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长空照古今
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北风吹着尖锐的、长长短短的口哨,叫嚣着,向山坡后破败的军营俯冲下来。在寒风吹过的瞬间,帐篷像气球一样鼓起又很快地凹陷下去,篝火暗哑地叹出最后一息噼啪声,便躲进灰烬中,熄灭不见。
三宝一个激灵,猛地从梦中惊醒。“这个中秋可真冷啊。”他紧了紧被子,喃喃道。是夜月光冰凉如水,清晖洒遍山间。
四周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和身上伤痛,将恍惚中坠入幽微之境的三宝拉回到人世间。“这些新兵蛋子,睡得可真香。”
他透过帐篷上的窟窿,静静地望向空中的圆月,任由思念如月光般荡漾泛滥开去,逐渐淹没帐篷、军营和山野。在漫天尘土的回忆中,战鼓声声,并肩作战。在深夜黑甜的梦乡里,秋风袅袅,稻香万里。
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伴随着隆隆炮火与日机轰鸣,平津人心惶惶。看着身边的朋友、同事纷纷撤离逃亡,夫人十分不安,时常在耳边嘀咕着,想赶在战火大肆蔓延前早离危城,举家逃回重庆老家去。
“号外,号外!长沙要设立临时大学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要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啦!”门外传来报童的吆喝声。
“夫人,我还是不愿离开学校,离开学生,要不我们就随着学校一同去长沙吧?”
剩下的一周我们收拾行李,几件破衣烂衫倒是不足一提,一个手提包足以收纳,令人头疼的是这些年来攒下的书籍,平日里不觉得有多少,可临到离别,确是反复挑拣难以抉择,仅有的三个行李箱里被书塞得满满当当。看着地上无法带走的书,我们沉默了许久,哀愁难以言表。
中秋节这日,不见明月。我们在稀疏惨淡的星光照耀下,离开北平,南下直奔长沙。
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深圳多个地标建筑亮起“欢迎孟晚舟回家”的灯光文字。 路上、车中行人遥望灯光,喜色妍妍。
2021年中秋节后第四日晚上,在坚守了1028个日夜后,孟晚舟女士终于踏上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的怀抱。
受疫情限制,大家十分克制没有去机场添乱,年轻人守在各大门户,等着孟女士抵达深圳消息。我也在公众号等着直播。不约而同的,我那70余岁的老父母,也守在电视前,等待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看到孟晚舟女士一袭中国红走出机门,身后浩瀚星河,她眼中热泪闪耀。亿万中国人此刻同心同德
明月静静照耀着万古长空,守望着炎黄子孙源远流长的乡愁和心灵归途。庆幸的是,祖国强盛守护着一方和平;浪漫的是,虽身处不同岗位,我们仍以另外一种形式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