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白的音乐笔记(十四)——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简称“门小协”,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我听的版本是克莱斯勒演奏,伦敦爱乐乐团伴奏,兰登·罗纳德指挥。由于是1935年录音的古早版本,所以音质上会有“炒豆子”的声音,然而事实可以证明,那些最棒的版本都是一边“炒豆子”一边录的。
第一乐章 热情的快板
开幕雷击,非常抓人的旋律,哀伤婉转,啼血之声,绝对洗脑。几次悲喊之后,小提琴与乐团合奏主题,悲怆之感,密密麻麻。克莱斯勒的琴声感情充沛,没有海菲兹那么干净,可就是动情。接着转而抒情的独奏,这是克莱斯勒的专长,可谓柔美哀婉至极。克莱斯勒拉的不是琴弦,是我们的心弦。然后,又开始几次呼喊,伴奏无用的回应,小提琴与乐队开始对话,仿佛个人与世界,不凡与平庸,那些永远无解的对话。对话逐渐升级,小提琴展开一段对白,如诗的梦呓狂语。主题再起,小提琴自顾言语,不再理睬这个世界。留恋与不舍,决绝的高傲,不愿再妥协,分道扬镳,一路向前。伴奏似也在告别。
完全不输柴小协的第一乐章,两者各有各的美。
第二乐章 行板
整个乐章充满抒情的段落,克莱斯勒的弓弦上沾着泪水。伴奏烘托着气氛,像一场告别式。抒情段旋律起起落落,让人想起卓别林电影中的笑与泪。
不知道其他演奏家的版本如何,但我觉得,克莱斯勒的门小协第二乐章可能是最佳版本。
第三乐章 不太快的小快板
愁情四溢,伴奏变得雄壮,旋律欢快起来。或许变得过于欢快了。乐音之后稍显忧愁,但仍是欢快为主基调。最后小提琴与乐团激昂地汇流,乐曲结束。
可以说,门小协整体上可能还略胜柴小协,因为柴小协的第三乐章实在是乏味。但门小协的第三乐章在情感上与前两乐章稍显脱节,前面如此哀愁,最后显得太活泼了。不过,就算只为了第一乐章,还是可以听上无数遍的。
下面是帕尔曼演奏的门小协版本
伊扎克.帕尔曼 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