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第一篇 逍遥游
如何才能逍遥的游?借用佛家的观念,人生能够解脱,才能够得游戏三昧,才敢在人生境界里游戏。如果人生不得解脱,这个人生根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如何能够逍遥?
《逍遥游》的内涵,首先人生要具有高见,一个人没有远见,没有见解,如果想成功一个事业,或者完成一个美好人生,是不可能的事。中国的禅宗,后来也讲“具见”,先见道才能修道,如果修道的人没有见道,还修个什么道呢?等于我们说先见到了金子,才想办法把金子做成东西,如果连黄金都没有看到,只在那里瞎想,有什么用!不仅是修道人必须先要见道,就是普通人也要真正了解人生,才能够懂得如何做一个人。
那么具什么见呢?《逍遥游》里说,具个解脱的见。人生不要被物质的世界,现实的环境所困扰,假使被物质世界所限制,被现实环境所困扰,这个人生的见解已经不够了。刚才我们讲,人生是痛苦的累积,那是指普通人,如果能够具备了高远的见地,如果不被物质世界所限制,如果不被人生痛苦环境所困惑,则人可以超越,就能够升华。
具见是逍遥游的一大重点,第二个重点是物化。庄子喜欢用譬喻来说明人生及真正的修养方法。世界上最高深的道理,与人的感情一样,是没有办法用任何言语文字表达得出来的。而用譬喻,把不能表达得东西,转个弯,加以阐释。
“沉潜飞动”,沉下来,潜在深海里头,忽然一变,远走高飞,这是两件事。人生的道理就是这样,当一个人倒霉了 ,没办法的时候,沉潜在深水里头,动都不要动。修到相当的程度就变化了,飞动升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生命这股炁,就像小孩子吹泡泡糖一样,把它吹得大大的,这个生命就充实了。没有这个炁,就扁了,扁了就是老化,老化最后就是死亡。
天真的是蓝色吗?黑色那个不叫天吗?太阳出来,白的那个,也是天呀。所以认识事物,有很多维度,也有很多视角,不同的立场,看到的问题就不一样,观点也不一样。所以,人不能固执成见,以为自己都是对的。
大海般的胸怀,水要深厚,像大海一样,才可以容下大鱼、大船在里头走。如果没有深海一样的容量,就走不动。一切都是容量大小的问题。要成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培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大海那样深。所以佛经上形容,阿弥陀佛的眼睛“绀目澄清四大海”,又蓝又大,就像四大海一样。
大风高飞,要想飞,还要有大风,培养风力,所以,年轻人想要做一番事业,你的学问,你的能力,才智都要去养成,那就是风。
大鹏鸟飞的环境,有这么空灵,才有这样的成就。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器度不空灵,那就等于杯子在小坑的水里当船,永远动不了。有高远的、空灵的境界,才可以在这个人世间,这个宇宙里,自由自在地飞,才能得到逍遥,否则那是消耗的消,发抖的遥,消耗完了,只好发抖了。
见识有大小 小鸟是咚的飞一下,它不理解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因此人生的境界有很多不同。前途远大的,就要有远大的计划,眼光短浅的人呢,只看到现实,抓住今天就好了,没有明天。有些人眼光宽一点呢,只抓住明天,不晓得有后天。有些人,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要,他要个永远的。小知不及大知。智慧的大小都有范围。小年不及大年,寿命有长短。
庄子第二个点,是物化。他所说的道理,把人世间一切学问、知识都归之于佛学名词比量,不是现量的境界。人类的见解与知识,生活的经验,都是比量,不是真实。所以,同一个气候,同一个空间,同一个颜色,。同样一个饮食,。每个人感受程度并不一样。这都是比较性的,都属于比量。比较的不是绝对的,不是真正的。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范围,看事物都不相同,都是比较的。
生命也有长短。朝菌不知晦朔。事物的大小也有分辨。
中国文学有一幅画,画了一只鸟站在树枝上,嘴巴闭着不动,就是这么一只鸟。旁边的题字把这幅画题绝了:世味尝来浑是蜡,莫教开口向人啼。世间的味道,一点意思都么有,像吃白蜡一样,但人虽艰难困苦,也不要向朋友去诉说,更不要向人去埋怨;要闭着嘴巴,像这只鸟一样。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不管是什么才器的人,看自己都觉得是了不起的。很不错的。自视甚高。
在这之上,还有很多高超的人。真的能游戏三昧,是真俗不二。真谛与俗谛,不二是不二法门,就是没有两样。
人要能达到把握自己生命,才叫做至人,做人做到了头。“至人无己”,达到至人境界就无我,没有我自己。道家讲神仙分为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大罗金仙五种。佛学讲,一个人修到第八以上的菩萨位,叫做无功用地,一切无所用功,那就是老子讲的“无为”。换句话说,这种人,上帝也好,菩萨也好,他救世界,救了世界的人类,人类看不到他的功劳,他也不需要人类跪下来祷告,拜拜,感谢他!!那是你感谢他,同他毫无关系。真正到了神、菩萨境界,他是无功的,无功之功是为大功。他像天地一样,像太阳一样,永远给你光明,他不需要你感谢他,所以“神人无功”。所以世界上、圣人、菩萨、神人很多啊!很普通的人,他们做了好事,做了很了不起的事,谁都不知道。庄子在第七种超人中提出真正的榜样,比那些神仙还要高。在最平凡中,越是这样的人,越平凡。神仙、圣人、了不起的人去哪里找?就在这个现实世界,最平凡的世界中去找。
人有学识上的盲聋。凡人之所以没有成为神仙,是因为学识上的盲聋。世界上的事,无所谓大小,同样的一个东西,也无所谓好坏,区别在于它的作用。一个小事情,一个不相干的人,如果碰到智量大、见地、境界应用高的人,可以将之应用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反之,如果他的智量、境界、应用见地不够的话,最了不起高明的东西,对他也没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