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写作计划Day97:在讨论文学理论之前,先谈谈“理论”是什么?
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第一章| 内容归纳 + 想法
想要了解文学理论,咱们先来谈谈:“理论”是什么?
这里的理论,不是指对于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分析方法的系统解释,而是包含文学以及文学之外的更大范围的研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已经开始研究文学研究领域之外的著作,因为那些著作在语言、思想、历史或文化各方面所做的分析都为文本和文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理论”使文学研究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意义上的理论已经不是一套为文学研究而设的方法,而是一系列没有界限的、评说天下万物的著作,从学术性最强的哲学问题到人们以不断变化的方法评说和思考的身体问题,无所不容。“理论”的种类包括人类学、艺术史、电影研究、性别研究、语言学、哲学、政治理论、心理分析、科学研究、社会和思想史,以及社会学等各方面的著作。
理论可看成是由思想和作品汇集而成的一个整体,其范围难以界定。它将文学评论、思想史、伦理哲学、社会预言等等这些东西融为一体进行讨论,形成一套包罗万象的文集大全。被称为理论的作品的影响超出它们自己原来的领域。这些著作为人们在解释意义、本质、文化、精神的作用,公众经验与个人经验的关系,以及历史伟力与个人遭遇的关系时提供借鉴。
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猜测,它是一种并非显而易见的解释。理论涉及到系统的错综关系,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理论对已经被接受的思想提出了挑战。它们激励你重新思考你用以研究文学的那些范畴(基本概念)。本质上,理论是通过对旧有前提和假设提出挑战来推翻你认为自己早就明白了的东西,它的结果不可预测,因此理论总在变化当中。
理论的主要效果是批评“常识”,即对于意义、写作、文学、经验的常识。它总是力图证明那些我们认为理应如此的“常识”实际上只是一种历史的建构。理论既批评常识,又探讨可供选择的概念。它对文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前提或假设提出质疑,对任何没有结论却可能一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提出质疑。
现代理论的主要趋势是对任何被认为是自然的东西的批评,是要说明那些被认为,或者被指定为自然的事物其实都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比如:
- 表面自然的社会组织和机构以及社会的思维习惯其实都是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正在进行的权力之争的产物;
- 有意识的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能是由各种无意识的力量产生的;
- 我们称为自我或者主体的事物存在于语言和文化体系中,并通过它们而产生;
- 我们所谓的“存在”、“起因”或者“原物”其实都是由复制品创造的,是重复的作用
……
由此可见,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对传统看法的质疑。
理论究竟是什么?没法用一句话说清楚。以下总结了理论的四点特征:
- 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 理论是分析和推测。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语言,或写作,或意义,或主体的东西中包含了些什么。
-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 理论具有自反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理论不仅包罗万象,而且推陈出新。学者们总是在不停地争论着,年轻的学者批评长辈们的思想,促进新的思想形成,对理论做出新的贡献,并且重新评价老的、被忽略了的作者的成果。理论似乎永无止境。
理论常常会残忍地逼着你去阅读你不熟悉的领域中的那些十分难懂的文章。在那些领域里,攻克一部著作带给你的不是短暂的喘息,而是更多的、更艰难的阅读。而且也不要妄想只要读懂了一组专门的文章,便“明白了理论”,理论也不可能使你完全掌握归纳组织并理解你感兴趣的那些现象的概念。这不仅是因为永远有新的东西需要了解,还因为理论本身就是推测的结果,是对它自身基本的假设的质疑。不过,就算你无法最终掌握理论,你还是取得了进步。你对自己阅读的内容有了新的理解,你针对它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的意义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100天写作计划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