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什么?
查看话题 >Cooking@墨村:秘制苏式月饼
时间过得好快啊,粽子的乡思味刚刚在舌尖上慢慢褪去,中秋又来临了!谁曾想到2020年初进入墨村后,病毒就在全世界兴风作浪,隔断了多少亲情,延缓了多少团聚。不禁想起了北宋苏轼的那首《月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各式各样的月饼很早就占据了亚超的一片天地,甚至Costco也专门开辟了一个月饼专区。可惜,缺少了家乡的味道,只剩下那昂贵的价格标签。泪再多也抵挡不住勤劳的小手来犒劳自己那挑剔的嘴巴,那就来道秘制苏轼月饼:麻辣小龙虾鲜肉月饼(咸烙版)和椒盐苔条花生酥(甜烤版)。
苏式月饼的花色品种分甜、咸或烤、烙两类。甜月饼的制作工艺以烤为主,有玫瑰、百果、椒盐、豆沙等品种,咸月饼以烙为主,品种有火腿猪油、香葱猪油、鲜肉、虾仁等。其中清水玫瑰、精制百果、白麻椒盐、夹沙猪油是苏式月饼中的精品。 苏式月饼选用原辅材料讲究,富有地方特色。甜月饼馅料用玫瑰花、桂花、核桃仁、瓜子仁、松子仁、芝麻仁等配制而成,咸月饼馅料主要以火腿、猪腿肉、虾仁、猪油、青葱等配制而成。
(一)馅心
(1)椒盐苔条花生馅:Costco花生碎200克;苔条20克剪碎后油里煸一煸,提升香气;面粉50克在锅中炒熟断生;黑白芝麻各25克炒熟断生;糖80克,椒盐5克;猪油100克。所有拌匀后放冰箱冷藏室冻一冻,这样好搓馅心。搓成20克左右的圆形馅心放在冰箱中备用。
(2)麻辣小龙虾鲜肉馅:亚超买的熟的去壳速冻小龙虾200克,提前化冻后焯水备用。锅中热油放入葱姜、花椒和辣椒炝锅,捞出后放入豆瓣酱炒出红油,放入小龙虾翻炒,加料酒、生抽、蚝油、花椒面、盐和糖调味后盛出放凉。猪肉糜200克,盐3克,糖8克,蚝油3克,老抽2克,白胡椒粉2克,鸡粉2克,葱末各2克,水40克,少许香油。最后把两者混合拌匀即可放冰箱备用。
(二)面皮
(1)椒盐苔条花生酥:水油面(中筋面粉100克,猪油20克,麦芽糖10克,沸水60克);油酥面(低筋面粉70克,猪油35克)。
(2) 麻辣小龙虾鲜肉月饼:水油面(中筋面粉100克,猪油20克,麦芽糖10克,沸水60克);油酥面(低筋面粉90克,猪油45克)。由于是用烙的方式,油酥多点口感更酥,而不追求脆了。
(3)以上份量是按照8个成品,每个35克面皮标准。我觉得35克面皮加20克左右的馅心,成品一般在55克左右,大小适中。现在的人精细,不喜好粗旷实诚型。
(三)制作
网上攻略和视频一堆,我就不再重复了。要点就是要保湿,不容易漏馅。不做花样纹路,所以用简单的大包酥方式即可。店里买的一般盖“图章”加以区分馅心,家里通过各种点缀来区分更加实惠。像鲜肉月饼一般就是朴素,不用装饰。红豆酥用黑芝麻,莲蓉酥用白芝麻,而椒盐苔条花生酥我则用黑白芝麻。烤箱一般200度,20分钟左右。每家的烤箱都不同,需要事先自己摸索。用平底锅中小火慢慢烙,没耐心就吃不到美食。



故事摘录:上海最早的鲜肉月饼在哪里?
上海的鲜肉月饼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前,仅在中秋节前供应。关于上海鲜肉月饼的起源,有一种说法,其前身是高桥松饼。高桥松饼是上海高桥古镇四大名点之一,有百年历史。这高桥松饼外表看起来有些像苏式月饼,酥皮有10多层,薄如纸,入口酥松,有豆沙、鲜肉、红枣五仁等馅子。其中,鲜肉馅的高桥松饼酥皮香脆,肉馅鲜美多汁,与鲜肉月饼口感差不多。据说,上世纪60年代,最早在淮海中路上供应鲜肉月饼的是高桥食品厂。
不过,被更多人认可的说法是,鲜肉月饼最早是由普陀区的悦来芳卖出名气的。美食家沈嘉禄就这样写到:据考据,鲜肉月饼最早诞生于上海曹杨路、兰溪路一带的“悦来芳”。悦来芳食品商店1926年成立,不少普陀一带的老上海人都知道这家老字号。最早是卖各种面包与点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销售鲜肉月饼。“悦来芳是‘前店后厂’,后面工厂间生产出来的月饼马上拿到前面的店面里上架。”老悦来芳人、悦来芳食品副书记吴培敏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每到中秋,人们就提着洗脸盆、水桶在长寿路上排队,那个场面非常壮观。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价廉物美的鲜肉月饼,可是难得一见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