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群音之天若有情•袁凤瑛

如果,有一天,你正在街上闲逛着,突然罗大佑出现在你面前,邀请你加入他的公司,要全力捧你做歌星,你会怎么办?废话,当然是起床喝口水压压惊,继续做梦了。
但是,有个人还真的在现实中遇见了这样的好事,她的名字叫袁凤瑛。

一、新秀歌唱大赛•未来偶像争霸战
袁凤瑛,1965年生人,上有一兄,下有一弟,其童年及少年生活并不理想、和谐,而原因,来自父母。
袁父和袁母的结合,是一场典型的包办婚姻。袁母17岁时,便在家人的撮合下,嫁给了袁父,两人毫无感情可言,即使一连生了三个孩子,也无法维系隔阂、陌生的关系。
所以,袁凤瑛是在父母不停争吵中长大的,过得很不不快乐。到她上了中学,父母终于忍无可忍,觉得这样的日子难以将就,不如痛快散伙。离婚后,袁凤瑛跟着父亲,缺少照顾,尤其在她17、8岁,父亲再婚,她更成了“多余”的人。回头去找母亲吧,那边也另组家庭了,对她避而不见。之后的日子,袁凤瑛只能自己靠自己。
这样的经历,导致袁凤瑛性格孤僻、内向,不擅交际,而该种性格,又于未来严重影响到了歌唱事业。不过,也因为来自破碎家庭,令她对人性一直抱有好奇之心,退出歌坛后去读了心理辅导,希望帮助其他人走出阴影。
此乃后话。
郁郁寡欢、没有朋友的袁凤瑛,只有在音乐中寻找慰藉,所谓“从小爱唱歌”,有的是真兴趣,有的则饱含辛酸。
学业结束,袁凤瑛走入社会,当了一名办公室文员,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日久不免厌烦。

1986年,一年一度的新秀歌唱大赛如期启幕,袁凤瑛觉得是个改变命运的好机会,遂报名参赛,并一举杀入总决赛。
本次新秀歌唱大赛时值创办五周年,主题便是“星辉回响五周年”,因而盛大隆重。总决赛上,顾嘉辉、黎小田、刘培基、林燕妮、林敏怡等坐镇评委席;甄妮、卢冠廷、张学友和前四届冠军梅艳芳、吕方、张卫健、杜德伟担任嘉宾;张国荣、陈慧娴、麦洁文等台下观战……现场果真光彩熠熠,不负“星辉”之名。
共有包括袁凤瑛在内的十七位选手进入总决赛,既有海外归来的黎明,又有青春年少的许志安、黄翊,还有俏丽的邓若娴,以及三个“佩玲”——文佩玲、赵佩玲、钟佩玲——看来这名字当年较流行,一如现在的梓欣、梓潼。他们是踩着关淑怡、林俊贤的“尸体”,站在舞台的。其中,若不是关淑怡根本没把比赛当回事,准备不充分就开嗓,以至中途跑了调惨遭淘汰,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袁凤瑛参赛曲目是林忆莲的首本名曲《放纵》,但她演绎的“我空虚我寂寞我冷”不如黎明“空虚”,黎明那是《绝对空虚》,更不敌文佩玲的“冰与冷”(《梦伴》)和许志安的“眼光中也都带泪”(《雾之恋》)。结果,文佩玲、许志安、黎明,夺得本次比赛前三甲,袁凤瑛只能白“放纵”一回。

比赛完了,未取得名次的袁凤瑛并没有如愿踏入歌坛,但新秀歌唱大赛毕竟在港岛名头极响,参赛歌手甭管得奖不得奖,都是一种荣耀和资源,即使没有唱片公司签约,随便在酒吧唱个歌,店门口贴张“新秀歌唱大赛魅力新星XX小姐倾情驻唱”的大海报,也足够吸引人。因而,袁凤瑛便走了这条路,于酒廊登台献唱。期间,她还参加过海豹剧团,演过舞台剧。
但是,袁凤瑛心有不甘,本着“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的原则,1988年,她又报名参加了亚视的未来偶像争霸战。
明摆着,亚视于1986年创办的未来偶像争霸战,是冲着TVB的新秀歌唱大赛去的,不仅奖品丰厚,比赛还采用评委直接批评选手的方法,开创了香港歌唱比赛评委形式的先河。
经过前两届试水(首届冠军张立基、第二届冠军甄楚倩),未来偶像争霸战有了一定反响,到了1988年第三届,亚视决定搞回“大”的。这届,它将比赛范围扩大到了广东和澳门,打出“省港澳”的名号,就像它拿“亚洲小姐”对阵TVB“香港小姐”,先不论质量怎么样,名字上绝对要压过一头。
袁凤瑛再次杀入总决赛。总决赛,亚视毫不含糊,请来罗大佑、许冠文、冯宝宝、林敏怡等大牌出任评委,演出嘉宾则是英国三人组合JOHNNY HATES JAZZ和黄莺莺,主持为曾志伟。
比赛指定歌曲环节,袁凤瑛唱的是邝美云的《留下陪我》,她边歌边舞,活泼可爱;自选歌曲环节,她仍然挑选了林忆莲的歌——《灰色化妆》,只见其一袭黑色短裙,狂野性感,把罗大佑和许冠文看得,哦不,听得如痴如醉,不停擦眼镜。
最终,比赛冠军,即“偶像大奖”,被来自广东的李达成摘得,他同时夺得“最富娱乐性奖”和“造型创意奖”。赞助商谢瑞麟亲自将奖品——一枚价值六万元的钻石襟针,挂在他的胸口。
而袁凤瑛呢,荣获“最突出台风奖”,领奖时一不小心花掉了,不知是激动还是嫌弃。这算不错了,至少比另一个参赛选手蔡济文颗粒无收强多了。
公平讲,袁凤瑛输给李达成一点不冤。要知道,彼时已在太平洋艺术团三年多的李达成,是经过广东省文化厅对外艺术交流中心千挑万选才选送的,实力没得说,赢得评委一致认可,甚至罗文想收为徒弟。
后来,李达成签约亚视和华纳,推出唱片《再一次》,并在1989年与周慧敏一起获颁十大中文金曲奖优异新人奖。
然则,身为“外来者”,又处于弱台,李达成没有在香港歌坛更进一步发展,殊为可惜。

二、罗大佑和花比傲
有未来偶像争霸战“最突出台风奖”在手,袁凤瑛顺利签署亚视,她幻想着,娱乐圈大门就此打开。谁知,一件“合约”官司,令她美梦破灭。
这件官司,容在下卖个关子,后面会讲到,总之,袁凤瑛和亚视随即解了约。此事,让她心灰意冷,歌也不想唱了,又干起老本行——公司文员,虽然无聊,至少安稳。
话说,某日袁凤瑛无所事事,漫步湾仔街头,巧遇也在此信马由缰的罗大佑。两人在未来偶像争霸战时,一个是歌手、一个是评委,自然认识,便寒暄起来。
袁凤瑛问罗大佑最近忙什么,“教父”一脸严肃,回答准备开个公司,要用音乐做武器,发出战斗宣言,拯救在资产阶级铁蹄下过得生不如死的香港儿女。对于这种深奥问题袁凤瑛自然听不懂,便岔开话题,问他所办公司有无合适歌手。“教父”叹口气,说知名歌手都有合约在身,只能挖掘新人。说完这句话,罗大佑突然眼前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对面这位不就是要找的人吗?他拍拍袁凤瑛的肩膀,郑重发出邀请:“小袁,来我这吧,我要把你打造得红过麦当娜,富过李嘉诚。”袁凤瑛听了,心里一阵慌乱,赶紧告别了疯疯癫癫的罗大佑,跑回家里平复平复心情。

罗大佑怎么想到要在香港开公司呢?说来话长。
1985年,在巨大压力下,罗大佑从台湾出走,到美国纽约暂居,两年后,结束闭关,重出江湖,但他并没有回到老家,而是选择了香港作为事业新的起点。
关于为何是香港而不是其他地方,罗大佑这样说道:86年的时候,他应邀从纽约来港担任一个音乐比赛的嘉宾,发现香港正在面临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个事情,叫做“九七”,立刻使他觉得大有可为,不容错过。
要不说罗大佑对社会和时局敏感呢,否则也成不了“时代性”的音乐教父,只有紧扣时代脉搏,身处大变革中,罗大佑的创作才会如鱼得水。
另外,香港良好的制度,比如完善的版权保护,设立有作词作曲人协会,及自由的环境,都是吸引罗大佑的原因。
同样,香港也很需要这位大师级人物,不仅是撑门面的问题,更是繁荣乐坛,拓展类型,增加合作,提档升级的好事情。

1986年,罗大佑给香港写了封“情书”——《东方之珠》(粤语版,关正杰演唱),看看反应,香港意料之中地很受用,向罗大佑轻抛媚眼,娇柔无比地呼唤:“康忙北鼻。”次年,罗大佑便迫不及待地登堂入室了,而且“直把杭州作汴州”,大有反客为主之势。
在香港,罗大佑首先成立了个人录音室,除了制作自己的作品外,还参与了大量电影音乐的创作,如1988年的《爱人同志》,便是他于包括香港录音室在内的港台两地的四间录音室完成的。
给电影作曲,是罗大佑融入当地的主要途径和挣钱手段,因而乐此不疲,从《海上花》《意乱情迷》到《我在黑社会的日子》《爱人同志》,皆是他的一项主业。仅在1990年香港金像奖提名的“最佳电影歌曲”的5部作品中,就有三部出自罗大佑之手,最终他凭借《八两金》获奖。
1989年底,罗大佑不甘于小打小闹,决定把香港录音室升级为公司,这就有了招兵买马,看中袁凤瑛的故事。

在街头和罗大佑告别后,袁凤瑛本已平静的内心泛起了涟漪——说不准这次真能进入歌坛呢!
故而,不久罗大佑打来电话,让袁凤瑛不管如何都去他的办公地点看看,袁凤瑛欣然应允。
走进办公室,袁凤瑛迎面遇到一个外国人,罗大佑热情介绍,这位是意大利人Fabio,中文叫花比傲,主要负责编曲工作。不成想,袁凤瑛脸色大变,扭头就走,搞得罗大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忙追上,询问原因。
等到了解了情况,罗大佑哈哈大笑。原来,袁凤瑛当初那场合约公司,与花比傲有着“间接关系”。

时光倒流,事情还得从袁凤瑛1986年参加完新秀歌唱大赛后说起。
那次比赛,袁凤瑛一无所获,正当耿耿于怀之际,有个靠一首快歌成名的女歌手F(袁凤瑛如此称呼,究竟是谁不得而知),找到她和另外三个女生,说要将她们打造成一支女子组合出道。四人为了成名,便与F签了约。
F向袁凤瑛等许诺,跟着她,未来出唱片,演电影,呼风唤雨,前景光明,一定红过麦当娜,富过李嘉诚。不过呢,4人需给她交点钱,作为培训、宣传和先期投资,这叫做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媳妇抓不住流氓。袁凤瑛等一听,咦,挺有道理,就义无反顾地前前后后给了她数十万。
F为了让她们相信此事的真实性,还领着4人来到录音室,隔着玻璃指着一个洋人说,他是意大利著名音乐人Fabio Carli(花比傲),重金请来给她们录音的。姑娘们立即欢呼雀跃,又主动拿出一笔钱感谢F的栽培。
要知道,花比傲可是个“名人”。1987年,由他为杜德伟创作的《等待黎明》,拿下“最爱粤语金曲奖”。该年,他还给吕方制作了《听不到的呼唤》,同样让歌迷受落。怪不得姑娘们听闻与他合作,欢欣鼓舞。
可是,就在袁凤瑛等人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F突然失踪了,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下,她们才明白上当受骗,着了道。
1988年,袁凤瑛参加未来偶像争霸战,和亚视签了约,谁知F突然跳出来,向亚视和她追讨巨额赔偿(袁凤瑛和F签约在先),最终亚视很不乐意地赔了钱,与袁凤瑛的合约也宣布作废。袁凤瑛从而一蹶不振。
现在,又见到了花比傲,你说袁凤瑛能不生气吗?好你个罗大佑,妄为大师之名,却和F一样,专门欺骗小姑娘!
罗大佑赶忙解释,他和花比傲都是正经的不能再正经的人,当年花比傲肯定被F忽悠了,当了回道具。“花比傲绝对没问题”罗大佑拍着胸脯担保。

说起来,花比傲确实是个传奇人物。他于1951年出生于意大利小镇伦奇,1967年创立了一支名为“眼镜蛇”的乐队,在欧洲巡回演出。1980年,他离开乐队,开始周游世界,从美洲到日本,从迪拜到澳大利亚和远东地区,直到1985 年,来到香港。起先,他打算在香港停留几个月,结果很快喜欢上了这里,最终一待待了11年。
初来乍到,他给自己起名“花比奥”,混迹香港歌坛,以作曲、编曲为生,前面提到的《等待黎明》《听不到的呼唤》,皆广受欢迎。1989年,罗大佑为《八两金》作主题曲并配乐,找到花比傲编曲,一曲《轮回》,令罗教父赞叹不已,特意请其在湾仔的Rigoretto餐厅吃饭,席间,二人相谈甚欢。在花比傲的介绍下,罗大佑点了瓶一九八三年的Amarone红酒,花比傲教他如何品尝葡萄酒,将酒在唇齿间含住的方式等。罗大佑回忆,这一刻,有如他们后来在录音室内研究吉他在左手和弦的移位的仔细一般。


有了这次美妙的经历,罗大佑与花比傲结为知己,待到他开设公司,花比傲的加入便顺理成章。
另外,“花比傲”这个名字,也是其加入罗大佑公司后起的,有次,罗大佑问那位叫“梦”的佚名,对“花比奥”的译法有什么建议?佚名认为,“奥”有点太奥妙,一看就知道是个外国人,不如改为“傲”,不但音义俱全,而且最重要的,是很有中国味道:与花比傲,像极诗词歌赋里出现的意境与名字。好嘛,也幸亏花比傲是个外国人,要不华人还真驾驭不了这名字。


三、天若有情
袁凤瑛听了罗大佑讲明原委,疑虑一扫而空。啥也不说了,以后就跟着教父混了!
罗大佑首先安排袁凤瑛在1989年底由他担任音乐制作的电影《吉星拱照》里,演唱了插曲《一点烛光》。这首歌,应该是袁凤瑛个人首支单曲。
《吉星拱照》的导演是杜琪峰,他和罗大佑的音乐合作,始于1988年的《城市特警》,其后《阿郎的故事》提名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和最佳电影歌曲,让两人的合作的更加紧密。
在香港电影圈,罗大佑合作次数最多的便是杜琪峰,共计9次之多(《城市特警》《阿郎的故事》《吉星拱照》《天若有情》《东方三侠》《黑社会》《再见阿郎》《复仇》《华丽上班族》),他们之所以成为工作上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基友,大概源于脾胃相投,都是不安分的主,都想借着作品说点什么,有强烈的表达欲。《黑社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一个皮里阳秋,一个大音若希,绝对相得益彰,互添声色。
《吉星拱照》后,紧接着是《天若有情》,而该片的同名主题曲,正是袁凤瑛的成名之作。

1990年,知名导演王天林于TVB荣休,其子王晶和徒弟杜琪峰、林岭东等,受前一年张彻众弟子拍摄《义胆群英》庆祝师父从影40周年并将票房赠予师父作为养老的启发,也想拍摄一部电影,表达心意。
据说,王晶拿出一个剧本大纲,叫《赌城小子》,大概想延续不久前他那部《赌神》,再火一把。
这个毫无新意的故事,自然受到杜大炮和林风云的反对,毕竟,这两位是有追求的人。王晶胖手一摊,得,那你们弄个构思。临了不忘嘀咕一句“(老爷子)也不知道是谁的爸爸”。
杜琪峰和林岭东也犯了难,整个《阿郎的故事2二郎的故事》?还是整个《风云又见风云》?亦或两者结合,整个《阿郎再战风云》?哎呀,香烟抽了一包又一包,头发也快捋秃噜了,就是没有好点子。

此时,王天林的徒孙,杜琪峰的徒弟陈木胜,贡献了一个主意:不如我们拍个赛车题材的?
陈木胜从小喜欢车,是个赛车迷,他中学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卖车,平常则参加摩托车派对,因此这个领域他太熟悉了。为了证明此事可行,他更带着杜琪峰去西贡看飙车比赛,令杜sir大开眼界。兴奋之下,杜琪峰决定就拍这个,而且让陈木胜当导演。
经过认真打磨,陈木胜和编剧阮世生用一星期的时间,写好了“一个喜欢赛车的社会小混混和一个富家千金之间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片名《天若有情》。

剧本有了,导演定了,剩下就是选演员了,男主角由青春偶像刘德华饰演,绝对出于商业考虑。那些年,刘德华演技不咋地,票房却一直不错,要不也不会烂片拍了不少,还是有人让他演,一些台湾片商明确表示,只要有刘德华参演的影片,他们就出800万购买,要知道,当年刘德华的片酬才一、两百万,一部片子的总成本也只有三四百万,换句话说,只要刘德华的名字出现,还没开工便已经能赚两三百万了。所以,在他电影多产期的1988年至1992年,5年间就拍了61部(1988年10部,1989年16部,1990年12部,1991年13部,1992年10部)。
刘德华出演,还有极大可能是王晶的主张,从1986年的《魔翡翠》到1989年的《赌神》,二人相处愉快。要是让杜琪峰和林岭东选择,华仔根本不入法眼,想当年,杜琪峰在TVB拍摄台庆剧《杨家将》时,就和刘德华产生龃龉,到了《天若有情》,一度看不惯刘德华拨弄头发的小动作,终于忍无可忍,破口大骂,双方交恶。

至于女主角,王晶当然欲捧邱淑贞,杜琪峰予以拒绝,男主角听你的,女主角也听你的?哪有这等好事!其实,杜琪峰已有钟意人选,便是陈松伶,无奈陈松伶以学业太忙为由推辞了。令杜琪峰很失面子。
杜琪峰那暴脾气呀,好,香港女演员一个不要!他拜托张艾嘉帮忙从台湾物色,张艾嘉收罗了一大批人的资料,杜琪峰挑了一个照片看上去“很倔强”的女孩,对,这个女孩就是吴倩莲。

吴倩莲那时还是个大学生,在滚石半工半读,被选中后便飞去了香港,连李宗盛给她写好的一首歌亦顾不上唱了,此歌,据传名为《梦醒时分》。
吴倩莲不愿唱歌,刘德华可是想唱却不得。作为《天若有情》主演的他,曾希望剧组让他演唱主题曲,答复是:你用心演戏就可以了,不要又拍戏又唱歌。这话一听便是杜琪峰的口气,果然得罪“导演”(身为监制的杜琪峰每天在片场指手画脚,陈木胜存在感极弱,致使刘德华一直以为杜是导演),没有好果子吃。

不让刘德华唱主题曲,那么谁唱呢?前面已经交待,是新人袁凤瑛。
其实,关于《天若有情》主题曲的演唱者,最早并非袁凤瑛,而是Beyond。《吉星拱照》里,Beyond有份参与演出,还唱了《午夜怨曲》,令杜琪峰印象深刻,故《天若有情》,杜sir再次找他们做音乐,Beyond写了《灰色轨迹》《未曾后悔》《是错也再不分》三首歌,杜琪峰应承从中选一首当主题曲。
可等到罗大佑为影片创作出一首叫做《心里的声音》(罗大佑作曲,李建达填词)的歌曲,杜琪峰爱不释手,马上改变主意,放了Beyond鸽子。
袁凤瑛坦言,录制《心里的声音》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唱完就不记得这件事了,反而Beyond的插曲印象极深。其后,她得知《心里的声音》成了影片主题曲,且改名《天若有情》,简直喜出望外。
更让她想不到,《天若有情》这首歌,未来会和她画上等号。

四、音乐工厂
《天若有情》的票房达到1200多万,虽然表现不算太突出,但并不影响成为一部经典。
在1991年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该片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吴孟达),同时获得最佳新演员(吴倩莲)和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最佳电影配乐奖,可见音乐为其增色不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新艺宝推出的《天若有情》原声大碟,收录了Beyond为影片演唱的三首歌和袁凤瑛的《天若有情》,销量突破白金,带动袁凤瑛人气大涨。

《天若有情》于台湾上映时,袁凤瑛又唱了一个国语版,该版本叫《青春无悔》,由罗大佑自己填词。
至于以后罗大佑又将《青春无悔》增加了四句歌词,改为凤飞飞演唱的《追梦人》,以悼念三毛云云,已不在本文所写的范围。
不过,我对吴倩莲还是很感兴趣的,不妨再聊聊她。

话说,有个哥们儿听了刘德华的《中国人》后百思不得其解,让他产生困惑的是因为这一句:“吴倩莲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华仔是有多爱小倩,才会把她写进歌里,这明明是霉霉的作风嘛。
这还没完,某次刘德华开演唱会,面对吴倩莲单膝下跪,此事立即在网上炸开了锅,标题充满了匪夷所思及幸灾乐祸《刘德华向吴倩莲求婚被拒》。乖乖不得了,如果刘德华下跪就是求婚,那谭咏麟岂不是早变成了刘太?
大家要求刘德华和吴倩莲“在一起”的心思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二人合作过的电影达5部之多,也算一对最佳银幕情侣,可惜呀,刘德华喜欢的是关之琳那种长发飘飘的大眼美女,吴倩莲单眼皮、眯缝眼,真的不是天王的菜,况且,他两拍片时,吴倩莲和庹宗华正在热恋中,根本没把天王当回事。

是的,吴倩莲就这么拽,她从来没有偶像,不管四大天王还是周润发、梁家辉、梁朝伟,与谁合作,都是泰然处之,绝不会你比我名气大,我便什么事都听你的。正如她说得:“和人交往,我喜欢凡事开诚布公拿出来讨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如果过分委屈自己的意愿那就很没意思了。”
吴倩莲绝对是港台娱乐圈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容貌算不上漂亮,但极具气质;演技谈不上优秀,却比花瓶多了一份清新;大明星们对她赞赏有加,她却并未因此洋洋自得;和庹宗华分手,没有埋怨过对方一句反说是自己不够温柔……总之,这个人有深度,有内涵,还有味道,简直是纸醉金迷里的一股清流。

相对而言,袁凤瑛不免有点“俗”了,她“竟然”迷恋刘德华!单一部《天若有情》,便看了五遍,为之深深陶醉,恨不能化身吴倩莲饰演的角色,和华仔在一起。
有了刘德华这样高的目标,可想而知袁凤瑛的情感一定不顺,事实也确实如此,自她入行后,直至现在,30余年,始终孤身一人,未曾拍拖,其实多年以来,她帅的见过,有才华也见过,只是自己要求太高,皆错失缘分。哎,真乃“一见华仔误终身”矣。

当然,说袁凤瑛因为刘德华而怎么怎么地,有些猜测及浅薄了,真正原因,或许正如她所言,人的追求本就不同,她追求的,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爱情反倒其次,遇到就遇到,遇不到也不强求,况且,她不再唱歌后从事教育工作,已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学生,有学生相伴,活得并不寂寞。
袁凤瑛和刘德华,两人一直是好友,2017年,刘德华坠马受伤,她第一时间探望,刘德华发文感谢:“谢谢,一群旧朋友,谢谢!黄德斌、袁凤瑛你们让一群完美的朋友更完美!”可知,他们的友情十分深厚。

扯得有点远了,言归正传。
罗大佑罗致袁凤瑛加盟他的公司,袁凤瑛才有了演唱《天若有情》的机会,这个时候,实际罗大佑的公司还没有注册,袁凤瑛的身份亦属OL(办公室女职员)。
那么,罗大佑的公司究竟什么时候成立?是不是欺骗袁凤瑛?别急,《天若有情》之后,罗大佑的公司便正式开张营业了。
1990年,罗大佑和滚石合资,开设了“音乐工厂”唱片公司,坐落于旺角哥士打道17楼,设计别具一格,约20坪的“厂房”,下半部用原砖,上半部用玻璃隔间。“我希望大家都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没有隐藏。”罗大佑说。
对于“音乐工厂”一名的由来,罗大佑解释,音乐不能只靠灵感,一首歌从编曲、制作、录音、混音、宣传到行销必须经过一连串的加工包装,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要有各类专门人才共同作业,而他开的这个“工厂”只制造音乐或与音乐有关的声音,所以叫做“音乐工厂”——“本厂旗帜鲜明,以生产富中国特色符合香港市情之产品为最高指示。本厂是唯一坚持制造声浪以美化小气候保护环境的工厂。”

既然公司开了,那么就需要广招人手,很快,罗大佑身边聚集了一批狐朋狗友,虽不及梁山伯108将或瓦岗寨36友那样的声势,但也算小有规模,且个个为圈内精英,业界翘楚。制作方面主要以三人为核心,罗大佑是老板兼作曲,佚名担任创作总监(后升任总经理)兼作词,花比傲为制作经理兼编曲。歌手方面,网罗了单飞的安东尼,辞了工作的袁凤瑛,台湾老将娃娃——甚至还有一个叫王靖雯的歌手。
关于王菲和音乐工厂的这段往事,概括起来,便是“教父兴师纽约,天后怒撕合约”。
事情是这样的:
1991年,新艺宝发生重大变革,股东之一新艺城解体,退出电影和音乐市场,致使新艺宝被宝丽金全盘接管,人事方面随之做出调整。王菲经理人陈健添一看时局混乱,就自作主张地一转手把她的经纪人约以200万的价格“卖”给了音乐工厂。
这可把王菲气坏了,娘希匹,艺人就是个任人摆布的职业,老娘不干了,要去美国读书!音乐工厂着急了,不能说撂摊子就撂摊子啊,我们可是花了钱的,好吧姑奶奶,先顺着你,去美国消消气,学完快点回来。音乐工厂便出资送王菲去了纽约,同行的还有娃娃。
到了纽约,王菲仍然满怀恨意,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强烈表达不满,大骂唱片公司和经纪公司是资本主义吸血鬼,把艺人当奴隶和摇钱树,侮辱和压榨艺人。罗大佑看到报道勃然大怒,即刻飞到美国,找王菲兴师问罪并提出解约,王菲当着他的面,唰唰几把,便将合约撕个粉碎。事后,她又满不在乎地和娃娃等人唱了一晚卡拉OK,算作道别。此事,气的罗教父差点心梗
没想到吧,罗大佑和王菲,竟然还有这等恩怨交集。
后人有诗赞曰:
歌坛两巨星,
一老和一小。
火星撞地球,
教父算个鸟。

五、滚滚红尘
1991年7月,音乐工厂推出了成立后的首张大碟《皇后大道东》,汇集了黄霑、梅艳芳、桃姐等大牌演绎厂子生产的作品,在一众明星里,袁凤瑛独享优待,演唱了两首歌,罗大佑对于自家人,当然充分照顾。
这两首歌,热门的《天若有情》肯定落不下,另一首,为《情深义更深》。
《情深义更深》是电影《爱人同志》主题曲,本由罗大佑和钟楚红合唱,等到出版发行,大概钟楚红对唱歌没有自信,婉拒灌录亦未可知。哎,红姑还是脸皮薄,不像王祖贤和张曼玉……

同年,音乐工厂给袁凤瑛制作了个人首张专辑《若是你能听见》,当中《滚滚红尘》和《心经》受到关注,它们都是翻唱而来。
《心经》是凤飞飞《心肝宝贝》的国语版,《滚滚红尘》则有陈淑桦珠玉在前,袁凤瑛顶住压力,诠释出了不同味道和意境,实属不易。
凭借专辑和合辑多首歌曲的出色发挥,袁凤瑛取得1991年度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
袁凤瑛这颗新星在歌坛冉冉升起,各类活动亦经常见到她的身影,如1991年香港十大健康形象颁奖典礼,袁凤瑛充当健康大使歌唱助庆;1992年TVB翡翠歌星贺台庆,她亦同周慧敏、刘小慧、汤宝表演金曲联唱……

翌年,音乐工厂发行《首都》,和之前的《皇后大道东》《原乡》(1991年,罗大佑闽南语专辑),被好事之徒称之为牛X闪闪“中国三部曲”,其中或隐晦、或直白的政治指向,让罗大佑一举由社会批评家变身意见领袖,受到瞩目。
袁凤瑛继续挑大梁,一人唱了两首半歌曲:《情人眼里》来自凤飞飞《看着你的眼睛》;《不在乎》其实是“在乎”;还有半首,与罗大佑对唱的的《只要是爱》。罗大佑一贯资源充分利用,转头重新填个词,和娃娃对唱了国语版《如今才是唯一》。
《首都》里,著名DJ、歌手曾路得倾情献唱《母亲》,袁凤瑛由此与她结缘,拜师学习歌艺,演唱技术得以极大提升。

1992年,TVB举办第一届儿歌金曲颁奖典礼,袁凤瑛演唱的《仙乐处处飘》得奖。诸位有所不知,袁凤瑛唱儿歌也是一把好手,在接下来的两届儿歌金曲颁奖典礼,袁凤瑛又以《打开心窗》和《阿花的故事》连庄。而音乐工厂,更是在1994年,制作了一辑儿歌专辑《儿童乐园》,将以上三首儿歌一并收录。罗教父的风格和品味啊,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转眼1993年,袁凤瑛再接再厉,推出第二张专辑《戏迷情人》,同名主打歌与黄莺莺的《葬心》同为电影《阮玲玉》主题曲(国、粤语版)。想当初,袁凤瑛参加未来偶像争霸战,黄莺莺作为表演嘉宾,高唱《雪在烧》,技压全场,如今,能和前辈演绎同一曲歌,荣幸之至。
另外,《专辑》里的《情难独奏》,为电影《太极张三丰》插曲(国语版是娃娃的《舍》),细细聆听,韵味无穷。

到了1994年,袁凤瑛歌、视齐出,歌有专辑《不知不觉间》,视为客串TVB剧集《壹号皇庭III》,饰演一名受害者,并演唱插曲《别要爱得太难过》。
可以看出,音乐工厂是全力捧袁凤瑛的,袁凤瑛亦表现的相当努力,但,她就是不红。
其中原由,不外乎这么几点:
首先,音乐工厂毕竟是个小厂牌,作品虽然没得说,但包装、宣发上比不过大公司,推广乏力,影响有限,使得袁凤瑛发展受阻。
其次,袁凤瑛的歌曲原创的少,翻唱的多,你看以上提到的那些歌曲,大多都有国语版,尤其其第三张专辑《不知不觉间》,整张翻唱台湾金韵奖作品。按理,有罗大佑这位老板坐镇,搞点原创并不困难,可不知为什么,教父对于她,却十分懒惰,只是把以前的作品改头换面一番。你说,这些缺少新意的歌曲,谁有兴趣听?

最后,袁凤瑛个人所致,由于家庭原因,她打小性格孤僻,不会曲意迎合,像个榆木疙瘩,甚至心理“畸变”,一度患了“强迫购物症”,不停买东西,没钱就借,以此化解心中的不安全感。关于袁凤瑛的情况,罗大佑看得很清楚,他评价:“袁凤瑛在表演和歌唱的部分都沒问题,只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並不很擅长表达和处理。那可能要怪我,我沒有把她在这方面安排得比较好,这也不是我的强项,这样一个老板,当然也就不太能帮她去找一些公关或经纪帮帮她,因为我也太不会这样了。”
老板和员工一般模样,这就是所谓“物以群分,人以类聚”“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吧,所以,袁凤瑛难以出头,音乐工厂亦于90年代中逐渐锋芒退却,光彩不再,直至淡出市场。另有说法,是罗大佑前妻李烈,做生意赔了一千万,从而搞跨了“音乐工厂”。我觉得吧,任何东西都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结束了,使命也就完结了,此乃自然规律,无可奈何之事。

音乐工厂时期,罗大佑对时局、社会的关注和热情,是他个人兴趣的一贯体现,同时也投其所好地迎合了部分港人对“九七”、对内地的认识和看法,你不能否认这些作品的地位、价值,也不能否认罗大佑思想的雄浑、深邃,但里面确实多多少少地掺杂着投机和商业的成分在内,毕竟此时罗大佑的身份是老板。我认为,只有理想却不懂挣钱的老板不是个好老板,而从不少事中反应出,罗大佑绝对是个聪明人,这个道理他不可能不知道。一如他在《皇后大道东》的文案里说道:“住在这里,我觉得像个掮客一样,做着一宗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最大买卖。”

随着音乐工厂陷入沉寂,袁凤瑛也无心恋战,遂于1995年退出歌坛。仅在1999年和2000年推出单曲《花花草草梦想国》及《我是一个稻草人》。
不再唱歌,袁凤瑛到了内地,推行道德教育,1998年,她又与人在尖沙咀开了一间爱和平音乐演艺修涵中心,教学生唱歌,但因同合资者意见不合,学校不到一年便倒闭了。坊间传言,此事另有隐情,乃袁凤瑛“信奉邪教”,致使校誉受损而关门大吉。
对于创业失败,尤其各类流言蜚语,袁凤瑛无法接受,一下崩溃了,两周时间不下床,不见人,甚至不吃东西,想自寻短见,幸亏做义工的哥哥用心开导,她才走出迷阵,恢复正常,并抖擞精神,2003年去学了儿童心理学,再于小童群益会从事德育和心理辅导,及教授唱歌,极受家长同小朋友欢迎。

袁凤瑛的隐退并非完全隔离于世,她会偶尔在舞台上亮个相,与大家分享那段难忘的岁月和难忘的旋律。
2004年,罗大佑举办“搞搞真意思”香港演唱会,音乐工厂的昔日伙伴皆登场助阵,作为教父的爱徒,袁凤瑛自然责无旁贷。她在罗大佑的钢琴伴奏下,先唱了《天若有情》,歌毕言道:谢谢大家现在仍然喜欢这首歌,我希望藉此机会,多谢罗大佑老师,这个时刻我最想做的事情,与罗大佑老师合唱一首经典作品《滚滚红尘》。音乐响起,耳边回荡着“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令人恍如隔世,顿觉红尘缥缈,怅然一叹。
对于袁凤瑛的歌海浮沉,罗大佑一直心怀歉意,甚为可惜,然有些事情讲究一个“命”字,他也无能为力。


2017年至2018年,袁凤瑛出现频率增多,先后参加了《Sunday靓声王》《流行金曲50年》和庆回归20周年演唱会,亦参演了舞台剧《寻找快乐时代2017》,还给李建达做个唱嘉宾,给电视台录制心理分析节目等。
不过现在,又少闻消息了。


罗大佑曾说: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是直线,也不是斗争,而是一个梦想。袁凤瑛已经实现过她的音乐梦想,其实已无遗憾,我们却还在纠结她的红与不红、复出与不复出,不过徒增烦恼。
世间本来就没有完满。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公孙大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业余”歌手关正杰(下) (3人喜欢)
- “业余”歌手关正杰(中) (2人喜欢)
- “业余”歌手关正杰(上) (3人喜欢)
- 关菊英:那些人,那些歌,那些电视剧 (3人喜欢)
- 吕方:情歌还是老的好(下)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