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中的动人细节
查看话题 >那一缕哀歌(四)从今别却江南路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是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278年12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被叛徒出卖被俘。刚被俘,他就吞下提前预备好的二两冰片(脑子)自杀。但据医书记载,冰片必须与热酒同服才能致死,他在野外仓促间无法找到热酒,只吞下几口冷水,未成成功。 厓山之战后,南宋小朝庭全军覆没,元将张弘范又复劝降,说臣相的忠心和孝意都已尽到了,如能象侍奉宋朝一样侍奉皇上(忽必烈),必将得到宰相之位。元世祖目文天祥为南宋最为优秀忠贞的大臣,千方百计希望他改变心志,收为自用,但文天祥心意不变,含泪坚拒。1279年四月,忽必烈下令将文天祥押往大都(今北京)。文臣相过处,南宋百姓沿岸叩首礼拜,送衣送食,表达对他忠贞不屈,顽强抗敌的敬慕不舍之情。船行距他的家乡江西吉安还有八九日路程时,文天祥开始绝食,希望能死在吉安,葬于故土。他还写下下面这首诗,表明必死之心: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不如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釆薇。 文天祥的绝食几日后被元兵发现,他们用细竹管对其强行灌食,终未能死。 1279年8月末,文天祥路过真州(今江苏仪征)。早在1276年正月,他第一次被元军扣押,曾在镇江设计逃脱,进入真州城内,意欲联合南宋守将苗再成反攻元军,“中兴机会,庶几在此”(《指南录后序》)。却被误认为奸细逐出城外。文天祥“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指南录后序》)”他躲过元军层层封锁,逃到南方,对元军顽强抵抗。不想四载浴血,终成泡影。此次他作为俘虏,北上途中再次路过旧地真州,不由得感慨万千,写下: 《真州驿》 山川如识我,故旧更无人。 俯仰干戈迹,往来车马尘。 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 北首燕山路,凄凉夜向晨。 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北首燕山路,凄凉夜向晨。诗人内心的失落、不平、凄凉,难以抑制地流露在诗中。 他的同乡兼战友邓剡(字光荐)曾在厓山战役中跳海殉国,后被元军救起,与他一同被押送大都。二人一路患难与共,诗词唱和,互相鼓励,给予文天祥很大的精神安慰。因文、邓二人都患病,北行队伍被迫在金陵(今南京)停留了一个月进行休息调养。一个月过后邓光荐因病重留医,文天祥继续北上,二人洒泪而别,依依难舍。邓光荐写了一首《念奴娇·驿中言别》赠别友人: 《酹江月》驿中言别 邓光荐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蠃,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邓剡将心中的亡国之痛和对朋友的仰慕、期望和惜别之情,灌注词中。他相信文天祥必如蔺相如一般能睨柱吞嬴;如诸葛亮那般回旗走懿;如岳飞一样怒发冲冠,宁死不屈。邓用诗词慰朋友之心,壮万里之行!文天祥用同一词牌回赠一首词,表明自己忠于故国,至死不变的决心。然而英雄也是血肉之躯,无法忘情。文天祥即将孤独地远去寒冷荒凉的敌国,永别草长茑飞、烟雨苍茫的江南,他心情极为复杂,提笔写下本文开头的《金陵驿留别二首》,山河风景无异,城郭人民半非。满地芦花已老,旧日燕子难归。虽天命如此,势难挽回,但是自己忠贞报国之心永远不变,“从此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他自比啼血的杜鹃,永怀对故国人民的热爱,孤独地踏上漫漫的北行之路…… 收于我的豆列《那一缕哀歌》和《细品宋诗、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