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思考
我分析了下,我目前痛苦的主要原因:
1. 不善于处理和爸爸的关系,比较软弱和被动,属于是消极抵抗的那种,就是并不会按照他说的做(做不到),但也会避免冲突,对于沟通表达解决问题已经失去信心,会被严重影响情绪。偶尔会因此有一些轻生念头一闪而过。
2. 与同龄人的社交也缺乏信心,以前是会因为学习工作等自卑,后来多了一个因为自己性格问题自卑(这样就是恶性循环了)
3. 睡眠不好,总是很困……一方面和情绪有关,一方面可能身体已经变成这种体质了……
4. 行动力缺乏,不自律,网瘾。学习阅读运动等都缺乏系统性,运动还好点。主要是学习和阅读,做得太少了。
以上3和4既是原因,也属于受到1和2的影响的结果
对生活和情绪的影响,按严重程度降序排列
对于以上问题,依次整理一些思路
1. 和爸爸的关系,以及催婚的压力。
感觉我爸每次找我说话,我都得受到打击,然后花时间先消化这种情绪,再去做自己的事情。
我爸是真心觉得我可能会找不到对象,现在的年纪是最后的机会了。并且把没有对象作为很严重的事情。感觉他就是那种牺牲奉献型的父母,没有什么自己的生活,很少娱乐活动,感觉他的娱乐活动就是和亲戚邻居聊天,电视都不怎么看,总是为了“大局”考虑,为了孩子考虑。我有受到这种好处,但也因此要付出很多代价,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我希望不要这种好处。虽然过去受到好处和付出代价,都不是我选的。现在决裂就有种违约的感觉,我还不想和爸冲突到决裂。对我这种不喜欢冲突的人来说,这是所有冲突中最可怕的一种。
我感觉,在其他方面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忽然要试图和我爸沟通,试图说服他,我觉得太难办到了,以之前吵架和沟通的经历,我是基本没有信心的。只能说先从增加对我爸攻势的免疫力开始。我爸主要就是展现他的痛苦焦虑,让我感到内疚自责。
其中包括了一些朋友和咨询师给的一些想法。
(1)我爸心中的画面:关于我会找不到对象,以及找不到对象会如何如何,因此感到痛苦,等等。这是为人父母自己需要完成的人生课题,他可以选择自己排解这种情绪,或者让自己积极应对,或者跟我好好沟通倾听我的想法,或者就把焦虑情绪加到我身上,并试图让我内疚痛苦来缓解他自己的痛苦。他已经做出了选择,就是最后一种。那我就不需要再为他的痛苦而感到痛苦,我只要考虑自己如何应对我爸的这种选择。让家长自己去处理他的人生课题,是来自朋友的想法。
(2)咨询师说你可以生气。就是我说到我爸对我说的那些话的时候,咨询师问我那你不会生气吗?我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我感觉按照我自己的价值观,我爸是错的,但是现在我爸就是这样的观念,我爸表现出这样的时候,我并不是觉得我只要是对的就可以心安理得,也就是说我感到痛苦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是错的。我感觉我表弟和我的一些朋友,会和父母冲突,也可以因为不同意父母的观点而对父母不屑一顾和生气。我感觉这真的非常好。但是我感觉自己很难。为什么呢?小时候我爸因为做我作业拖拉,上网太久,而发脾气的时候,我都会表现为屈服,希望爸爸消气。我爸发脾气是表现强烈情绪,并且加以道德说教,我没有听过希特勒的演讲,但也许我爸真的有演说家天分,非常善于站在道德制高点,从逻辑上我可以区分,但是我可能是因为作为子女的尊重?从来不会指出和反驳这些,感觉是会撕破脸的。我想的是如何平息我爸的怒火。另一个因素,我不知道是称作爱还是同情,感觉这种情况,我会感觉我爸可怜和心疼,甚至我妈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观点。我爸小时候吃的苦太多了,他体会过的生活中的绝望和痛苦,我觉得是我无法想象的。而且他是这样的一个奉献牺牲型的父亲。如果我爸是一个不负责任,贪图享乐,无所事事的父亲,最好还是品行不端,吊儿郎当的,那样我就轻松了,我也就不怕这样的人说我什么了。感觉梳理一下我为什么没有生气的原因,也许可以帮助自己把更多的内疚自责转化为愤怒和不屑。
(3)朋友说你可以反驳,而且没有回应更让对方愤怒。我感觉在刚接触一个人的时候,是会有啥说啥,特别是不太私人化的问题。但是如果几次发现对方对于反驳很敏感或者无法理解,属于会恼羞成怒,无法接受的时候,我后面就倾向于减少反驳,会因为观点不一致感到焦虑。有可能就导致阴奉阳违的表现,而这种情况本身也会让人焦虑和不踏实。之前我也不是没吵过架,只是感觉也无法沟通清楚,因为我爸和绿大暗有种神奇的特点,就是好像完全没有听到我说什么,可能是因为他们自身也很焦虑,无法接受不同观点的反驳,导致在潜意识里对我的观点屏蔽了,所以就是会反复说一些我已经反驳过的观点,一开始我会非常困惑,后来就习得性无助了,我感觉怎么回事,我还要再重复说吗?但至少,我觉得可以记得这个选项,不能因为受挫就彻底放弃这个选项。在气氛不那么紧张或者自己状态较好的时候,可以考虑再沟通反驳一下。而且意识到不回应更让人愤怒的话,我可能也会选择回应一下。
(4)朋友说,你还是把你爸说的话认真对待了。就我感觉我确实是非常认真地对待别人的话,尤其是有些人,为了让别人认真对待自己的话,就会加强情绪,比如假装生气痛苦等等。都是虚伪的政客行为,我觉得很无耻。但有时候我无法分辨是真是假。如果能判断是假的倒没有压力了。就是觉得很真,才会让人真的受到压力和自责。9月30日晚上我爸跟我说的时候,我脑子里有在想这种方法,我可以不把我爸的情绪表现不当回事吗?有时候让人担心会不会太冷漠残忍了,所以不能完全奏效,但是可能会有点缓解作用,就可以想,因为我爸这种表现是不合理的,破坏我的情绪对他对我都没有好处……如果这样有用的话,我为啥不是几年前就找到对象了。所以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也应该保护自己的情绪,必要时不去共情我爸的情绪。
(5)需要更多的同盟支持,有时候光是想清楚道理,还不够,还需要亲人朋友的支持。首先就是我妈,我妈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我,我妈的性格也和我接近,我妈对于我爸也是又有些回避冲突,又有些同情,当然我妈的压力小很多,因为我妈“没有什么过错”,而我,没有对象就是极大的过错。我妈基本上能理解我爸对我的情绪上的破坏,也希望我爸不要这样做,虽然她希望我能找到对象,但她对我有信心,而且认为压迫只会适得其反。后来我就有意识多支持我妈,之前我妈和我爸关于一个家庭决策发生分歧,我就坚定站我妈!虽然因为我平时上班,大多数争论,我没有在现场输出,但是我在场的时候有表态,以及给我妈明确支持。最后我妈赢了!虽然我比较面袋子(就是比较怂,怕冲突的样子,说话不会很激烈很有冲击力),但是关键是要分清对错,看清局势,只要表态,不需要很凶和大嗓门,也能起到作用。还有就是尽量多和我妈交流说话。我妈以前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一个就是找我吐槽,一个就是找我姨妈。其次是表弟,表弟么是天然的盟友,因为表弟和我很好,而且他也没对象,也不喜欢社交……有时候会和表弟交流一下,虽然我更多的是想了解不想社交的原因,我还是希望他能多参与社交的,并不会为了减少自己的压力,希望他没法脱单。属于社交互助社的性质了。还有就是朋友,感觉除了表弟之外,我所有的朋友都是豆瓣认识的,感觉是需要多些价值观相似的朋友,也许别人也有痛苦的地方,互相支持就很好。
2. 与同龄人社交的废物
我感觉这个原因相对比前一个问题简单。就是自我评价很低,很容易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嫌弃自己。客观原因么就是:学习不好,工作也一般,性格太软弱不够自信(这一条绝对是无限递归了,恶性循环了,因为性格自卑而感到自卑,觉得别人不会喜欢这种性格,就更加自卑……),青春期开始感觉身高太矮了……高中的时候也好几次被人说个子矮。不过这点已经一定程度上脱敏了。这几年又加上一条耳朵不好。还有就是现在不能自律地学习能力。
我之前的社交模式是,基本上不会主动去联系朋友同学,导致同学基本上毕业就失联,朋友也会逐渐淡出。这个是多年的问题了,我会强烈地感觉:我怕会打扰到别人,如果别人对我并不是很感兴趣,那还得很费劲地应付我的热情。而且附带一个心理,就是即便ta昨天还很对我很感兴趣聊得来,但不代表今天也继续对我感兴趣。而我又不想让人太费劲应付我。所以一般都是从不主动联系,如果被联系了,就热情回应。我也考虑过会不会是因为我自己是这样应对别人的联系,所以投射到别人身上?感觉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明确说是或者不是。
因为我确实也遇到过一些社交牛逼的人,直到研究生同学都还有,就是有那么几个月,有共同的课的时候,好得像同性情侣似的,经常一起自习,讨论学习问题,也会一起吃饭,对方还用各种中二中学男生的态度对待我,就是搂搂抱抱喊我老婆什么的。但我感觉,对于社交牛逼的人来说,朋友的概念和我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从我的角度来说,他们对待朋友,总有种逢场作戏,功能性很强的感觉。对我来说,他是我在学校唯一的朋友,但是我只是他众多的朋友之一。我也许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内心深处的想法。但他好像没有这样的需求,他就是勇往直前地冲向自己的学术目标。也容易放我鸽子,也感觉他更想和一些其他大佬交流,和我交流的部分原因是他永远不会受到我的冷落,他就不会冷场,他喊我我只要有时间都会答应。话说这样的区别本身是很正常的情况。小学中学大学,都能接触到。我不会感到生气,我认为正常,我只是觉得,付出不对等,对朋友的定位不一致,自己会比较容易受伤。所以要么就自己也切换到那种模式,朋友很多,但不需要太深入交流,互相帮助和闲聊为主,要么就不去这样交朋友。所以我多年前就不假思索地选了后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一直觉得太多泛泛之交其实我没有这个需求,而且小时候我舅舅什么的经常强调人脉的重要性,从小我就反感这种观念,我已经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就不喜欢了,不愿意为了这样去交朋友(不清楚是因为发生过什么事情,还是说本身性格就如此——好像等于没解释)。也许因此会有种逆反心理吧,我就感觉尽量能工作生活,能够自立。不想说找了个工作以后需要贵人提携。
当然,也有可能这也是我完全误解了对方,也许对方是把我当好朋友的呢?但是这种事情,如果不直接问的话,永远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根本不像是我能问出来的问题。我可能猜对,也可能猜错。我一直的感觉是,如果因为防备心理错过友谊,问题不大,自己也能活得好,但如果自作多情,可就丢人丢大了。只是我现在有时候会觉得我开始需要朋友,会更开心。也许是。
我之前觉得我总是比较相信别人的素质,但对别人的真诚缺乏信心。相信素质的意思是,我相信别人不会随地吐痰,不会对残疾人指指点点,不会对服务员颐指气使,不会对动物不好,不会对奇装异服的人指指点点,不会表现出不尊重不同性别认知和取向的人,不会对女同事表现出轻佻的态度,这是文明社会的一个比较基本的人形。但我觉得正是这样,别人会一边势利眼,一边根据需要继续笼络看不上的人,别人也会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维持亲切友好的交流,比如绿大暗吧,按我的认知他应该是很讨厌我的吧,可是他总是想叫我和他一起吃饭,之前还想去我家玩。人类就是这么奇妙和荒谬,如果你对这点缺乏经验,你甚至会怀疑,这人是不是喜欢我,只是想pua我引起我的注意www,就像《性爱自修室》第一季里的Adam。当然我并没有这么自作多情,我觉得他并没有特别讨厌我,换个别人来也是一样对待,他都是既要掌握社交关系确保没有不稳定因素,又要树立权威的。另外一方面,网络上也经常看到很多人发帖给某种亲密关系分析利弊,思维非常现实,怀疑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并不会这样展现出来。这些展开说可能还有很多,就是不能一下子都想起来。
所以除了自身的自卑之外,可能也因为以上对别人的种种成见,然后为了自我保护,害怕受挫等,所以就会产生社交焦虑,社交恐惧之类的。
不得不说,《性爱自修室》是一个很好的电视剧,如果我2019年就看到第一季就好了。我为什么特别害怕受挫呢?为什么害怕发现自己是自作多情就丢大脸?也许我对这种风险看得太严重了,太害怕了,导致我感觉这种是比较冒险的行为。如果我感觉这种事情给我的伤害不大,很容易就修复,那我就会觉得更容易去“冒险”。那么为什么我把这种受挫看得那么严重呢?我会把一次受挫看成对自己整个人的否定吗?只要我永远只是在豆瓣广播活着,不去交朋友,就永远不会有发现没人喜欢自己的风险。其实我并不是觉得一定没人喜欢我,我只是觉得有这种可能,然后我很难接受,很难面对。在豆瓣广播生活,就像在广场上自言自语,只要你不担心无人回应,就是一件无风险的事情,很少有人不怀好意地杠我,偶尔有也是不认识的人,忽略就很容易。但是去交朋友,就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电视剧里虽然展示了人们都有脆弱,怀疑自己的时候,但他们从中恢复的能力我认为放在现实生活中都属于强的,因为Otis或者其他人的一段话,他们可以放下芥蒂,重新相信那些美好的叙述,没有人会真正被抛弃,如果你觉得你是被抛弃了,那就是你的认知出现了障碍。我之所以这样泼冷水,我主要是担心,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容易,每次想到某种可以改变自己的方法,都可能会觉得,自己马上要支棱起来了,但是往往还是会失望。我决定考虑再改变一下。我觉得人就是一定要有这样的能力,即便你尝试交朋友,发现对方根本不喜欢你,那你还是要相信还是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哪怕这样的人比较难找。只有这样做好预案,才能放心去尝试交朋友。否则只是天真地相信也许对方会喜欢你,完全不考虑现实不是如此时怎么办,那可能就会受挫,再次走向自我封闭。但我觉得,还不需要去思考“即使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喜欢自己,也无所谓”这样,倒还不用为这样极端的事情做准备,一个是这种概率非常小,另一个是,你真能无所谓吗?如果你要做到无所谓才去交朋友,就像等到发明了装甲车才坐着装甲车去参加冷兵器战争一样,很可能赶不上趟了。
话说,我这样思考社交和交朋友的问题,是属于想太多吗?应该是只怕想得太少,想得不够清楚,对一些固化的观念反思不够。就像黄河里的淤泥一样,之前因为一些成见和缺乏深思的下意识认知,日积月累,河道里淤泥已经很多,所以治理黄河清淤泥是一个浩大而细致的工程,必须耐心,有信心这是正确的道路。而不是说黄河水啊,冲啊,冲就完事了(一种比较烂的双关吧)。如果只要硬着头皮冲就能完事,你之前一千年怎么没冲干净呢?
3. 睡眠问题
由于情绪等导致问题的暂时不说,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这个也会改善。下面就说说容易操作的一些方案。
(1)晚上睡前吃褪黑素。确实很容易就困了
(2)早上喝咖啡,之前总是害怕喝咖啡,晚上又睡不着,尤其是中午以后喝咖啡。现在就是尽量早点喝吧。工作日有时间就去肯德基麦当劳喝。周末和假期就肯定有时间喝。这样的话,相当于睡意的开始结束,都通过药物控制了。不喜欢,但有用就行。
(3)睡前能不能不做一些让人亢奋的事情,这一点不容易做,睡前看书,经常失败,必须心态很放松才可以。现在也不知道我怎么能做到。就阻力非常大,之前也写过一些日记来思考原因,但是感觉还是很难做到。长假也许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契机。强迫自己开始尝试一个晚上!也许看书看不下去但也没睡好,反而失眠了,但第二天还可以好好睡觉或者荒废。忽然想到一个很妙的主意……我晚上去超市把手机寄存到储物柜里。早上必须起来去超市拿出手机正好就去肯德基喝咖啡。我先挂着电脑微信就行。但我有点担心超市会不会晚上清理储物柜。。以及万一晚上和早上爸妈找我有事需要用手机处理怎么办……露馅很难解释,我爸肯定又会忧心忡忡地觉得我是傻逼。不过这属于小概率事件吧。一般有事也是电脑微信能解决。
4. 自律学习的问题
(1)之前有一阵子,会在印象笔记里详细安排当天接下去要做的事情,连续坚持了整个七月,八月偶尔有几天。整个七月确实学习效率很高,学习的时间超过一年里其他11个月的总和(只计算业余时间学习)
七月我写这种时间安排的方法有两个宗旨:
(a)不要做自己比较难完成的计划,我不需要一天学习8小时这种操作,完不成的计划就没有用,能完成但让人感到疲劳和逆反的计划,也坚持不了几天。所以把娱乐活动和无所事事的时间都写到计划里。能完成并且可持续是计划的最基本前提。虽然一般真正做起计划之后,就往往会把时间排得很充实,学习时间很长,娱乐会偏少。
(b)时间要细化,比如出门吃饭,准备时间(穿鞋穿衣服拿钥匙拖拉一点=10分钟)骑车要几分钟(推车出门等电梯乘电梯骑车锁车+最后步行=7-10分钟),走路的话要几分钟(同上,总共15分钟),然后考虑点单和等待的时间(10-15分钟)。吃饭需要放松,不能太紧张,单纯吃饭可以给30分钟。然后再回来的路上的时间。所以可能实际要10+10*2+15+30=1小时15分钟。比正常想象得要久得多,但实际做的时候,出门吃饭就是要花一个多小时。如果从来不细分自己的时间,那对我来说,一定会低估做某件日常琐事的时间,所以到最后做不完。学习计划的时间也是,很可能计划学习一个小时,但是半个小时都花在下载某个文件或者找什么代码上。盲目自信就会提前浪费时间,最后做不了多少事草草收尾。写的时候,我都是写的比如19:00开始准备出门,19:10骑车出门,19:20点单,19:35开始吃,20:05吃完走人(时间没到可以坐着玩会手机作为放松方式)……20:15到家休息一会儿,20:25开始看xx代码的xx问题…21:25开始看x书的xx算法整理笔记……blabla…22:50结束学习喝牛奶,23:00熄灯躺床上玩手机——直到开始玩手机位为止,后面我就不计划了,完全自由,也没法计划。一旦中间某个事情耽误了,比如因为玩手机拖延到19:20还没开始准备,那就再写一遍最新的计划,19:30开始准备出门,19:40骑车出门,19:50开始点单……这样子,就只能调整学习计划,缩短学习时间。
另外我还配合了另一个app:iHour,有点类似之前的爱今天,但简化了很多。号称是用于一万小时理论的。就是你设置一些长期计划,设置每天/每周/总共要投入多少时间,然后每天做了之后,记录下投入多少时间,app会帮你做统计累加。增加一个成就系统吧,看到自己这一周业余时间坚持投入学习算法10小时,阅读2小时,运动4小时,blabla,接下去也可能会受到激励。还可以把每日投入的饼图发到微信豆瓣等。帮助自己坚持一些长期的计划吧。
但我忘了为什么8月就没坚持了……后面又变成一个大废物。可能这样还是不容易坚持。但这个计划既然曾经有效过一个月,我感觉还是值得再试试,只是说也许可以再考虑怎么样更容易坚持一些,比如计划里再增加点娱乐活动。比如配合一些社交方面的活动?不过说到底,如果自律1个月,颓废1个月,对我来说也是大有好处的。自律1个月,颓废11个月,就没啥用了。
(2)颓废浪费时间的时候,用一下咨询的时候的一些方法,关注一下自己当下的感受。比如我一边因为我爸的问题焦虑一边刷B站视频的时候,其实是在抑制自己的感受,刷B站的行为本身也增加焦虑。这本身是一种保护情绪的方式,出发点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只适合那种,打击特别巨大,自己当前无法解决,就只好通过转移注意力去打打游戏之类的。但如果焦虑情绪不是很严重,最好还是适度娱乐,不然娱乐那几个小时,只会适得其反,增加焦虑和后悔的情绪。那我可以关掉手机,想想当下的感受,如果就是焦虑的话,我是继续娱乐更焦虑还是做点事情更焦虑,焦虑的原因是什么,blabla。要相信自己不是一个过于严厉的专制家长,而是会充分考虑自己情绪的自己人,如果觉得继续玩会儿更好,也是可以的,如果其实更想起床,那就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从床上爬起来。
(3)朋友说我不能什么事情都要等到我爸这个因素消除了,才去做。我感觉我有时确实会把自己的颓废部分归咎于我爸的压力,所以我情绪不好,所以我意志力弱,所以我现在只能躺平。那我就可以想想,在我爸催婚之前几年,我是不是也会这样颓废,确实也会,只是没那么严重。所以,不是为了要追究自己的责任,而是说,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我爸这个因素消除之前,尝试开始自律的,我现在拖延起床,可以现在就解决。包括社交也是,我不能说因为我爸这样那样,就放弃努力。你给自己找个借口,觉得自己现在就不行是有理由的,那就很难了。别人能做到的自律,我还是可以尽量去做。这其实是让人感觉更自由更有力量的一种思考方式。
暂时就写这些吧,后面想到其他的再加入,也可能不会再写。晚上可以做个假期计划。再试试睡前看书能不能成功。《性爱自修室》可能白天看好点。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的计划明天开始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