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地的农民成长为“中国的梵高”

十一年前还在种地的农民,如今被称为中国的梵高,他就是熊庆华。我对熊庆华的了解,是从2011年初买了他的作品开始的。
我第一次看到熊庆华作品,是在凯迪网猫眼看人版块的一个标题为《一个农民朋友的画》的帖子上,帖子是2010年3月份开楼的,我看到时是10月份。那是网上第一个关于熊庆华的帖子,正是这个帖子扭转了熊庆华的命运。一边画画一边务农的熊庆华,从此打开了平行宇宙之门,在这个平行宇宙里,他被称为中国的梵高。感谢互联网,感谢那个偶然到他家做客的在深圳工作的初中同学,拍了画作照片发到了网上。不然以熊庆华内向的性格,已经宅在家中杂物间里闷头画了二十几年的他,很可能继续延续这样的状态,就这样带着村内鄙视链最底层的压抑心境了此一生。这个帖子浏览量竟然破了百万,网友好评如潮。收藏者与媒体纷至沓来,也引来了后来跟他签约办画展的郭宇宽先生。
那个帖子首页的第一幅画就击中了我,似乎初恋时那惊鸿一瞥的心动。罕有画作给我这种感觉。这纯粹是画作本身给我的震撼,与作者的农民身份无关。而今我已阅画无数,这种感受大概只在面对梵高的星夜等极少画作时出现过。面对好作品,惊叹“好美”的情况很常见,比如看到齐白石、吴冠中、常玉的作品,给我极美的感受,但还不是击中的那种感觉。不必谈技法、风格,单纯能够直指人心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一个作品的艺术造诣了。这种震撼感受的描述,在网友跟帖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这种感受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特例。这也让我平生第一次有了买画的冲动。包括后来的郭宇宽先生,在他的文章里,他描述了第一次在网上看到熊庆华的画作的感受,竟然跟我当时一样。于是他直接飞到了湖北,去了熊庆华家里买了一堆画。
从那个浏览量破百万的帖子开始,熊庆华就走上了开挂的人生,他戏剧性地从全村的笑话突变成了全村的骄傲,自此出门可以昂首挺胸,也不必下地干农活了,还可以发展摄影的爱好。一切都推着他往前走,至今十年多过去了,家里的境况也翻天覆地,可贵的是他的志趣未有丝毫改变,他依旧初心不改,每日在画室苦心耕耘。“我一直想画的,就是比荒诞还荒诞的荒诞。这是我想要的,我感觉到了,也摸到了边缘,可是还没能画出来……”。境况的改变并未动摇他的追求,他依旧陷在艺术探索的烦恼中不能自拔,痛并快乐着。
至于他作品的艺术性,在我这样花真金白银买的人的眼里,是不言自明的。这里主要指精品。当时从未想过收藏艺术品且经济拮据的我,自从动了购买的心思,开始恶补美术史,花了三个月阅读了几十本美术史相关的书籍,以及网上所能找到的有代表性的画作,包括当代艺术的全景扫描。之后我明确了熊庆华的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语言,更坚定了收藏的信心。
在买画前我跟他在网上聊了很多,我问他怎么评价自己的风格,他本人是这样描述的:我的风格是立体主义的延续,因为我在开始构思的时候,先对物象进行分析和综合,按照我自己及画面的需要来安排物象的位置,而不是它在现实中的位置。这种纯个人处理物体的方式与立体主义的主张一脉相承,只不过用的方式不同,他们倾向抽象,我倾向写实一些。
先分享几幅他的作品,再继续聊。

《不羁的牛》——画面上描绘的是一头顽皮倔强的牛把两个赶车的农夫连同满载的撑满了粮食的袋子的板车一口气拽上了云端!不知是因为心情欢悦还是牛的蛮力过于巨大,车子竟然如跳舞般的奇异变形,两支轮子向不同的方向似乎要飞出去,车把也似乎要散架,两个农民身体紧绷用力拉紧缰绳和车把。而在如此紧张的时刻,为首赶车的农民的脸上却出现了戏谑轻松的微笑,与紧张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张力,似乎也在告诉我们观众:别紧张,这只是个奇幻的喜剧……这正是那看一眼就击中了我的作品。这幅创作于苦日子里的早期作品,大概有熊庆华的许多寄托吧。是否他潜意识里自己就是那头倔强不屈的牛,在世俗的鞭笞与驾驭下愤蹄抗争,奔向心中向往的自由……

《老鹰捉小鸡#1》—— 如同一首凝固的音乐,一座舞蹈的雕塑,具象的人物,抽象的构成,满满的童趣……每个夸张的形体都被有机地融合进整体,节奏分明,旋律优美,似真似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且用笔用墨用色颇具中国水墨的韵味意境,可谓中西技法融合的杰作。
遍览了美术史,我未曾见过这样一种澎湃的,幽默的,狂野的想象和表达。《不羁的牛》整幅充满了动与静的挣扎,引领我们视线游弋舞蹈,于是我们竟目睹了倔强不羁的牛拉着满载的粮车从泥泞的土路上左扭右转地拾云而上的全程;《老鹰捉小鸡#1》也仿佛牵着我们的视线围着那群孩子绕转,于是孩子们真的舞动了起来……探其本质,我们发现,这两幅画作都是带有时间维度的四维时空剧情向二维平面的投影。四维与二维之间的对立统一,紧张与轻松幽默两种情绪间的对立统一,两大对立统一、两大张力巧妙共存一体,合成巨大的内在张力,而这巨大的张力,应该就是击中我的那颗子弹。
由此我想到,好的艺术品是我们的第三只眼睛,能帮助我们发现另一个世界,好的艺术似乎可以把你带到高维空间,从高维的视角解析世间百态。
熊庆华作品中能看到毕加索、夏加尔的传承,以及萨弗库耶夫、博特罗等许多大师的启发,跟他们是不可替代的一样,熊庆华的艺术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熊氏基因,他糅合了诸多大师们的理念或特色,创造性把群体动态人像与立体主义结合,发展出了“动态群像立体主义”,其特点就是“动”加“群像”,四维时空的群像动态与二维静止画面形成了内在张力。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是静态的,其中人像较多的《亚威农的少女》和《格尔尼卡》的立体主义也以表达个体为主,整体上是松散型的拼接叠置,给人以静态的观感,并未突出时间维度的动态表达;而夏加尔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动态立体主义”,把时间轴加进了画面之中,画面开始有了动与静的张力,不过夏加尔止步于了两人世界的描述,没有群像表达。我们看到夏加尔的《生日》通过时空的扭曲璀璨地渲染了爱情的细腻与美好,无疑是伟大的作品。其中男主人公用不可思议的扭转去吻女主人公这种神奇的局部表达,把男女主人公心中微妙的情感纠葛的张力拉大到淋漓尽致,这是神来之笔。但相对好处理的是,画面中只有两个人。如果再加上两个人,甚至五六个人,想要达成浑然天成的动态美感同时仍能凸显主题表达,难度便急剧上升,分寸极难把握,稍稍把握不好就成了群魔乱舞或一盘散沙。这就是量变到质变,量少是一个层面,量多到一定程度,就到了质变的层面。“动态群像立体主义”因为人数的增加,要想用静止的画面实现浑然一体的电影感,实现的难度几何级加大,这也是之前一直没有优秀成熟作品出现的原因。直到熊庆华用他的代表作《不羁的牛》和《老鹰捉小鸡》实现了。

《鸟巢#1》——我惊异于他会把树叶画成这种样子,把树皮画成水波一样的纹理,孩子们的神情带着奇异的虔诚,一切似乎是久远的梦境。想起他初中美术老师对他说过的话“头一次见到有人这样画树……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大画家!”
十多岁时他迷恋的是画国画,十五岁那年他看到了毕加索的作品《女学生》被深深震撼——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从此埋头画了整整六年的立体主义。“我不知如何评价这段时期,耗费这么多时间……有时想这或许是自我完善的基石,最起码我有了分析和综合造型的能力。”他说。之后痛感创新之必要,于是苦苦追寻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以毕加索式的多视角分析然后归纳重置的观念,将不同视角不同姿态的物像巧妙归纳到同一个画面之中,使得一个静止的画面竟能产生一段电影般的感受。
他生活在湖北仙桃一个偏僻的乡村,从不与外界交流,没人了解也没人关心他在画什么,直至三十五岁的二十几年里,他经历的只有嘲笑。在村民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废物、蠢才、失败者,甚至自闭症、疯子,是茶余饭后的笑话。二十多年足不出户闷在家里画些没人看得懂的莫名其妙的东西,不赚钱,没有朋友,甚至连抽烟打牌吹牛都不会,连吃喝嫖赌抽的二流子也不如。
对抗世俗,维护自尊,唯凭手中的画笔,眼前的画布。他的网名叫熊熊火,是的,那漫长的暗夜,只有心中那一团顽强燃烧的烈火支撑他前行。他每天倔强地用绘画淹没自己,面对画布一头扎进去,进入一个没有歧视的世界,寻找童年的快乐,温暖的记忆,创作的自由。
直到《一个农民朋友的画》的帖子让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机。2011年初,三十五岁的他终于卖出了第一幅作品,买家是个上海的设计师网友,直接转款过来后他邮寄过去,前后共买了五幅。画卖出去不久,一直身体健壮的他就病倒了,第一次住进了医院,严重的胃溃疡,住院一个月。大概是经年压抑的屈辱突然释放,紧绷的身体瞬间发生了崩塌。 几个月后一个成都的画廊以两万元买了三幅画,其中一幅一万二千元,创下了他当时的最高价格记录。一年之中作品被网友抢购一空,甚至还没画就有人提前转账给他以预订。一年后北京的画廊找到他跟他商谈合作事宜,直至在北京开了多次画展,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新华社、央视、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以及阿拉伯半岛电视台进行了采访报道,步步高集团、黑石集团等国内外机构以及张国立、邵伟、樊登等高端人士也参与了收藏。著名作家陈敏为他写了传记《不羁的土豆——熊庆华的非常成长》并出版。







村民们看着一个又一个采访组纷至沓来,看到许多外地人慕名前来拜访,才惊奇地发现,曾经眼中的废材蠢货,竟然成了这样一个人!他们依旧看不懂这些画,依旧认为只有光鲜亮丽的人物或风景画才是好画,自然不明白这些变形扭曲的画何以能卖那么高的价格。有时他们也会好奇地到他的画室来转转,总是摇摇头说看不懂,满怀不解地离去。
最后摘录凯迪网猫眼看人中一个名叫ygxyx的网友的跟帖作为结尾:(猫眼看人版块已不复存在,亦以此为纪念)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发现!
他也许就是另一个梵高!
喜欢他的炙烈,热忱,还有画中变形的,一种近乎野蛮的理想精神对浑圆平庸的现实世界的鼓动与撞击!
他的画以粗砺,扑面的生命气息,杂合着心灵饱受煎熬的历炼,时而飞翔,时而厚重!
现在还有这样的画家吗?好多年没见到了。去过798,我曾在那座艺术工厂里,挨个把那些玩弄技巧的人操了一遍。很少有一幅画能让我感觉到画布后面站着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灵感来自画布,又回到画布。那厚厚的油彩象死猪的肥油,浮噪、花哨、冷漠、自私,向世界执著地宣布,他们太爱自己了!……
但他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缺憾!
作为艺术家,或者,作为一个天赋的艺术家,他也许还缺乏一点视野,或者,更激烈一点的野心!
对生命的谦卑,对心灵的谦卑……这些完全是大师的气息!
但如果他有更狂悖的念头……一种创世的念头,他就会真正成就自己!
楼上有一位,很用心的回帖,谈到理性,谈到一些形式感,我以为,可以参考,但如果将视野拘泥如此,肯定完蛋。
还有,那些看好他的人,如果他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你们的看好就是打算带他的作品进入一种商业氛围的话,劝你们慎重再慎重!也许他生计艰难,但也许这正是要为理想所付出的!一个在艺术与商业中都如鱼得水的人,不是这种执著于心灵的画家所为,而是象毕加索,达利这样的,有着天赋宗教情绪和国土环境的艺术家才能做到,因为他们即使进入商业,也不必以出卖灵魂为生,而在中国,商业和世俗,一直缺乏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许多艺术家,年轻时多么傲人的天赋都毁于功成名就,放眼看看,几乎概莫例外!
我说过,如果他没有达利般的自信和野心,商业,我操他大爷的,会把他活活扼杀掉……!所以,楼主要推广他,也要保护他!必须的!建议你做他的经纪人。就象提奥支持哥哥梵高一样,为他搭起荫凉之所!
已经看到他的灵魂在走一条生机勃勃的路上,已经看到他孤独的背影和独一无二的步调……很想有机会再见到楼主发出他的作品!
期待中!
请关注熊庆华官方NFT作品发布频道:opensea.io/collection/ruralpunk
熊庆华抖音号:1371703804
© 本文版权归 UC Galler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