状态必会来到的实例,你也会忘怀的。故最终真能跳出迷惘,正知正觉者少得可怜。
这其中的禅意正如佛陀所言,一切的众生都被暂时由于姻缘即会所形成的色相所迷惘,相信那就是永恒的,可谁又知前一秒的我不同于这一秒的我,而这一秒的我实又不同于后一秒的我?真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都在“渐渐”所造出的幻想中罢了。
故丰君又言,这时间的骗术就是将人生设定为百年太长!因为人们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什么意思?这就好比如果是坐火车,在旅客中总有明白通达的人,会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位于老弱者,以求心里的太平或美誉。又有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抢,总有的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而如果整个人生短到就像坐一趟火车的时间呢?我们总会下车(即死去),旅途中也总会遇到老弱者,时间短到不能“渐渐”,我们还会争斗吗?我们还会被暂时凑合在一起的东西所迷惘吗?
而今天我想说的,现代的有些科技总是服务于人类的欲望,可又有谁知欲望是无穷的,满足了一个又会生出第二个,永远没有尽头。这就好比还是坐这趟火车,但不是用跳出“渐渐”迷雾这个方法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无争,而是想方设法用科技的手段去延长这趟旅途的时间,使之永远不会下车!比如什么破解基因的秘密让人类获得永生,又比如就算不能永生也退而求其次让自己永葆年轻,但永葆年轻以后却是去更多次地满足身体的欲望,这是对的方向吗?倘若真有一些人他们已经预感到了方向的错误从而想呼唤人们调转船头,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要永生干嘛?岂不知如果有永生就有永灭,欲望不可能被满足,因为欲望的形式永远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但欲望本身却没有丝毫变化,所以“满足欲望”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根本没可能实现!
醒醒吧大家......有缘的人会看到,懂的人会懂。
20190125 何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