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经
越是与世隔绝,越是心之向往。
去藏区,成了每年必做的一件事。
香格里拉,甘孜州,西藏、青海,甘南,都曾留下朝圣的足迹。
每次去,都会有不同的感触。
今年,一如既往。翻山越岭,一路向西。
有时停下来笑看风云,有时坐下来静赏花开。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切随心,静观自在。
在高原,天是通透的蓝,秃鹫盘旋于空中,风蚀着一切,生命在高原上来去无声。
远处,野草青嫩,一望无垠。牛羊似珍珠被佛祖散落在远端的草地,一派静谧。偶有铃声清脆,空谷悠扬。
翻越高山之际,只见青烟袅袅,在不远处的一个烧香台,一位年迈的老妪在煨桑,口中念念有词。烧香台旁边的玛尼堆上挂着五彩的经幡在迎风招展。
蓝色间隔着白色,黄色连接着红色,与绿色串在一起,在瑟瑟风中尽情的摇曳。㶷烂的经幡,新旧不一。有的在岁月的洗礼下已泛灰白,也有纤尘不染的崭新经幡在风中轻轻滑过。
在藏地的高山之巅,湖水之畔,村头佛塔,路之两岸,经幡随处可见,这已是藏地的一道独特风景。
下了车,我们移步到老阿妈身旁,她的神情让我敬佩,每一个虔诚的人都值得敬佩。在她随身携带的包里放着几卷经幡。我不敢打破沉寂,默默地站在老阿妈的身旁凝视那些经幡。
此时此刻,风是主角,经幡和人都飘在风里,塑造着各自的魂。一丝丝风呢喃着拂过耳畔,一怀愁绪随风而散。
藏族阿妈缓缓睁开眼睛,看到我们的那一刹那,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看着已是暮年的藏族阿妈,心里善意油然而生。阿妈来山顶主要是朝拜,在有生之年,了却自己的心愿。
远处,一匹白马驮着一少年,少年背后的远端是时隐时现的雪山,近处是阔达的草原。一眼望去,一幅活灵活现的天然风景画。闻着芬芳跋涉,少年放牧着梦想,他的世界在高原的蓝天白云间。
少年名叫仁亲,今天他不仅放牛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奶奶完成煨桑和挂经幡的任务。
在藏地,挂经幡代表的是一种祈愿,一种对来生的寄托。五彩经幡的五种颜色各代表不同的东西。蓝色象征广袤无垠的天空,白色象征纯洁无瑕的白云,红色象征热情奔放的火焰,绿色象征生命之源的河水,黄色象征孕育万物的大地。
仁亲的手指黝黑且细长,他小心翼翼的从奶奶的包里拿出经幡,奶奶用手轻轻抚摩着经幡,经幡的中央印着一匹骏马,四周分别印有老虎、狮子、琼鸟、飞龙,也许他们不一定能懂这些动物在佛教里代表的含义,但是他们知道五彩经幡在风中飘扬,代表厄运能渡为吉运,祈愿会随风实现。
不亲临其境,就无法体会经幡那撼人心魂的魅力。你若无虔诚的敬仰,就无法知晓它蕴含着的力量和信仰。
与仁亲一道挂好经幡,看着新挂好的经幡在风中舞动,此时此刻,莫谈海角和远方,只愿在潇洒的红尘中许下虔诚的心愿。
仁亲和他奶奶站在风中双手合掌面向经幡祈祷,旁边的烧香台依旧飘着婀娜的青烟,这又是一幅绝美的画面。
藏地高原,总会有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会让你感触。在别的地方也许很平常,在离天很近的地方,它是神一样的存在。
远处的太阳已西斜,树影雾朦深处,炊烟袅袅染尽了晚霞。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一抹夕阳中,会淡漠人间的烟火。一程程水冷山寒,一声声虔诚祈祷,在黄昏与白昼中一步步隐没。
千年的牧民,在四季轮牧中反璞归真于生活本身。大地静默如迷,尘土归一,是万物的归宿,也是重生。
行走在藏地高原,肉体和灵魂都会被洗涤,累了就小憩,在前行中感悟生命。也许对生命,对人生,对信仰的重新认知也是一种重生。
经幡,是藏民脱离生死轮回之苦的希望,是希望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结束。风马旗飘动,渡一切苦厄,来世今生永远吉祥。风弹奏着经幡上的经符,大明咒在守护这片雪域高原。
离别是另一种相逢,六道轮回,总有再遇之期。挂上经幡,口念经文,超度亡灵。无需伤痛欲绝,坦然于生死之间。
想问那慈祥的藏族阿妈,借一根曲线,缝一件思念的外衣,在离开的时刻,披走那一片满地的不舍。
喜欢经幡,它代表了希望、祝福。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要去哪里,只要途经藏地,一定会看到五彩㶷烂的经幡。那里不仅有藏族人的信仰,还有他们对远行人的祝福。
此刻,万顷阳光,洒满了梅里雪山,金光灿灿,洁白的雪山瞬间变成一座金山。
一路前行,又见经幡迎风起舞。每每这时,我们都会放慢脚步,双手合十,默默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