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让国
孤竹国国君自知大限将至,心里想着让第三子叔齐作国君。叔齐得知后,不但不以为可喜,反为难起来,他想着:伯夷是长兄,理应伯夷继承王位,才能名正而言顺,况且大哥是亘古少有的贤人......,他因此打定主意断不能做这不仁之事,可是他也并不当面拒绝父亲。等到孤竹君去世后,叔齐便找来伯夷,说道:“大哥,这个王位你来坐。” 不想,伯夷却说:“这是父亲的命令。” 第二天,叔齐又约着管事大臣一道来劝说,哪里见着人影,原来伯夷已经连夜逃走,好像人要来抓他坐牢似的。叔齐见大哥逃走,不免心意灰冷,他想起了从前同大哥一桌子吃饭,一块读书讲学,如今大哥竟撇下弟弟走了,好狠心的大哥。大臣走后,他又坐在哥哥房里的书桌上沉思起来:一则这个王位不属于我,我不能要;二则,幸而有二哥在,不然,我要走了,孤竹国倒没了君主,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想毕,他便简单收拾行李上路了。 原来伯夷并没走远,他正坐在一块溪水的岸边,望水而思,他时常同叔齐一块在这里游玩,四周树林茂盛,花木秀丽,山石嶙峋,可是没有欣赏的心意。他一点也不责怪父亲,只是给他出了道难题,也并不嫉妒三弟,所以没有走远,是因为放心不下三弟,那个老跟着他,好像影子一般的三弟。正无可如何间,忽看见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便站起身来,原来是叔齐,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叔齐看清是大哥,老远便高喊着:“大哥......等等我。” 孤竹国大臣商量着劝说叔齐继承王位,哪里还能找到他,便发布立仲子为王的消息,孤竹国人常称赞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的品格,如今又有“让国”的仁德,因而感到不能做国君的可惜,却也无能为力,因此拥护仲子为王。伯夷、叔齐俩个扮作平民走在大街上,得知仲子承袭了王位,便放了心,因听说西伯昌能奉养老人,便欣然归往。等到了周国的时节,周文王已经去世了。 武王姬发即位,准备出兵讨伐纣王。伯夷、叔齐听说后,以为这是“以暴易暴”,不能符合天道,因此在武王出发的那一天,拦住他的马,劝道:“您的父亲去世了,您不去安葬,这能说是孝吗?” 又说:“您是臣子,却要去弑杀君主,能说是仁吗?” 武王左右侍从听后,想要杀掉他们,姜太公看出这两个是贤人,因此制止道:“这是忠义之人。” 便放了他两个。 后来,周武王平定了殷商的暴乱,天下人都以周朝为宗,唯独伯夷、叔齐以为这是耻辱,因此拒绝吃周朝的粮食,便隐居首阳山上,终日靠采蕨菜吃,哪里能支持住,不久便饿死了,真要叫人感叹古人说的“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便是懦夫也要感动了,然而用错了忠义而丢了性命,却也不能算是明白人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