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人间的美食
昨晚去谈工作的事,偶然看到对方的晚餐是一份过桥米线。 看起来很纯正,没有太多油,也没有现在常常流行的红通通的那种汤料,就是浓稠的白汤,一些青菜、金针菇,两个鹌鹑蛋,米线滑滑的,线条不是细的,分量不多,却也合适。 谈完工作后,把车开到稍微繁华点的闹市区,我开始寻找这样一家米线店。 那时已经快要八点钟,天空微微下着小雨,肚子也很饿。可是,我想吃这样的米线。 我并没有问对方是在哪里定的米线,因为,这样比较正式的场合,大家虽相谈甚欢,内容却是关于事业,都要拎着,总不能临了,问一句:您这米线是哪里定的啊? 在那样的闹市区,寻觅无果,最后,也只好吃了那种红通通汤料的米线。也很好吃。 只是,我真得很想吃在砂锅里的、那种浓稠白汤的米线。 记得吃过最好吃的这种过桥米线,还是在大学小吃街的那家店。 这个故事,我还跟某人讲过,那位神秘、不苟言笑的爷爷和他的店家儿子。 他家的米线,至少在我目前对米线的认知里,无人可以超越。 什么这个品牌、那个大牌,不如民间小吃来得实在、美味——因为美食的巨大缘故,我相信,真正的高手,都在民间。 就比如原单位,它在镇上,章丘的老城。 从早上开始算起,老校区对面的包子铺(我竟然忘了它的名字),那小伙每天精精神神的,你走过去,他就笑着说,老师,吃点什么。 他家的各种包子,包括胡萝卜鸡蛋馅儿、白菜肉馅儿、芹菜肉馅儿、三鲜馅儿,都好吃得很,小米粥、豆浆也格外好喝。 后来,我们还发现了它旁边的旁边那家大包子铺。之所以是大包子铺,是因她家的包子很大,跟上一家完全不是一种类型,但也是另一种口味的好吃。 这一家大包子铺的店家好像是外地人,他们旁边是一家熟食店——这里不得不说,这家熟食店的各色小菜、凉菜是真香。 另一家熟食店,我记得叫永久熟食店,它坐落在小包子铺的东边,一家店面不大、门铺低调到你甚至都不会发现它的那种店。 然而,老章丘城的人大概都知道它。 他家的猪蹄远近闻名,我记得印象中吃过一次。因我一直抗拒吃那些猪杂、牛杂、羊杂,所以对猪蹄、猪头肉总是避而远之,不吃一点。自从有次在舅舅家吃饭,舅舅非要让我尝尝他的手艺,我吃了那次猪蹄后,才发现原来猪蹄是那么美味,口味也是浓淡相宜,并不腥。 永久熟食店的猪蹄可能比我舅舅当时做得还要美味。 记忆太久远了,它具体是怎样的味道,我早已想不起。 学校开设早餐后,包子铺的生意多少受到影响。 那时候,住在老校区,去新校区上班,于是在这一路上,又开发了新美食。 是一家在自己大门里边开的火烧铺。 50岁左右的两口子,男的打火烧,女的卖火烧。 那个素火烧好香好好吃。是发面(其实我也不懂什么叫发面)做的,外酥里嫩,如果再就着点小咸菜、海带丝、卫龙辣条吃,简直人间美味。 再说说一家煎饼果子夫妻吧。 他们原本是推着小车,到了饭点来回转悠,主要是在中心大街和老校区附近做买卖。 后来,不让摆摊了,夫妻俩干脆租下了老校区旁边的一家小店面,开启了全职做煎饼果子的新事业。 初中、小学的孩子们很喜欢吃她家的煎饼果子。中午餐时间,店铺门口会堵着一群小朋友。 早餐的那几家火烧铺、包子铺,也常常拥挤着许多人,店家娴熟而迅速地打包、收钱,眼疾手快又利利落落。 平时下了班,我们也会去吃点“大餐”。比如米线啊、炒饼啊、黄焖鸡米饭,也经常光顾两家清真拉面馆。 这些美食,给我的整体感觉是:真金白银。 无论是什么,总做得好吃又实在。 所以,吃得舒服、自在、有幸福感,他们的回头客也多。 昨晚还买了一点甜点,中式的。 在商场里边开了许久的一家店,噱头很大,然而,对于这种的,我并不对此抱什么期待。 装潢看似有排面,却是很塑料山寨的,点心嘛,就跟它的装潢一个水平吧。 昨晚再经过时,我稍微看了看,买了点小甜点。 吃第一口的时候,果然很失望。 在章丘,的确没什么纯正的甜品店。即使那些什么全国连锁、名头很响的,也不过如此。 唯一可拿得出的,也是原单位所在地的那一家。 他们家的奶油都是动物奶油,许多是进口,面粉也是上好的,各色甜点、面包、蛋糕价格稍微贵点,口味却非常纯正优良。 即使离职以后,我也偶尔开车去那里买甜品,家里人过生日,也是常从那边订蛋糕。 后来,他家的有些面包口味变了,面也没有那么好,我就不太想去那边买。 吃到最好吃的一种甜点,是在济南的一家星巴克,给好友过生日,朋友请我们吃的。 她给我们讲了星巴克的那种黑巧克力多么好吃,她在外边时常常吃到这种。 那时,我想,大概最好吃的甜点、蛋糕和面包,都是在大城市和国外。 我没去过什么大城市,更别提在那里生活过、吃过什么美食。 出于对咖啡、甜点、面包的无比热爱,自己想开甜品店,做烘焙师。 如果是书咖,一定要有甜点、面包和咖啡。 价格适中,因为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成本太高、而工资水平却没那么高,我想让我的书咖成为他们快节奏高压生活里的一个美好休憩地。 吃完米线,雨飘得更紧。其实昨天实在没什么衣服穿,于是出门前思来想去,还是穿上了我的白色棒球服,下边随意搭了条黑色条纹裤,一双高帮小白鞋。 直到晚上单肩背着我的黑色双肩包,大步流星,去认认真真找米线店,才发现我的回头率有多高。 我猛然意识到,自己这身打扮的确像超模么。 就这样认为吧。 加上戴着口罩,身材高挑,走路带风,走在路上,确实非同一般。 现在想来,应该把我的墨镜再戴上。 “回头率“这件事,其实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从小胖胖的,也不爱打扮,直到瘦下来,全世界仿佛才发现我是个美女。 但是,我也并不会去做个美女。美女该说什么、做什么呢,美女该用什么姿态去吃饭呢,美女该如何跟人交流呢——这些,我也并未去探究过。 我就做自己,怎么舒服开心怎么来。 当然,因为气场气质摆在这里,有时也要注意下,比如,该御姐时就不能萝莉。 昨晚,迎着细雨,到车前时,遇到两个人,正好从旁边车上下来。一看,我就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就是章丘很常见的那种人,没什么文化,土豪,城府深,比较有社会阅历,自己做生意,天天流落酒局、呼兄唤弟,大多是开饭店或烧烤店的,产业众多,可能涉及到吃喝玩乐的方方面面,有可能也是卖家居的、开服装公司的、搞装修的,手底下可能还有一两个停车场或其他项目。 还有另一类人,有稳定工作,在外边自己又开公司、办培训或工作室。 各种人。其实,章丘就是一个北方封闭的小江湖,里边鱼龙混杂、水也深。 我只是很偶尔地,在江湖的水面上看了看,无论官场、情场、生意场,无论很有钱人、一般有钱人还是普通收入的人,都是一样的人,一样得要适应这里的规则、规矩和一切。 可是,就像一位校长说的,我是一个聪明人,也是一个规则的破坏者,也许我的“破坏”是正确的,却改变不了它,如果要继续在这里,就要适应它。 我自然清楚和明白他的话。 这些话,早已不是我要考虑的。 就像,章丘的江湖,从头到尾都不是我的江湖。 那两个土豪走过来时,像大哥的那个中年男人,手中提着他的黑皮包,穿着一件深色皮衣,一直看我,直到目送我到了他实在不好意思扭过头的角度。 我的视线里看到了他,整个脸却严肃得很。 这种高冷的面部表情,加上高冷调的穿着,反而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魅力。 那时,忽然意识到,高冷有何不可,我还蛮喜欢的。 我的心,一半本来就是冰冷的。 那种一路的高冷,也是走在夜晚的雨中时,我再次确认,我不适合也不喜欢呆在什么职场,尽管能力很高、很有才干,这几年的曲曲折折走来,我内心已了然自己适合和喜欢什么,如果因为妈妈的病,我要暂且留在章丘,那么只有两条路,创业自己当老板,写作。 不然,我又要回去当老师,或者在教辅机构当老师,那又跟以前有什么区别,又是痛苦和受折磨的,是重蹈覆辙。 一路修行走到今天,好像一切需要做个真正的了断,需要一份真正的果敢,一个遵从内心的新开始。 凝思这个问题,形成了我那时夜晚细雨中的高冷。 今早醒来时,很想立刻打电话给好友:就自己开书咖或者写作。 这才是真正的我的选择。
-
Mr.野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29 08: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