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潮州: 历史与美食文化之行
日常工作外,就是一个人或看书运动、或发呆颓废,很少与其他人交往,所以生活圈子基本也就没啥变化,没有新的人或活动进入。工作也是固定的同事、固定的工作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虽"美其名曰"的变化,其实思考的只是优化和改善。所谓的变化,是适应需求和项目的变化,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细想像是"离群索居"固定模式。
所以,非常有必要利用不多的时间出去走走,感受这种节奏变化下自己心态的小波澜和心情的小触动,不一样的环境或所看会有不一样的观察和思考角度。即使闪念而过,即使当脚重新踏回深圳就烟消云散,但总会有些不一样的影响和收获。就像看过的书,尽管内容多已忘记。
放假前聊天寒暄的一个主题就是国庆啥安排,我说准备省内随便走走,去梅州和潮州吧。别人问:"梅州有啥好玩的吗?"、"你怎么想要去那边?"、"那边好像也没啥好玩的,两三天就可以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有啥,只是没有安排的出行安排。
来深圳这几年,好像隐隐约约地一直有想过去梅州看看。想去的"好奇心"是客家人和客家文化,来由是若干年前看老毕的节目"五一 · 七天乐",还是"xx · 七天乐"中,有一期是在梅州,知道了"客乡"梅州。
基本不做攻略的"随意行"惯例,出发前的准备就是: 1)错开1号车票高峰,1号买了张2号去梅州高铁票;2)衣服、证件。
去梅州的高铁上,用百度地图上看梅州有什么地方可溜达?下了车准备先去那儿? 然后定了市区梅江边上的宾馆。作为北方人,对海和江河有种"偏爱",看着窗外潮汕地区的乡村山水风景,真想跳下车在这渔村待几天就好。
确实如来之前的疑问"哪里有啥?怎么想起来去那里?"。这里确实没有太多好玩的,过来的游客也主要是周边的,所以交通、店家等服务多数是先用方言,看你听不懂时才用普通话。不过几天溜达下来,也还是有不少收获。
1.梅州: 客家文化和红色教育
梅江的日与夜:


梅州的两天下来,像是一次红色教育之行,同时也了解了一下梅州客家人在近现代史对中国的贡献和影响。
到梅州的当天晚上在梅江边的客都汇吃了个饭,然后在梅江江边走走。听着一个个喇叭和嗓门都开到最大音的老年人歌声,这是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说是中国式的生活气息)。
第二天早上买了双鞋后,出发去头天出宾馆出租车上司机大姐给推荐的地方,雁洋镇和客乡老街。听名字以为是老式的客家老街,到了才发现是文旅主题的房地产开发,溜达了几分钟准备转战雁洋镇时,拐进了客家文化展览馆,算是意外的收获。了解了客家人辗转迁徙的历史,看着那些往返书信和银票,以及生活照片,感受他们经历的旅途危险和生活艰辛。若不是生活所迫,那样的农业社会里谁愿远走他乡寻找和开辟新生活。想起之前李光耀谈新加坡治理说,他们是祖上没有文化和积累、一贫如洗的梅州农民,被迫来到南洋,唯有勤劳和努力才换来新加坡的繁荣。
从秦朝开始客家人从河南山西等地开始南迁,历经数千年历朝历代的战乱与灾难,如今遍布整个南中国、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地,当数千万的客家人说客家文化是中国唯一一个不以地域为划分的文化族群时,这其中的艰辛和磨难、努力和勤劳,沉淀下来的是生存智慧。有段时间在想,看到东南亚华人内敛和温和,是不是就是因为一代代的为"客"生活,使他们学会了更加沉默和隐忍?



客都人家出来去了雁洋镇的叶剑英纪念园,因为当天入馆人数已满,没怎么停就直接回市区去了剑英公园。本来是想剑英公园随便溜达一下,傍晚去梅江边走的,但是到了发现是红色教育基地,而且是个观日落好地方。所以,一直待到看完日落直接回酒店。
或许正是因为客家人遍布南洋和其它大陆多个国家,而且因为中国传统的家国观念,他们始终和梅州老家族系保持着紧密连结。清末民国年间他们更早地遭受殖民的掠夺和屈辱,所以更早地投入救国救亡运动,走出了很多为新中国建立付出生命献血的英烈和将帅。

剑英公园看到在刚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牺牲战士的事迹,那种感动悠然而生。即使和平年代,军人时刻准备着为祖国舍身而出,捍卫国家和人民。何况现在这样一个不友好的对抗大环境下。



剑英公园纪念碑下面也是个观赏日落的好地方。


2.潮州:潮汕历史和美食文化
潮州古城的清晨与夜晚:




潮州古城确实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虽然对住的宾馆不太满意,没有休息好,但是一点也不影响对潮州古城游玩的好印象。
潮州,作为岭南文化之一的潮汕文化中心、历史上州府之地,应该从唐宋时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区域要地。古城是潮州历史的见证,美食是潮州人文的标签和传承。


开元寺,在广东地区历史这么久远的寺院也是比较少见的。



屋顶的雕刻挺精致,色彩也不错。


广济桥作为韩江地标,确实很美,远观和近看。



韩文公祠:
业 精于勤,荒于嬉
行 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被贬潮州做刺史不足八个月,确给潮州带来巨大的变化和长远影响。而且从长安远行到潮州,路途耗时两三个月才到岗。这就是"在岗一天,敬职一天"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差异。

潮州美食:
一个人,两天,实在是吃不了对少东西。这也是自己第一次以美食为主题的旅行。归安堂的龟苓膏和五谷渣渣,不同口味的豆花,估计以后每次说去潮州美食时,都会想起这几个。
权记的腐卤饼:

不喜欢吃丸子的人,发现这个牛肉丸也很好吃。

第一次吃这个蚝饼好像是在韩国龟尾,虽然做法有点差异。不过油炸太油腻,吃几口还行。

一样,不喜欢吃龟苓膏的人把这一晚吃的干干净净,另外一碗五谷渣渣也是基本消灭光。

潮式豆花确实和我的胃口,看来我是喜欢吃甜品咯,两天吃了四碗……那和白色的名字忘了,不合口味,吃了一个,走的时候服务员有点异样眼神看我剩下的,估计是怕影响他们口碑哈哈。


炸豆腐也不错。


狮头鹅,虽然我没吃鹅肉。

是我深圳这几年的口味变了,还是他们粿粉做的好?

最后配一张回深圳后,自己做的河南美食。十有八九,没人能看出来是啥子😂

前几年去汕头南澳岛玩了一趟,潮州古城和南澳岛的组合应该是个很不错搭配,一包口福+海岛度假……
梅州的话,外地特意跑过去游玩,到觉得没啥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