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电影中的现代性批判(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
本来是《世界文学经典》课上讨论的准备材料,但课上体量太大时间不够,老师就下课了。观点也并非原创,借鉴很多豆评,主要是悲剧《俄狄浦斯王》《美狄亚》和帕索里尼的两个改编电影,贴在这里。
俄狄浦斯王中他开头即插入了一个现代性景观,展示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代表的俄狄浦斯情结的两面,一是因孩子夺取母亲的爱而产生的妒忌,父亲在看孩子的时候并没有台词而只有眼神和字幕反而增加了一种精神情感上的压制和张力。另一方面是孩子看到父母亲昵而感受到的无能,被称为阉割焦虑,他无法拥有父亲的身份和性能力,而只能被他夺取爱,被他压制。最后转换到悲剧情节的镜头也很耐人寻味,父亲钉住孩子双脚,意味着阉割的开始,而孩子只有通过完成弑父娶母的历程,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但是这个现实与悲剧的结合有帕索里尼更深刻的指涉。里面展示的意大利王国国旗、军官正是这些因素孕育了法西斯主义这个婴儿,这个婴儿弑父已经不是一种误杀,而是人的残忍本性,他斩断的是和谐的古典的温情,包括面对斯芬克斯的暴力取代智慧,都展示了深藏在心的法西斯的暴力和残酷。 而车流、工厂、烟囱、整体的城市情境取代了笛声、沙漠、石城的自然传统景观,意味着人类作为俄狄浦斯,杀死了自然这个深沉的父亲,上了生态这个母亲的温床,这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新的注定命运,也可以说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控诉。
而美狄亚的电影和原剧本改动更大,最明显的在于神性的隐去,开头诡异的屠杀场景,带有人类学的理性分析,我们不会沉浸在悲痛中,反而置身事外,会被这种屠杀的形式所吸引。电影也删去了美狄亚用神力帮助伊阿宋的情节,在这里美狄亚代表的是原始自然力,她必然会遭到人类文明的背叛,崇高的神性从电影中褪去,没有龙车来接走美狄亚,最高价值被祛魅之后,留下的是更残酷裸露的人类本身的自私凶残、荒诞和欲望。这更是一种现代的启示,人类用科学杀死了宗教信仰,成为掌控权威和秩序的俄狄浦斯王,但是用科学冷酷的逼求真相的同时,我们自身的价值也显得混乱而无所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