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有那么重要吗?
奴隶仅仅服从于奴隶主是不够的,奴隶必须取悦于奴隶主,必须绞尽脑汁、自我折磨地为其服务,甚至不惜为此而杀害自己……
奴隶必须小心谨慎地观察奴隶主的言辞、他的语调、他的眼神、甚至他的打盹。他们必须既没有自己的眼睛,也没有自己的手脚;他们身上的眼睛和手脚都仅仅只是为了观察、侦查他的意志,发觉他的想法。
--------《论自愿的奴隶》
咋样,上面的引文有没在职场怯怯畏尾对待领导的感觉,特别是在体制内的,彷佛说的就是自己吧。
拿我个人来说,我家里对我最最最注重的说教就是注重礼仪,诸如碰到长辈要喊人,上桌吃饭要注重次位,节假日问候长辈,碗筷要怎么摆,我如果做不到位,就会被斥责我长大会是一个没用的人,以至于不免让人怀疑礼仪为什么这么重要。后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礼仪大概就是在人与人互动中求安全感、求生的一种需要。
也有按照孔子的思想的诠释,人类世界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中,到处存在不明因素的混乱,礼仪这要行为规范是经过几千年来磨合下来,人与人之间相处下来最舒服的方式,大家默契守则,在混沌中建立秩序感。但这不是今天讨论的出发点。主要从这本书主题讲述支配与抵抗的角度出发来讲为什么礼仪那么重要、是否有必要那么重要、及起源。
礼仪起源于对奴隶行为标准规范以及自发形成的求生隐忍行为。
在任何业已确立的支配结构中,从属群体都会在父母的教育中将尊敬仪式于以社会化,以免在将来受到伤害。奴隶母亲的最大愿望是确保其子女的安全,就她们而言,则是努力训练其子女们内化各种顺从仪式。她们出于爱而对子女进行社会化,使其取悦或至少不惹怒男主人和女主人,这种顺从是多么深入骨髓。
仪式或者礼节规范着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开接触。体现在礼节和礼貌中的各种社会形式的权力,经常要求我们牺牲真诚和坦白,以便跟熟人保持顺畅的交往关系。礼节要求人们始终小心谨慎和保持警觉,以便随时适应有权者的情绪和要求。自我的放松警惕,意味着这将是一场冒险,因为失败和过失将可能遭到极为严厉的惩罚。礼节规范代表的是有关社会交往的某种法则由品味和礼仪的守护者所施加,它可使其运用者安全地驶过陌生人的浅滩———尤其是有权的陌生人。
只有符合支配性体系中对于良好成员的规定性要求,从属者才能获得至关重要的物品和服务。从属群体通常都更加密切地关注着有权者的动向;因为对他们来说,对有权者的观察和关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和安全之道。奴隶或贱民的“每一天”过得如何,在于他们对主人的情绪是否能做出精确的解读;主人的“每一天”则很少受到从属者情绪的影响。从属群体在总体上都是很小心谨慎地行事,以免违背主要由上层所决定的、对权力关系起到维系作用的礼节。
了解礼仪的起源和被重视的原因,那我们还会继续坚持礼仪如此重要吗?
不重要,而且要进行持续的、开创的、扩展的抵抗空间。
这里就说到抵抗的艺术,《支配与抵抗艺术 潜隐剧本》这本书对支配和抵抗之间的权力张力关系娓娓道来,陈述了各种作为压迫着、顺从者的隐藏的和公开的抵抗形式。
简单地来说如何抵抗,就是创建一个持续的、开创的、扩展的表达公共空间,表达实践过程的本身在这种支配与抵抗的张力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表达是阿仑特意义上的人的本质所在。
© 本文版权归 Enjoyontheroad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