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成为“网红流量”,孩子们的童年谁来保障?
近日来,中演协网络表演经纪机构委员会成立,其结合30余家头部经济机构与媒体,发布了六项行业共识和自律举措,宣称不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所有内容制作环节严控未成年人参与,涉未成年人内容建立专审机制。(9月18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社交平台上涌现一大批未成年美妆博主、幼童模特......那些稚嫩面孔在镜头下娴熟的“表演”,不禁令人产生了极大的错位感:似乎这并不是天真无邪的儿童,而是在名利金钱场中打滚的成年人。挤占学习玩乐念头的是钱名利禄,取代书本玩具的是镜头后面戏谑玩笑、甚至不怀好意的目光。当这群漂亮机灵的孩子们学会对着镜头抛媚眼、摆姿势时,他们原本纯真快乐的童年又有谁能来保障呢?
中演协网络表演经纪机构委员会的成立,无疑缓解了大量未成年人成为“网红流量”的严峻态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见钱眼开、不顾一切的媒体机构、造星工作室敲响了法律威严的警钟。但孩童背后的父母,却是无法完全被此委员会的成立“吓倒”的。他们被虚荣心和金钱诱惑把持着,肆意涂抹本该纯洁无垢的白纸,将学习、朋友、玩耍统统抹去,粗暴且洗脑式地写上“我要走红!我要赚钱!”
被娱乐至上观念洗脑的孩子们,还沉浸在成人社会的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中,他们赚着大笔大笔的钱,小小年纪就能在镜头下娴熟地直播卖货。但当一波新的网络热潮来临,这些“过时”的儿童网红,便会以极快的速度被喜新厌旧的观众、资本放弃。这时候的他们,既没有学会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又失去了本该快乐玩耍的童年,甚至心智都已被网络世界扭曲,又该何去何从呢?
仅仅是中演协网络表演经纪机构委员会的成立,并不能够完全解决未成年“网红流量”的危机。在娱乐至上的现代社会,若要保障孩子们的快乐童年,家长应尽到“把关人”的义务,将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拒之门外,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金钱欲望,将孩子过早地推入名利场中。同时,作为观众的我们,应该在污浊的态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动拒绝观看未成年“网红流量”的表演,以己爱子之心度他人,主动举报利用儿童贩卖色情的商家,还孩子们一个纯真童年。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多方的努力,孩子们过早失去的童年才能重现盎然生机。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努力掌握学习生活技能、深思熟虑后奠定人生目标的学生,而不是一群依附镜头而生的“网红流量”。
苏州大学 余樟睿
202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