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鹏:娱记中的战斗机
甘鹏,1982年水瓶座男生,他采访过王菲、刘德华、张学友等,还采访过滨崎步、RAIN、VITAS、辣妹等国外著名歌手,看到这,你是不是已经开始羡慕了,请看——
曾经落魄曾被封杀
1982年,甘鹏出生在湖南,小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见到郑渊洁,初中时,他迷上了张爱玲小说里描写的灰暗世界,迷上上海霞飞路,卡尔登公寓童话般的建筑,吃蛋糕喝咖啡的精致又颓废的生活。他在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外语系毕业后,来到了上海。
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时,欣赏他的同事向《申江服务导报》的资深娱记黄老师推荐了甘鹏写的影评,黄老师看了他写的曾华倩和参观张爱玲故居的文章后,当即收他为徒,邀他去筹建中的《申江影视》杂志,甘鹏辞了工作,但杂志一时办不起来,令他在上海做了半年无业小游民。
期间,甘鹏给一些杂志兼职做采访,他第一次采访的明星是贾静雯。他在采访中得知:贾父得了绝症,贾帮父亲拔掉了呼吸器,甘鹏发现这个圈子的人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光鲜,她们也要承受生活所带来的痛苦……
2003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来宾大明星黄秋生一般不接受采访,甘鹏以初生牛犊的精神直接闯进了后台,他颇感庆幸,黄居然接受了他两个小时的访问,这篇独家采访后被很多媒体转载。
甘鹏采访过一个小艺人沈某,至今让他耿耿于怀。那时他帮一本杂志做兼职写封面人物,在冬天的摄影棚里,沈抱怨椅子太冷,让甘鹏脱下外套垫在她屁股下面,甘鹏照做了,她还是横竖挑毛病,其实作为专业演员,穿薄衣服演戏是日常工作。甘鹏不满地说:“明星怎么这样呢?”她一跳三丈高:“明星也是人啊。”杂志总监也在场,她虽对杂志有意见,不便发作,便把甘鹏这个小人物当作出气筒,她对总监说:“我对这个人很有意见,你们一定要开除他。”可是现在,甘鹏仍是娱记,而沈某早被娱乐圈淘汰。
直到现在,5年记龄的甘鹏写采访,写娱评文辞还是那样犀利,他遵从内心的感觉。这种性格初出道时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他去采访当时小有名气的男歌手王某,觉得他很娘娘腔,他自认为在文章里没怎么刻薄他,只是委婉地称王有点“娘”。王愤怒地找到SONY公司投诉,SONY唱片公司是全球五大公司,旗下签约歌手都是王菲、周杰伦,蔡依伦之类的大牌明星。公司宣传部负责人直接封杀了甘鹏,不允许他再来采访他们公司的任何明星。他委屈地打电话给黄老师诉苦,黄老师既没说他错也没说他对,只是让他写封伊妹儿或者打个电话给唱片公司的人,说:“我知道我今天被你们封杀了,我现在是新人,只做了一个星期,但是我想告诉你,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会在这行做得很久,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做得比你出色。”当然,甘鹏最后既没写信也没打电话,他咽下苦水,在心里暗暗鼓励自己。
娱记要有点不妥协的精神
除了最初那段被封杀的经历,甘鹏在《上海电视》做娱记还有一大幸运就是他见到了中学时代心爱的歌星王菲,他庆幸自己入行早,再晚一年,王菲就隐退了。
采访刘德华,采访张学友,甘鹏从未紧张过。但第一次见到王菲时,他又激动又慌乱,拍照时手抖动得很厉害,边上的摄影记者问他:你怎么啦?第一次他是隐瞒记者身份化身为电影公司工作人员去追访的王菲,第二次他又化身为演出公司的工作人员去接触王菲做追踪式采访,没想到王菲还记得他,问他:“上次我见过你,你不是电影公司的人吗?”他说他跳槽了。前不久,他把跟王菲合影的照片贴到了很火的开心网上,还打电话给王菲老公的经纪人马葭,让王菲来开心网看他的照片。
2004年,跟陈奕迅吵架的事也让甘鹏记忆犹深。音乐是抽象的,一篇专访不可能从头到尾写音乐,读者最关心的还是明星的生活故事,因此甘鹏采访陈奕迅时提及他的女儿,陈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不专业,你看别的记者就只问与音乐有关的问题。甘鹏的工作被否定,也不甘示弱说:“你唱歌吧,也是要通过歌词来表达情感,不可能完全是乐谱吧?”陈有些恼:“我也可以出没歌词的歌,”甘鹏年少气盛,挑衅地说:“你可是在香港哦,你以为你是大陆的窦唯啊?”谁都知道,窦唯是玩音乐概念的艺术家,他出过没歌词的唱片。陈不了解,反问:“窦唯有出过这种唱片吗?”恰巧《上海壹周》的娱记甘露走了进来,还以为陈在向大家提问题呢,甘露答:“窦唯出了六张这种唱片呢。”陈奕迅尴尬得脸色发白,第二天就取消了内地宣传回香港去了。
后来凡有陈奕迅的演唱会和宣传,甘鹏都不去看也不做采访,免得尴尬。直到半年前,他以为陈奕迅也许忘了这回事儿,又去采访他。这次采访很愉快,结束后还拍了张合影,陈奕迅说:“其实我记得你,你的问题都很尖锐哦。”他很感慨大家都成长了,变化了,陈奕迅不再激烈,他也不那么梗直。
娱记虽然是一种娱乐大众的职业,但甘鹏从小酷爱文学,到底是有点精神追求的。
采访赵薇时,甘鹏敢于触碰赵薇的伤口,他问:“湖南有电视节目想请你去录制,但你好像一直拒绝,是心有余悸吗?”当年赵薇曾因着装问题惹非议,在湖南演出遭遇泼粪事件,赵薇此后至今,多年未到过湖南,她发片,湖南某电视节目欲邀其上节目倾谈,仍是未果。赵薇回答:“没必要回去,也不是说不回去。我们不谈这个问题。”她迅速转入下一个问题,调转得没有丝毫技巧,也没有商量余地。
陈慧琳的祖辈是上海人,来上海开演唱会时,甘鹏采访了她,得知她在上海有亲戚。陈慧琳的爷爷解放前在上海做金子生意,一条街有一半金店是她家的,爷爷去香港后留下了看房子的最小的弟弟,现在的后代是弟弟的后代,联系不多。甘鹏在文章中提到了这件事,他向演出公司要票送给陈家的上海亲戚,演出公司想炒作,要他提供陈慧琳上海亲戚的地址。甘鹏想起那天采访完那对老人,老人送他出门,夕阳西下,老人在已经倾斜的别墅门前凄凉地说:当年说好的,去两三年的,没想到一去不复返。他觉得一定要保护这对老人不受打搅,就拒绝了演出公司的要求。不料,次日日报就刊登了演出公司提供线索的报道,故意把两位老人写成了冒认亲戚的骗子,逼老人出现,老人果然很生气地电话给甘鹏,责怪他泄密、扭曲,委屈的他不知如何向老人解释个中曲折,最终把自己的招待票给了两位老人。
普通人把娱记和狗仔划等号,提起娱记和狗仔的区别,甘鹏说他鄙视狗仔队的文章内容,但佩服他们的精神,他们可以为了一张照片,躲在某个角落里几天几夜。甘鹏有个朋友,曾经是香港某八卦杂志的记者,1996年专门去北京约王菲做了很精彩的独家专访,主编说不发,你去拍她的照片。朋友坐在面包车里,守候在王菲和窦唯的家门口,拍到了王菲出来倒痰盂的照片,当时轰动了整个娱乐圈。对于他的朋友,这是一种残酷的精神折磨,他再也不敢面见王菲,没办法给自己交代,不久转行了。甘鹏相信,人应该有追求有底限,所以他不可能去做这种让自己没办法说服自己的事,当然,他的杂志也不需要他这么去做,但他还是要向狗仔队的专业精神致敬。
80后潮人的独特展示方式
甘鹏是现在流行的同人社区SNS的拥蛰,最早写空间是因为他觉得比起当周刊的娱记,他更向往做日报记者,每天采访了谁,碰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总想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发表在网上给人看。他没料到,他的space空间在上海娱乐圈小有名气,同行、艺人,粉丝,经常去光顾。
2007年,《南都周刊》的一篇80后娱记掌握了娱乐圈的话语权的文章,在圈内引起震动,甘鹏是受访者之一,老一辈的娱记不乐意了,强烈指责他。他发现圈内圈外的人有些不了解80后的生活,说什么诸如“80后没有责任感”、“80后没有历史感”、“80后不结婚”、“80后离婚率高”、“80后买不起房”、“80后爆富”……于是他和其他三位朋友筹划发动了一场名为“酷在当下,我的2007”的个人私物展,展现真实的80后风貌,显示80后的能力。甘鹏献出的宝物是孙悟空提线木偶,这是在一家已关门的小店买到的。他说:“我们在成长,我们有自己的方式,请给我们空间和时间。”
采访和写稿总是那么忙碌,甘鹏回忆说,最夸张一次,有一天,从早到晚做了四次采访,回到家还要赶写稿子,他说他累到极限,会产生崩溃的感觉,有一次写完稿子猛睡了十几小时。
在浮世的喧嚣中,甘鹏仍保留着一点童真的爱好。童年的一天,妈妈带他出门买玩具,他痴痴地看着玩具架上20元一只的变形金钢,妈妈一月工资才60元,20元实在是太贵了,犹豫了很久,妈妈没舍得买。甘鹏工作后,有一次无意中跟妈妈说起了这件事儿,妈妈眼泪婆娑,觉得很对不起儿子,没给他买。甘鹏没想到的是,妈妈和他一样,一直惦记着那件事,他也掉了眼泪。现在他自己为自己买童年时代的铁皮玩具,来弥补童年的遗憾和缺失。他四处搜罗和购买:母鸡下蛋,铁皮青蛙,机器人,会转的风车,铁火车等童年玩具。
在甘鹏之前,没有人这样做娱记;在他之前也没有娱记如此跨界和有名,好朋友春树形容他说:“甘鹏,娱记中的战斗机!”
曾经落魄曾被封杀
1982年,甘鹏出生在湖南,小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见到郑渊洁,初中时,他迷上了张爱玲小说里描写的灰暗世界,迷上上海霞飞路,卡尔登公寓童话般的建筑,吃蛋糕喝咖啡的精致又颓废的生活。他在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外语系毕业后,来到了上海。
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时,欣赏他的同事向《申江服务导报》的资深娱记黄老师推荐了甘鹏写的影评,黄老师看了他写的曾华倩和参观张爱玲故居的文章后,当即收他为徒,邀他去筹建中的《申江影视》杂志,甘鹏辞了工作,但杂志一时办不起来,令他在上海做了半年无业小游民。
期间,甘鹏给一些杂志兼职做采访,他第一次采访的明星是贾静雯。他在采访中得知:贾父得了绝症,贾帮父亲拔掉了呼吸器,甘鹏发现这个圈子的人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光鲜,她们也要承受生活所带来的痛苦……
2003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来宾大明星黄秋生一般不接受采访,甘鹏以初生牛犊的精神直接闯进了后台,他颇感庆幸,黄居然接受了他两个小时的访问,这篇独家采访后被很多媒体转载。
甘鹏采访过一个小艺人沈某,至今让他耿耿于怀。那时他帮一本杂志做兼职写封面人物,在冬天的摄影棚里,沈抱怨椅子太冷,让甘鹏脱下外套垫在她屁股下面,甘鹏照做了,她还是横竖挑毛病,其实作为专业演员,穿薄衣服演戏是日常工作。甘鹏不满地说:“明星怎么这样呢?”她一跳三丈高:“明星也是人啊。”杂志总监也在场,她虽对杂志有意见,不便发作,便把甘鹏这个小人物当作出气筒,她对总监说:“我对这个人很有意见,你们一定要开除他。”可是现在,甘鹏仍是娱记,而沈某早被娱乐圈淘汰。
直到现在,5年记龄的甘鹏写采访,写娱评文辞还是那样犀利,他遵从内心的感觉。这种性格初出道时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他去采访当时小有名气的男歌手王某,觉得他很娘娘腔,他自认为在文章里没怎么刻薄他,只是委婉地称王有点“娘”。王愤怒地找到SONY公司投诉,SONY唱片公司是全球五大公司,旗下签约歌手都是王菲、周杰伦,蔡依伦之类的大牌明星。公司宣传部负责人直接封杀了甘鹏,不允许他再来采访他们公司的任何明星。他委屈地打电话给黄老师诉苦,黄老师既没说他错也没说他对,只是让他写封伊妹儿或者打个电话给唱片公司的人,说:“我知道我今天被你们封杀了,我现在是新人,只做了一个星期,但是我想告诉你,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会在这行做得很久,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做得比你出色。”当然,甘鹏最后既没写信也没打电话,他咽下苦水,在心里暗暗鼓励自己。
娱记要有点不妥协的精神
除了最初那段被封杀的经历,甘鹏在《上海电视》做娱记还有一大幸运就是他见到了中学时代心爱的歌星王菲,他庆幸自己入行早,再晚一年,王菲就隐退了。
采访刘德华,采访张学友,甘鹏从未紧张过。但第一次见到王菲时,他又激动又慌乱,拍照时手抖动得很厉害,边上的摄影记者问他:你怎么啦?第一次他是隐瞒记者身份化身为电影公司工作人员去追访的王菲,第二次他又化身为演出公司的工作人员去接触王菲做追踪式采访,没想到王菲还记得他,问他:“上次我见过你,你不是电影公司的人吗?”他说他跳槽了。前不久,他把跟王菲合影的照片贴到了很火的开心网上,还打电话给王菲老公的经纪人马葭,让王菲来开心网看他的照片。
2004年,跟陈奕迅吵架的事也让甘鹏记忆犹深。音乐是抽象的,一篇专访不可能从头到尾写音乐,读者最关心的还是明星的生活故事,因此甘鹏采访陈奕迅时提及他的女儿,陈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不专业,你看别的记者就只问与音乐有关的问题。甘鹏的工作被否定,也不甘示弱说:“你唱歌吧,也是要通过歌词来表达情感,不可能完全是乐谱吧?”陈有些恼:“我也可以出没歌词的歌,”甘鹏年少气盛,挑衅地说:“你可是在香港哦,你以为你是大陆的窦唯啊?”谁都知道,窦唯是玩音乐概念的艺术家,他出过没歌词的唱片。陈不了解,反问:“窦唯有出过这种唱片吗?”恰巧《上海壹周》的娱记甘露走了进来,还以为陈在向大家提问题呢,甘露答:“窦唯出了六张这种唱片呢。”陈奕迅尴尬得脸色发白,第二天就取消了内地宣传回香港去了。
后来凡有陈奕迅的演唱会和宣传,甘鹏都不去看也不做采访,免得尴尬。直到半年前,他以为陈奕迅也许忘了这回事儿,又去采访他。这次采访很愉快,结束后还拍了张合影,陈奕迅说:“其实我记得你,你的问题都很尖锐哦。”他很感慨大家都成长了,变化了,陈奕迅不再激烈,他也不那么梗直。
娱记虽然是一种娱乐大众的职业,但甘鹏从小酷爱文学,到底是有点精神追求的。
采访赵薇时,甘鹏敢于触碰赵薇的伤口,他问:“湖南有电视节目想请你去录制,但你好像一直拒绝,是心有余悸吗?”当年赵薇曾因着装问题惹非议,在湖南演出遭遇泼粪事件,赵薇此后至今,多年未到过湖南,她发片,湖南某电视节目欲邀其上节目倾谈,仍是未果。赵薇回答:“没必要回去,也不是说不回去。我们不谈这个问题。”她迅速转入下一个问题,调转得没有丝毫技巧,也没有商量余地。
陈慧琳的祖辈是上海人,来上海开演唱会时,甘鹏采访了她,得知她在上海有亲戚。陈慧琳的爷爷解放前在上海做金子生意,一条街有一半金店是她家的,爷爷去香港后留下了看房子的最小的弟弟,现在的后代是弟弟的后代,联系不多。甘鹏在文章中提到了这件事,他向演出公司要票送给陈家的上海亲戚,演出公司想炒作,要他提供陈慧琳上海亲戚的地址。甘鹏想起那天采访完那对老人,老人送他出门,夕阳西下,老人在已经倾斜的别墅门前凄凉地说:当年说好的,去两三年的,没想到一去不复返。他觉得一定要保护这对老人不受打搅,就拒绝了演出公司的要求。不料,次日日报就刊登了演出公司提供线索的报道,故意把两位老人写成了冒认亲戚的骗子,逼老人出现,老人果然很生气地电话给甘鹏,责怪他泄密、扭曲,委屈的他不知如何向老人解释个中曲折,最终把自己的招待票给了两位老人。
普通人把娱记和狗仔划等号,提起娱记和狗仔的区别,甘鹏说他鄙视狗仔队的文章内容,但佩服他们的精神,他们可以为了一张照片,躲在某个角落里几天几夜。甘鹏有个朋友,曾经是香港某八卦杂志的记者,1996年专门去北京约王菲做了很精彩的独家专访,主编说不发,你去拍她的照片。朋友坐在面包车里,守候在王菲和窦唯的家门口,拍到了王菲出来倒痰盂的照片,当时轰动了整个娱乐圈。对于他的朋友,这是一种残酷的精神折磨,他再也不敢面见王菲,没办法给自己交代,不久转行了。甘鹏相信,人应该有追求有底限,所以他不可能去做这种让自己没办法说服自己的事,当然,他的杂志也不需要他这么去做,但他还是要向狗仔队的专业精神致敬。
80后潮人的独特展示方式
甘鹏是现在流行的同人社区SNS的拥蛰,最早写空间是因为他觉得比起当周刊的娱记,他更向往做日报记者,每天采访了谁,碰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总想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发表在网上给人看。他没料到,他的space空间在上海娱乐圈小有名气,同行、艺人,粉丝,经常去光顾。
2007年,《南都周刊》的一篇80后娱记掌握了娱乐圈的话语权的文章,在圈内引起震动,甘鹏是受访者之一,老一辈的娱记不乐意了,强烈指责他。他发现圈内圈外的人有些不了解80后的生活,说什么诸如“80后没有责任感”、“80后没有历史感”、“80后不结婚”、“80后离婚率高”、“80后买不起房”、“80后爆富”……于是他和其他三位朋友筹划发动了一场名为“酷在当下,我的2007”的个人私物展,展现真实的80后风貌,显示80后的能力。甘鹏献出的宝物是孙悟空提线木偶,这是在一家已关门的小店买到的。他说:“我们在成长,我们有自己的方式,请给我们空间和时间。”
采访和写稿总是那么忙碌,甘鹏回忆说,最夸张一次,有一天,从早到晚做了四次采访,回到家还要赶写稿子,他说他累到极限,会产生崩溃的感觉,有一次写完稿子猛睡了十几小时。
在浮世的喧嚣中,甘鹏仍保留着一点童真的爱好。童年的一天,妈妈带他出门买玩具,他痴痴地看着玩具架上20元一只的变形金钢,妈妈一月工资才60元,20元实在是太贵了,犹豫了很久,妈妈没舍得买。甘鹏工作后,有一次无意中跟妈妈说起了这件事儿,妈妈眼泪婆娑,觉得很对不起儿子,没给他买。甘鹏没想到的是,妈妈和他一样,一直惦记着那件事,他也掉了眼泪。现在他自己为自己买童年时代的铁皮玩具,来弥补童年的遗憾和缺失。他四处搜罗和购买:母鸡下蛋,铁皮青蛙,机器人,会转的风车,铁火车等童年玩具。
在甘鹏之前,没有人这样做娱记;在他之前也没有娱记如此跨界和有名,好朋友春树形容他说:“甘鹏,娱记中的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