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的翎毛
本书是笔者于20世纪80年代对古代伊朗文化进行专题研究所撰写的系列文章的精选,主要是对波斯古经《阿维斯塔》及其巴列维语文献的论述。从文学、宗教、哲学、神话和历史等方面,探讨了古波斯文化的性质、特征和基本内容,以及它对伊斯兰时期伊朗文化的影响。

根据对古代宗教的研究,在图腾崇拜阶段上,随着用象征表达愿望的各种巫术活动的开展,与图腾有关的灵物崇拜也开始盛行起来。基于万物有灵信仰的灵物崇拜,是一种比较专一的崇拜意识,最早限于纯粹的某种自然物,诸如石,木,禽兽的爪牙、角骨和皮毛等,都被视为有神灵寄居其内,因而具有奇异的力量和庇护族人的特殊功能。《巴赫拉姆·亚什特》提到能解除敌人魔法的雄鹰的翎毛,和雄鹰翎毛持有者的几节诗中,灵物崇拜的残俗就显而易见。如,第十四章第三十六节这样写道:
谁若持有矫健的雄鹰的翎毛,
任何强敌都休想捕捉和伤害他;
因为那鸟中之王的奇异翎毛,
以神圣而威严的灵光庇护着他。
矫健的雄鹰既然是无往而不胜的战神巴赫拉姆的化身,鹰翎持有者自然不会败在任何强敌的手下。这样,巴赫拉姆的神力就由矫健的雄鹰转移到雄鹰的翎毛。久而久之,人们的宗教意识也就发生了变化,由对自然神灵的信仰变为对灵物的崇拜,到了阶级社会则进一步发展为“符”与“咒”的观念。我们在菲尔多西的《王书》和现代伊朗民间故事中常可以读到有关神鹰羽毛的描写,这不能不说是古代灵物崇拜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书店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富岩路121号万达广场2层2025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新百宁阳广场2层2F-A-06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