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Good Time
看到阿Paul——黄贯中出现在各种真人秀节目中,心里总是感觉别扭,又想到了《麦田守望者》里的那句话: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阿Paul现在是成熟男人了,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女儿。如果有机会,真的想问他一个问题,你还会不会出新专辑啊?
和大多Beyond歌迷一样,我也是从小学开始听Beyond的歌,大概是1997年左右。那时候国内摇滚在走向低谷时还留下一段余晖,就像崔健后来说的,当时还有主旋律和主流之分,虽然摇滚从来没有进入主旋律,但在一段时间内,国内摇滚也进入了主流视野,大街上的卡拉OK也有人在唱《假行僧》,《钟鼓楼》,《姐姐》,《赤裸裸》这样的歌。但相比之下,Beyond的歌是传唱最广的,那时候我们要是买了随声听,很多人的第一盘磁带就是Beyond的。
我想不少人和我遇到的情况一样,就是当时我们接触的都是盗版的精选集,并没有按照专辑来一张一张听Beyond的音乐。后来我有了mp3以后,才开始从《再见理想》专辑开始,像阅读编年史一样,听了Beyond所有的专辑,在理解Beyond音乐脉络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听过的好歌,其中有几首就是黄贯中创作的,如《秘密警察》专辑中的《愿我能》,《犹豫》专辑中的《我早应该习惯》,这两首歌也是在1991《生命接触》演唱会中唱过的。
《愿我能》和《我早应该习惯》这两首歌很有意思,基本上代表了黄贯中音乐创作的特点,到后来的Beyond三子时期,还有他个人时期,很多作品上都可以看到这两首歌的影子。《愿我能》是典型的阿Paul式抒情歌,黄家驹的很多抒情歌出发点是自我挣扎,阿Paul的抒情歌出发点有很大程度和孤独有关,歌词创作上黄家驹的歌词更朗朗上口,也注重押韵,有文学色彩,黄贯中的歌词比较简单直白。单论歌词来说,阿Paul的歌词让人印象深刻的不多,这也是黄贯中的音乐没有达到黄家驹高度的一个原因,黄家驹包办《光辉岁月》和《海阔天空》的词曲,单论这两首歌就足以让他永久地写入华语音乐的历史了。
《我早应该习惯》是黄贯中音乐创作的另一个方面,对社会现象的关注,针砭时弊,大胆地讨论社会甚至是政治问题。这方面的歌曲在Beyond三子时期,和黄贯中个人时期比重更大,其实在Beyond四人时期,黄贯中就一直在创作这类歌曲,经典的《俾面派对》和《爸爸妈妈》,都是黄贯中作词的。这方面也体现了黄贯中的个人特点,相比黄家驹的博爱和普世,黄贯中更猛烈直接,很多人都觉得阿Paul是乐队中更加Rock的那一个,印象也来自于这里。
Beyond经典的音乐听多了,自然就会接触到三子时期的专辑。大约是大二开始,我迷上了Beyond三子的几张专辑,《二楼后座》自不必说,《Sound》,《请将手放开》,《惊喜》,《不见不散》和《Good Time》,也是越听越喜欢。和很多伟大的乐队一样,Beyond乐队也是每个人都有创作作品的能力和热情,并且各有各的风格,这也反映在Beyond作品的丰富和广阔上面。
黄贯中在三子时期基本上承担了黄家驹的角色,创作和演唱都是主力。很多Beyond歌迷有一种说法,说四子时期的音乐为了商业妥协太多,三子时期做回自己,在音乐上有国际水准。我自己也很喜欢不少三子时期的作品,我的感觉是三子时期音乐的编曲非常棒,乐器的演奏和电子音乐的加入让音乐变得丰富,整首歌的走向在自然中又有独特的东西,很多歌如果把人声拿掉,只听乐器的配合,都很好听,这一点在华语音乐里尤其珍贵。但相比家驹时期,可能在音乐和歌词上缺少了力量,直击人心的东西变少了。当然音乐人有自己的审美,无论是哪个时期,Beyond都是一支非常优秀的乐队,是我个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华语乐队。在《乐与怒》专辑中有一首歌《妄想》,是黄家驹作词,黄贯中演唱,这首歌的风格和后期三子的音乐很接近,也是很好听的一首歌,说明Beyond一直是在探索的,其实《乐与怒》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们走向更加成熟的标志,再次出发,回归初心。但那件事改变了一切......
在Beyond解散后,黄贯中出过几张专辑,印象中有《Yellow Paul Wong》,《黑白》,《同根》,《Play it loud》,《我在存在》和《狂人习作》。和Beyond的创作一样,从2001到2006,基本是一年一张专辑,勤奋,多产,风格上比较接近三子后期的风格,硬摇滚中加入电子音乐,编曲华丽纯熟,有黄贯中自己作词的,也有刘卓辉和其他人作词的。内容上这些专辑基本上反映了黄贯中的创作出发点,一类是偏金属的硬摇滚,像《深紫色高跟鞋》,《Too Many》,《阿博二世》这些,一类是关注香港社会的作品,《香港晚安》,《香港一定得》,《太平山上》等,还有偏重抒情的,像《无得比》,《离开我吧》,《别轻视爱》等。
黄贯中的很多歌我都很喜欢。从中挑一首最让我难忘和动情的,就是Beyond在日本时期《继续革命》专辑中的《温暖的家乡》,这首歌作词作词和演唱都是他一个人,曲风简单,情感真挚,和后来《Good Time》中的《十八》很相似。大学有一段时间里我和当年的女朋友、后来的老婆过着近乎流浪的生活,两个人穷得叮当响,住不起旅店,晚上就在网吧对付一夜。最难过的时刻就是夜晚过去,晨光渐露,光线从网吧的卷帘门缝隙透出来,预示着我们又得顶着睡眠不良的脑袋从网吧离开,却又不知道能去什么地方。有一个早上,我在音乐网站里听Beyond的歌,鼠标点到了这首《温暖的家乡》,当时一下子整个人都给音乐包围了,忧伤又充满希望,觉得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是困难。时间过去了快二十年,前段时间看到黄贯中参加什么什么的哥哥又频频露脸,就想到了这首歌,每次听到这首歌,总好像又置身在网吧的破烂椅子里,但周围的空间都被晨光染成温暖的黄色,让人觉得,就这样,也挺不错。
到如今,听外国的歌越来越多,听华语歌越来越少。但内心还是希望有好的华语音乐人能出现,希望黄贯中这样优秀的音乐人,创作者,能有机会再次投入到音乐创作中。虽然机会不大,但想到之前去香港看枪花演唱会,枪花乐队都能重组,Duff和Slash也还在出个人新专辑,也希望国内这些老一辈的音乐人能再次找到创作的热情,拿出新的作品。社会在变化,市场在变化,个人的生活在变化,但创作,只有创作,不停地创作,才能找到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