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先生浅解《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这两个字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最高的思想体系。我们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什么叫做中庸。比如说我们把面粉比作中,它是本来的体,庸是我们想要做什么。我们想把它做成水饺,我们想把它做成面条,我们想把它烙成饼。那什么叫做和呢?结果呈现了,说我把它做成了面条叫和,把它烙成了饼叫和,把它包成了水饺也叫和。道体是中,是面粉,我们想用它来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中、庸、和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来讲喜怒哀乐。有的人问:圣人没有喜怒哀乐吗?有的,只是他的喜怒哀乐并不是喜怒哀乐本身,而是他用出来的。为了发而皆中节,达到了和。举个例子,发生了高兴的事情你不喜吗?要的,但这个时候的喜是用。孔子也会发脾气,但是脾气并不是他真的生气了,而是要用。他发脾气是为了达到某个结果。
“民鲜久矣”,鲜,很少。久矣,很久,形容时间很长。我们说难,首先是境界难达到,人们不容易去应用,因为无法悟到这个境界;第二个原因是时代背景,在春秋那个时代,礼崩乐坏,人们都在争名逐利,都在使用武力争夺名利。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为了称霸诸侯,统治阶层开始崇尚武力,故而没有人去遵循中庸之道。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和平盛世,衣食富足,我们更容易去践行中庸之道。因为我们有了生存空间,让我们可以安于当下的状态去学习,去体悟中庸之道。我们只要体会到了中、庸、和之间的关系,有了这样的思维,其实去践行中庸并不难。我们要能从生活当中去遵循中庸之道,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当我们在生活当中践行的越多,体悟的越多,就可以达到最高的中庸。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