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属于我们和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9月24日晚,大益文学院、大象好在书店、昆明作家协会联合举办《读懂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纪录片分享会,因这部片子在国内很难找到完整片源,众多文学爱好者闻讯赶到这个城市地标,走进这位加拿大国宝级作家的世界,向这位传奇作家致敬。昆明市作协主席、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昆明市作协副主席包倬,作家黎小鸣等嘉宾参加了活动,并在观影后进行了对谈交流。
写作是一个孤独的职业。要达到最好的写作状态,我需要独处的时间。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昆明市作协副主席包倬
我很喜欢麦克劳德,知道这个片子小范围在放映,但翻遍互联网,找了很多资源都找不到。曾经知道上海有书店放映,一度想买张机票飞去上海。有幸,今天在昆明能看到这个纪录片,了却一桩心愿。
一个作家的写作,是在寻找知音,写给懂的人读,他的作品就是其他人的心里活了起来。麦克劳德是个耀眼的存在,看到他质朴的生活状态,非常感动。

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真想把下一届国际写作营办去麦克劳德的故乡。和麦克劳德相似,我们都以小说为业,纪录片中他要穿过一个乱石滩,跋涉前往海滩上像违规建筑的破房子,这整个行为过程相当于一个隐喻。麦克劳德说他需要独处的时间,需要享受孤独、思考、阅读、写作,而我们作家现在都那么匆忙,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一样,有和文学独处的时间?他的生活状态太让人羡慕了。
温柔与残酷并存,这是他最厉害的地方。他在记录一场非常深刻、轰轰烈烈的变革。
——丽萨·摩尔

作家黎小鸣
在纪录片中看到很多细节,夏天的布雷顿角,太美了,但是冬天气候严酷,那里的人没什么出路,他写得最多的是挖矿,所有年轻人都想离开,外出谋生。麦克劳德写出了生活在偏僻地方,人共通的东西,和云南很多作家的写作背景很相似,有可比性,令人非常感动。
“大益文学”微信公号有一期对麦克劳德的作品做了文本分析,很到位,建议大家找来看看。
像麦克劳德这样的作家,他从那样的地方出来,一辈子都在写那个地方,对那里的表述是自洽的,到位的。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人、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家族……我读他的《当鸟儿带来太阳》很惊讶,写主人公养了一只被遗弃的狗,后来这只狗长得非常高大,90公斤的人被它扑得要后退几步才站稳。后来这只狗不见了一两年,带了六只小狗回来,经过海峡,看见自己的主人,男主人跑向狗,狗也跑过来,像过去一样亲热。小狗以为大狗在攻击人,一起跳起来将男主人咬死在海水里。这就变成了传说,像神话,又像寓言,在当地传颂,对人心产生影响。从中可以看出,麦克劳德想突破自己思想的范畴,情感的定式,想寻找一个更大的,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此外,麦克劳德在长篇《没什么大不了》中,用二十多万字表现一两百年的历史,安排得很巧妙,浓缩包容起不同题材,以及探讨了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的关系。我觉得他文本中的信息浓度处理得非常好,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
类似的情景很多布雷顿角人都在经历。但是他写下来,写得很有力量。我们就是这样生活的。
——杰克·麦克唐纳
麦克劳德一生只出版了创作了三部作品,分别为短篇小说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当鸟儿带来太阳》和历时十三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没什么大不了》(又译为《布雷顿角的叹息》),把自己惜墨如金的文字投向了自己的故乡。但这位低产作家,仅凭几部作品便占据了世界文坛一席之地。

昆明市作协副主席包倬
麦克劳德的作品不是以技巧取胜,是以情感取胜。《没什么大不了》写的失落已久的文明、传统、家族。现在我们不太讲家族,在写家族的作品里,总会出现一个红头发的男孩,这和我们现在的生存状态联系紧密。麦克劳德像中国的少数民族作家,写盖尔人从苏格兰来到加拿大,来到布雷顿角,保持了他们的语言、传统,甚至处事风格,这些都是我们阅读的重要线索。
我现在有六个孩子,写了十六个短篇,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由加拿大国家电影局联合Picture Plant电影公司摄制的纪录片《读懂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是一部柏格森式回忆录,采访了麦克劳德、他的妻子、儿子、同乡,还远赴美国、爱尔兰,采访了多位推崇麦克劳德的著名作家,因此纪录片出出现了很多大师的身影,包括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美国作家拉塞尔•班克斯、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等。

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
麦克劳德的生活状态令人感动,包括他和朋友喝酒到很晚,仍去给一个年轻吉他手捧场。麦克劳德是结结实实生活的人,是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
十年前读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当时没太多感觉,太缠绕,是个很细的作家,细得喘不过气。后来再读《秋》,很感动。父母要卖一匹老马,而这老马对酒鬼爸爸意义重大。最后马还是被卖掉,道别时,马不走,爸爸只能把马赶上车。马想转头看,看不了,拴住它的绳子太短。这些都是考验作家的细节,令人折服。他写出了小地方人的生存状态,不动声色地写出了那种无可诉说孤独和压抑。
昆明也是个小地方,但我们有很多作家坚持在写作。如何把我们这里写得更加饱满动人,麦克劳德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麦克劳德的写作是不改的,一次写好。他是个天才。
互动提问

一个半小时的纪录片,大家看得津津有味。观影结束后,嘉宾还与参加活动的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互动。
问:想问,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写作时,是否会考虑自己的受众?
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我认为写作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到位,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有没有人看,其实不太在乎。也许只要有一个读者,就够了。
昆明市作协副主席包倬:我也不会考虑读者。因为我就没有读者(笑)。
作家黎小鸣:我也不知道谁看,所以我也不管这个(笑)。编辑总会看。
问:加拿大国宝级作家麦克劳德,如果在我们国内,和哪位作家地位差不多?
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没有可比性。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在中国销量巨大,读者很喜欢他。也许类似苏童,但苏童没有他那么温暖,苏童把人性之恶推到极致。
问:想请问主办方,举办这场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推荐这个世界级的重要作家。尽管麦克劳德在世界文坛赫赫有名,影响力也不断增长,但由于他作品少,仍属于小众的作家。这样的文学分享活动在昆明不多,和大家一起领略这位加拿大作家的风貌,仅此而已。

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质朴的天才作家麦克劳德如同一颗石子,在文学爱好者中激起不小的波澜,现场麦克劳德的作品销售一空,有的活动参加者在网上下单,希望早日与这位作家动人的文字相逢。
当晚首批“大益文学”会员也莅临现场,大家进行了一场温暖的小小聚会。会员安素说:“之前我一直对写作怀有诚惶诚恐的敬畏,不知道该用什么写作技法处理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才更恰当,造成了自己不敢写,不能写,写不出的后果。陈院长‘用饱满的感情来书写’的一席话给我开启了一扇窗。我虽然来自更小的地方,但我和麦克劳德一样拥有丰沛的情感,只要全身心书写就可以写出好作品。这就是我参加此次文学活动的收获。”
他们有话说

大象好在
“好在”是云南话,表示安逸。这里有海量的书,我们也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希望“重塑城市的生活艺术”。目前大益文学在大象书店已设立图书专柜,欢迎大家有时间来逛逛。

大益文学
美好的周末,大家因热爱文学,相聚于此。大益文学院是国内首个高端民营机构,坚持“中国的、世界的。”迄今五年,我们已经做了18辑大益书系,创刊时在国内首提千字千元稿费,包括每稿必复制度,国内做到这一点的屈指可数,这是我们对作家的尊重。
我们国际写作营第一届在法国,第二届在西班牙,带中国作家和海外顶尖作家一起生活、写作一个月。在国内和优秀写作者实行签约制度,已经签了近60位作家。五年来,我们高举先锋旗帜,希望做这个时代不一样的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益文学”微信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