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
Xi早几年对民宿有向往,她还在开咖啡馆的时候,她不是擅长社交的人,但是乐于看到开放空间里人们彼此信赖的关系,那个时候,如果遇上尧歌里项目,她还有热情和能量可以做,不过可惜,时间错过了,看着这个身材不高略有福态沉稳老成的年轻人在W城的游刃有余,从零开始到今天发展出好几家网红民宿,他在靠近市中心的店,主打民国复古风,打卡拍照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唯美的烛光派对,“陌生人晚餐”, 脱口秀表演,Live House,剧本杀,他说起有个海外留学的年轻人,假期里带着爱犬住在他的民宿直到银行卡的钱全部用净,Xi知道有这样的,但是开始她意识不到这家民宿除了宠物友好活动多还有什么,当她终于花了点时间看过他的公众号文章,她理解了,他的民宿如他所说“太吵了”,(这话听起来有些“凡尔赛”的腔调,一年到头门庭若市多少实体店求之而不得),孤独的年轻人需要陌生人中的热闹,他们实在孤独到感觉人生过于乏味了。 他不久后即将开张的南下塘店,用的是现代工业风,定位商务、聚会、娱乐、餐饮和住宿,又是社交类推理主题的民宿,自然少不了剧本杀、狼人杀。
这是Xi觉得疲劳的原因。她早几年对民宿有向往,但心里想的不是这样的民宿。
她没有看过他民宿里的脱口秀表演,这几年也是广受欢迎的节目类型。
她想到怪人剧团,她觉得自己太容易有“做戏剧不易”的廉价的感伤,哪个容易呢,民宿老板,还是沉浸在剧本杀四、五个钟头通宵达旦不知疲倦的年轻人,她做咖啡和咖啡馆又何尝觉得容易过。
民宿延伸到“第三空间”的话题,这个来自上个世纪西方社会学家的概念其基本的解释是人们需要家庭、工作之外的交流空间,但第三空间的本质远没有那么简单,一个生成新的社会关系的场所,不受传统的家庭以及工作关系的束缚,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咖啡馆、酒吧、艺廊、民宿、農莊、讀書會、劇社、市集...,或是线上虚拟社区,倘若达成有意义交互,经过时间的沉淀,可能孕育催生出次文化(Subculture) 。
然而,今天嫁接在民宿里的第三空间,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第三空间,如Xi在南下塘六、七年间感受到的,是务实的消费空间,或者說,消費的空間大過了作為第三空間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