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334+440)经验分享与考情分析
各位学弟学妹好,我是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姐。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有着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接下来,我结合着自身备考的经验,给各位想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同学分享考试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一、考情分析
1、招生专业目录

2、近三年的录取情况

3、2021年录取详情

4、初试分数段人数

5、学费和学制
学制:2年
学费(全程):3万
二、经验分享
两大专业课: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专业参考书目
郭庆光主编的《传播学教程》
刘海龙主编的《范式与流派》
陈力丹主编的《新闻理论十讲》
李良荣主编的《新闻学概论》
彭兰主编的《网络传播学教程》
彭兰主编的《新媒体用户研究》
陈阳主编的《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风天笑主编的《社会研究方法》
喻国明主编的《传媒经济学教程》
刘明华主编的《新闻写作教程》
喻国明主编的《网络新媒体导论》
段鹏主编的《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
李彬主编的《传播学引论》
2、学习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在我原来固有的印象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到了大三的时候,我产生了想要考研的想法,由于我的本专业也是新闻传播学的,在经过一番了解以后,我将目标放在了北京师范大学。但是我的内心一直很矛盾,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要想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是有些难度的,但是我又不想轻易的放弃。带着这种矛盾的心理,我咨询了我的大学老师,在老师的支持下,我下定决心要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我复习的时候已经时至6月,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看着书桌上堆的如同小山高的专业书,我内心是既慌张又焦虑的,不止一次的产生放弃的想法。就在这时,和我一块复习的研友将考研芝士推荐给了我,考研芝士会根据你的学习情况,匹配报考学校院系直系的学长学姐对你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学长学姐也会将上岸的学习资料和备考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你,帮你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还有督学老师全程监督,陪伴你顺利上岸。在学姐的帮助下,我迅速理清了学习思路和复习计划,也找到了学习的重点和方向,于是成功收到了北京师范的录取通知书,从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成功逆袭到211、985重点院校。
6月-9月:有计划的通背书目,整理框架。
6月到9月的这段时间主要是读书阶段,首先为自己制定每月每周每天的读书规划,以此来提高读书效率。上述的书目中有很多可以当作课外补充,把重点的书目一定要反复阅读背诵,加强记忆。尤其是郭庆光主编的《传播学教程》和喻国明主编的《传媒经济学教程》是参考书目中的重中之重,要背的滚瓜烂熟,全面了解书中的知识点,扫除每个盲点。还要学会用关键词记忆,不要逐字主句的背诵,这样不仅记忆不熟练而且效率低下。
其次就是梳理框架,先梳理大框架,再把各个章节的小框架纳入其中,能够根据框架记忆起知识点。框架可以做成电子档的也可以是手写版的,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来。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你在复习的时候能够根据框架快速回忆知识点,同时补充新知识点,看上去费时费力,其实是一种高效率的做法。
实务部分:北师大近两年考察的实务分值越来越大,因此需要练习策划、评论、消息等不同种类的题目。实务最重要是下笔多练习,尽量保证一周至少练一次,考前也一样,要多练保持手感,总结做题逻辑。练完一题最好能够将其分类并优化成一份适合考场使用的论点论据案例。平时可以多看看公众号的评论,比如人民日报、新京报评论、澎湃新闻评论的写作风格,借鉴这些优质媒体是如何进行新闻报道与评论的。
10月-11月:整理专题,做真题。
根据学姐的笔记,整理参考书中的专题,每个专题可以按照概念、原因、特点、解决方法来总结,形成一套自己的思路,这样复习起来也方便。北师大尤其注重媒介技术,所以这个专题一定要好好整理,比如人工智能、社交机器人、机器人写作、算法、区块链、短视频、直播、5G等等。
做历年真题,摸索出题思路及出题方向,把握出题重点,总结自己的做题思路和步骤,把记忆不清晰的题目及易出错的题目用笔记记录下来。
除了整理专题和做真题,复习过程中,还有一个部分很重要。那就是阅读论文,许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遗忘了这一步。其实,阅读论文很重要,这给了我们一个和导师交流的机会,可以知晓导师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登录知网,查找北师大的导师近几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并下载成纸质档方便随时随地拿出来阅读。北师大所出的题目,总能够从论文中有迹可循,如喻国明老师、秦艳华老师的论文就很重要。可对论文的中心思想、精华部分进行提取总结,反复阅读记忆,形成固定的答题话术。
12月: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12月进入了考研的冲刺期,考试临近,很多同学心情也开始越来越紧张,书都看不下去。但是越到关键时刻,就越不能松懈,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备考。对照之前梳理的专题、框架、真题把之前记忆模糊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加深记忆。
关注实时新闻热点,可关注新闻评论、新闻传播类的公众号,具体的大家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在这就不做过多详述。关注公众号的数量不在多,而在精,数量过多,不利于去甄选,可利用闲余时间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三、就业情况(2019年)
(一)2019年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7.40%
(二)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就业(65.49%),升学(6.45%),出国(2.91%),灵活就业(22.56%),未就业(2.60%)等。
(三)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中初教育单位(41.68%),国有企业(15.46%),党政机关(14.55%),民营企业(10.50%),其他事业单位(7.36%),高等教育单位(5.88%),三资企业(2.00%),科研设计单位(1.44%),其他(0.17%)
(四)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硕士毕业生签约地区分布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占比分别为74.61%、8.45%和16.94%,签约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毕业生占该层次签约毕业生的47.17%。
考研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考研的小伙伴要承受着心理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便只顾风雨兼程,即使自习室中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也一定要坚持下去,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也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比别人复习的进度快就洋洋自喜,也不要因为没有别人做的题多而慌张焦虑,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希望各位考研的小伙伴能成功上岸,考生自己理想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