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特稿】船底山巅望明月
1976年9月8日,中秋节。晚上,天波说,金哥,反正也睡不着,咱们上山?
于是我们男知青带着户里的狗,沿着山路,借着月光连说带笑、披荆斩棘地向山顶攀去。一边走一边嚼着月饼,还不时掰下一块扔给狗,那狗便更加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跑前跑后。
越往上走,林子越密。这是长白山区,这是在东北地质学界著名的船底山。有关资料指出:船底山玄武岩是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较早命名的一岩石底层单元,是新生代以来规模巨大的一期基性喷出岩。这就是说,船底山是一座具有地质学代表性意义的山。
而今天,我们就要登上它的山顶,在这里赏月了。
船底山山顶我上过多次,但在晚上来,而且是中秋之夜来,还是第一次。
终于,我们带着一身汗,到了山顶。放远望去,层峦叠嶂尽在脚下,一片迷蒙;那轮中秋的月亮,明也很明,亮也很亮,依旧是一张微笑着的圆脸,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这肯定是因为它已经升高,它的参照物也就是山峦已经和它远离。
大家望着虽然不显大的月亮,指点着它里面的阴影部分,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渐渐地,中秋之月的文学性意义和民俗性意义就被冲淡了,因为我说到了环形山和陨石。要是有望远镜就好了,天波说。
望着明月,我想起了七年前人们偷偷地传递着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信息:美国人上月球了!
山风凌冽,阵阵虫鸣从远近传来。大家指指点点地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惹的狗也顺着大家手指的方向叫了起来
小北山就在我们脚下,是我们三队的邻居,那一带沟里许多名字和北京元代的胡同有一拼,就是十分的粗鄙:棺材沟、马粪沟、老母猪石……
夜深了,大家最后看一眼已处于中天位置的、被苏东坡吟做“婵娟”、杨玉环唱做“冰轮”的大膘月亮,便下山了。
一年多后,我招工去了吉林市,天波在一年多后参军去了博克图;户里其他七六届白山水电知青,也在两年后都回到了白山。而那轮明月,依旧年复一年地东升西落,一直照着我们从青年走向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