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子女为什么不从事股票投资——唯有热爱可抵漫长黑夜
无聊是一种状态——不知道干什么,缺乏目标感,情绪陷入空洞的状态。
相信大家都体验过,尤其是在国庆、春节这样的长假。无聊其实也是一种情绪,我们无法完全避免,但是正如所有的情绪一样,我们不能让自己长时间停留在这样的一种情绪中,否则过犹不及,容易让自己陷入虚无,像我一样感受到焦虑、空虚,最终得到一种失望,甚至绝望。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与无聊相处的。有的人可能选择看书,有的人可能选择打麻将,有的人选择出去爬山,有的人选择宅在家里打游戏、看电影,但是这样就不无聊了吗?
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是为了消磨时间,这样反而会更加感到焦虑和无聊,因为消磨时间本身就是一个无聊的果。
本质上消磨时间就是目标感缺失或者目标感模糊。为什么会出现无聊呢?想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从来就没有目标,随遇而安。这种生活态度反而对自己是否处在无聊之中不自知。外人看来他处于率性而活的自由状态;对本人来说,颇有无欲则刚的风采,不失为一种最为朴素的幸福。但是,这种从来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极少见到的,毕竟五颜六色的大千世界会让大部分人有了自己的“欲”。
二是目标不稳定。这些目标经常是冲动的结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昨天可能是想成为一名律师,今天可能是想成为一名作家,明天的目标则可能就立志成为一名网络主播。凡事都是浅尝辄止,没有形成成就感、使命感,就无法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自我价值实现”,这种缺乏长时间激励的状态,难免让人陷入消沉。
三是目标感模糊。现在的时代最大的好处是机会好、选择多,最好的坏处也是机会太多、选择太多,让人无从选择,很难做到“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我们总是想要得太多,想成为游戏高手、优秀律师、著名作家、成功的投资者等等,但是每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异于常人的质变,于是在各个目标之中的不断切换中导致了倦怠和失焦,然后陷入无意义的徘徊。其实,我们可以同时选择几个目标,但是建议控制在3-5个,而且需要经常提示自己,比如把目标显示在手机的屏保上。
四是目标明确但实现难度较大。我们可能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实现需要过人的付出或能力,或者需要创新以另辟蹊径,总之难度与自己当前的能力差距较大,过程中难免不断得到挫败感的反馈,最终有意或无意陷入逃避状态,陷入无聊。
我特别欣赏李子柒的一句话“热爱可抵漫长黑夜”。什么是目标?什么是热爱?目标是果,热爱是因。缺乏热爱的目标很难坚持,缺乏目标的热爱也难以深入。我们无法欺骗我们的内心,确立一个自己不热爱的目标,那么就容易迷失,就容易无聊。
巴菲特是股神,但是他的子女并没有像他一样热爱股票投资,据悉都不从事投资方面的职业,或是从事作曲,或是农场主兼摄影师,或是选择做家庭主妇。即便是闻名世界的股神巴菲特的热爱也无法代替子女的选择,不愿也不敢让自己的子女确立一个自己不热爱的目标。
唯有热爱可抵漫长黑夜。正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真正的热爱不同,所以这个世界的目标才会多元化。也唯有热爱,确立热爱的目标,然后可抵无聊、黑夜。
那么,面对无聊的时候怎么办?继续做自己热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