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PPT禅定
佛陀住世时,有过一次短暂的僧团分裂。是提婆达多挑起的。因此,“破和合僧”成了所有罪中最重的一种,超过“恶心出佛身血”“杀阿罗汉”“杀母”“杀父”。
提婆达多之所以这样干,是想当教主,当僧团领袖。他要分裂僧团,就需要提出不同的解脱之道。佛陀说,八正道导向解脱。如果提婆达多也这么说,那他就只好跟在佛陀屁股后面,别人并没有跟着他走的理由。他必须提出新的解脱之道,并否定佛陀的解脱之道。他是怎么提的呢?五点:
一辈子穿粪扫衣;一辈子乞食;一辈子一坐食;一辈子常居迥露;一辈子不吃鱼、肉、血味、盐、酥、乳等。
这是《大毗婆沙论》的说法。《顺正理论》小有不同:不吃一切奶制品、不吃肉、不吃盐、穿没剪裁的衣服、住在聚落边寺。——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吃最差的、穿最差的、住最差的。
我们今天想想,单靠吃什么穿什么就能解脱,是很荒谬的。但实际上,提婆达多的提法非常高明。立即有很多愚笨的僧人响应,僧团因此而分裂。
为什么提婆达多的“解脱之道”能奏效?——假如奏效指“有市场”的话。因为,这种提法虽然不能导向解脱,但能满足很多人的幻想。
当时有很多穷人。僧团里也是。就算吃鱼、吃肉、吃盐、吃奶不影响解脱,很多人也吃不起,顶多偶尔吃上一顿。很多人想穿好的衣服,但没钱。想住好的房舍,住不上。
现在好了,提婆达多说:就像你这样的人,从今往后,这辈子再也不吃好的、不穿好的、不住好的,就能解脱。而那些但凡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的人,解脱遥遥无期。
哪个人不渴望自己是“被选中的”那个呢?
本来一无所有的人,最平凡的人,满怀着野心却不能遂愿的人,现在,有人来告诉你:你,恰好是被选中的那个。你能不接受吗?——接受这种见解,你看上去不会有什么损失,而不接受,万一它是对的,那你损失太大了。
实际上,不是提婆达多定义了这些“解脱之道”,是人们的渴求定义了这些“解脱之道”。
时过境迁,今天,很多人都能吃上盐、奶、肉了,提婆达多的解脱之道就显得很荒谬。但是,“解脱之道由渴求来定义”,这个原则倒是没有变化的。
很多人说,一切听佛的安排。
那么,佛的安排是什么?
佛的确有安排。佛的安排就是八正道。不过,八正道里不乏抽象的内容,比如开头的“正见”,最后的“正定”。什么是正见、怎样算正定?这恐怕是很多人自己定义的,或者说,自己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定义。——虽然一切听佛安排,但佛的安排具体是什么,由我来安排,这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其实,佛的安排也有很具体的:正语、正业、正命。这就是戒。是身口意三业的清净,离杀生、离偷盗、离邪淫、离妄语、离饮酒,等等。相当具体。——在三学当中,“戒”的名字才叫“解脱”呀。
三学,叫“戒、定、慧”。其中,真正能令众生脱离苦海、导向解脱的,是慧。而命名为解脱的,是戒。
夹在极端重要的戒和慧中间的,是定。
八正道中,最后是“正定”。正定和正见一样,是最容易被篡改定义的。不像“离杀生”“离偷盗”那样难篡改。
什么是正定?佛虽然有说,但可惜往往不是由佛说了算。佛入灭后,慢慢有了成百上千种“三昧”,三昧就是定——种种三昧,一个比一个猛,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神。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人们的饥渴。人们渴望神奇的三昧。渴望更猛更无敌的禅定。最好太上老君、张三丰、龟派气功都能加进来才好——它们能给沉溺苦海不肯回头的人再多些幻想。人们自定义他喜欢的解脱之道,这也许应该叫——PPT禅定。
《西游记》流行,有人讲《西游记》的佛法,《红楼梦》流行,有人讲《红楼梦》的佛法。《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作者懂不懂佛法,懂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有这样的渴望,有这样的幻想。只要有渴望与幻想,就会有市场。
即便是佛陀本尊,也无法扭转根植于人们心中的渴望,因此,哪怕是在最原始的佛经中,仍然有不少并不是佛法、甚至是和佛法背道而驰的东西。它们体现的不是佛法,是世人的渴望。佛法无法脱离世人的渴望而独立存在,于是,世人的幻想也往往以“佛法”的名义流传、彰显。
佛陀住世的时代,科学相当不发达,人们相当蒙昧,相信怪力乱神——咒语能让人飞,神奇药水有隐身的功效,等等。
龙树菩萨是佛陀灭度后六百年的人,他的传记里说,他年轻时曾隐身到皇宫迷奸宫女致其怀孕。——幸好其中提到隐身。如果是传说龙树菩萨翻墙到隔壁邻居家让邻居女儿怀孕,我们还真不好断然说它是假。
世亲菩萨比龙树菩萨又晚了两三百年。但对世亲菩萨的传说依然不可靠。传说他哥哥无著菩萨晚年一番苦口劝诫,才让他终于改小向大。这铁定是假的。如果你去看世亲菩萨造的《俱舍论》,注意其中流露出的对菩萨深深的敬意和赞叹,你就会知道传记中的说法有多么幼稚可笑。不过,幼稚可笑的传说会流传,甚至流传更广,因为那样的故事契合人们的口味。
佛陀时代,人们对咒术、神药、占相笃信不疑,佛经与论藏中,也保留了相当多这些内容。这是兼容真正的解脱之道与世间渴望的权变办法。
好比有权威说跑板的话、荒诞不经的故事,但既然他是权威,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很多时候,权威并不是个人,权威是深植于人们心中的观念,观念的底层,是世间的欲望。
在种种解脱理论中,也许是最坚牢的权威见解是:
禅定导向解脱。
它是如此地坚牢,以至于佛陀也不能不把“定”纳入“三学”当中、“八正道”当中。为什么?
因为禅定是古老的传统。——在悉达多太子还没诞生的时候,所有追求解脱的人都相信禅定的力量。相信禅定是解脱的必由之路。在悉达多菩萨成佛以后,乃至今天,如果一个人相信世间有解脱的可能、解脱的道路,要么他倾向认为道路来自某位神祇,要么,他倾向相信道路来自禅定。
而在佛陀这里,不是禅定导向解脱,是智慧导向解脱。不是禅定导向解脱,是持戒导向解脱。
说白了,在三学当中,戒学和慧学,是佛陀真正的学问与宝藏所在,而定学,更像兼容世人渴望的接口。
佛陀悲悯世人,他明了正确见地的树立并非那么容易。因此,他的教法很包容。佛陀也是善巧的,他以暗度陈仓的方式,埋藏下真正重要的见解,一旦正见的种子破土而出,别的自然不消过多解释。
佛陀讲过慧解脱阿罗汉,全分慧解脱的阿罗汉,是连初禅根本定都不曾进入就能证果的。
每一个众生,无始劫来,都曾无数次成就禅定,包括三界之顶的非想非非想定。然而,从一个凡夫发菩提心、坚定地发愿成佛开始,他将在漫长的时间里都不可能再成就禅定。——这种漫长,几乎漫长到尽未来际的期限。如何理解这个故事?这里面藏着真正重要的东西。
佛陀深知世人受欲望幻想的稗草蒙蔽。于是在稗草中,放入珍宝。可惜很多人还是只见稗草。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公司崩塌前的最后较量 (5人喜欢)
- 李白天下第三 (5人喜欢)
- 200字抓包大模型 (2人喜欢)
- 为什么当前的AI在文学创作上表现拉胯? (2人喜欢)
- AI能不能自发写好故事?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