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异化
人的异化是如何产生的?
异化,alienation,也可以说dehumanization,指的是人变得不那么像人的过程,是人的行为脱离人的需要的过程,也是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失去人性的过程。最早对“异化”进行全面阐述的是马克思,在他看来,异化是人作为客体被动地、接受地体验世界和自身。 异化让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无法感知内心的真实需要,即便感知到了,也没有勇气去面对,我们变成了与自身关系极为遥远的人。同时,异化也让我们难以信任他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益交换,不再能够交心。 异化通过这个社会的多种机制影响着我们,具体说来,可分为生产、消费、娱乐、关系四个方面。
1.“不仅是螺丝钉,更是毫无感情的生产零件”
2.“东西越买越多,却不知道为什么买”
3.“娱乐不能带来放松,反而让人耗竭”
4.“找不到爱情,朋友也不能走心”
在异化的包裹之下,我们将自己隔离在狭小的空间中,逐渐远离了真实的生活。
异化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异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这个社会持续而高效地运转。在异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像零件一样,各司其职,我们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不停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以换取生活资源。在这个没有创造性的过程中,我们心照不宣地发挥着自己的功能,避免了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高效。 然而,高效背后的代价是失去人性。我们陷入不断运转、无法停下的工作中,不再感知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们甚至不敢面对它,因为我们知道在尝试改变之前,首先需要面对的是无能为力的自己。而同样,我们也不再与他人有连接,在各取所需的过程中,失去了信任他人的能力。 最终,异化让我们撕裂,成为不再与自己相连,也不再与他人相连的人。
我们如何抵抗异化带来的影响?
这个时代有很多难以言说的痛苦,本质都是由人的异化带来的。我们被巨大的空虚和焦虑所裹挟,不再感知自己是否快乐,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痛苦。 要解决这种空虚感,找寻到存在的意义,我们必须直面异化这个问题,反抗人的异化,重新找到自己作为人的完整性。 对抗异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进行生产性的工作
调整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位,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做事,而不是被它操控。
其实大部分工作都有重复烦人的内容,换工作不能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调整自己面对工作的方式态度。从被动完成任务,到主动写规划做优化,尝试无人涉足的创新项目。虽然还是会累,但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是作为一个人在实现价值,而不再像一个机器去运作。
2.让消费重新变回“需求的满足”,而不是“必须要消费什么”
很多时候,简化生活才能够丰盈生活。我们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让每一次的消费成为为自己服务的活动,让消费变成我们的主动选择,不再因外界声音嘈杂而忽略了自己的心声。
3.尝试一些非电子化、有创造性的娱乐方式
过于依赖电子设备,会让我们越来越丧失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尝试一些线下娱乐活动,做做手工,比如玩乐高、拼图,在动手的过程中,感知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性,从而获得满足感。
4.尝试建立深入的关系,缩小人际圈
为了获得存在感,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连接,但只有小而深的人际圈才能够抵御异化,大而广的交友模式不仅耗费精力,还会让关系浮于表面,更加难以收获深入的灵魂碰撞。
5.简化你的世界,切断不必要的联系
在信息过载的当下,我们不缺信息,却缺乏安宁。我们的精力被分割成片,仿佛所有的事都与自己有关,反而在线上生活的拉扯中,脱离了自身的真实生活。而当我们只关注当下的生活,只与自己需要的,而不是必要的事情相连,才能够有效地肃清生活,获得快乐。
6.用私人化的、微小的事情,对抗千篇一律的标准
异化与全球化有关,我们比以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却只是将自己变成了毫无特点的人,发挥着功能,却丧失了情感。对此,我们需要通过私人化、充满烟火气息的事情来对抗宏大世界的异化,活在此时此地,与身边的人产生连接,体验到脚踏实处的落地感。

这是我们对抗异化的意义所在:当我们不再能够感知生活的美好,我们需要去做出行动,让自己重新回归生活,立足于自身的内在力量,主动与他人联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踏实而丰富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