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意大利人拒绝菠萝披萨?|心理学
如何惹毛一个意大利人?
在披萨上加菠萝!

甚至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意大利超市几乎被抢购一空的货架上都只剩下了菠萝披萨!你可能不太理解,这里有一个例子让你体验意大利人的痛苦——日本一家餐厅推出了加草莓的麻婆豆腐……

改变和创新并不总是能受到欢迎。为什么我们能接受电子产品、娱乐方式的更新换代,却难以接受草莓麻婆豆腐?
1.认知冲突——加了菠萝的披萨,还能叫披萨吗?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就已经开始形成各种概念。但概念的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披萨”在小孩子的概念中可能只是一种好吃的饼状事物;而成人概念中的披萨种类更丰富,相关信息更复杂。
对于意大利人来说,只有“玛格丽特披萨”——番茄、罗勒和马苏里拉奶酪的搭配才是正统;他们的“披萨”概念中,从始至终不包含“菠萝”。因此,在他们面对着加拿大特色——加菠萝的“夏威夷披萨”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对于外界环境中某因素,我们原有的认知是A;但我们突然发现,环境中的这一因素是B。这种认知上的矛盾,会导致心理紧张感,从而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状态。
“失衡”是大脑和身体所讨厌的状态;为了回到认知平衡状态,我们就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或是改变自己的固有认知,或是远离这个与原有认知不符的事物。
改变固有认知,尤其是从小建构起的“披萨”概念是不容易的。因此,那些明确拒绝“菠萝披萨”的意大利人,采用“远离”的应对措施,甚至希望“菠萝披萨”消失在世界上!
2.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这东西能吃吗?吃起来会很恶心吧?
恐惧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当我们感知到威胁,企图逃离又无能为力时便会产生。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未知”往往被认作是威胁的一种——不确定、不可预知、不可控、无法提前准备应对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后果的担忧和恐惧,让我们对未知事物抱有更多的怀疑和排斥。 另外,不确定的情境是担心/焦虑产生的前提。个体“无法容忍不确定的程度”(IU)影响着“不确定”和“担心/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IU高,对不确定的容忍度就较低,更喜欢待在熟悉的、可预测的情境里,不确定是一种威胁;哪怕是受到一点点不会造成伤害的刺激,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而对于那些IU比较低的人来说,不确定会让他们兴奋!

“不乱吃东西”人类为了自我保护而习得的自我保护方式——没有人会吃看起来可能有毒的蘑菇(云南人除外)。因为谁也不知道服下“未知食物”后会不会引发疾病和死亡。尽管“菠萝披萨”不会杀死意大利人,但可能引发的“恶心”“难吃”“反胃”也是人们讨厌的反应,这种“潜在的不良可能性”同样引发着恐惧和排斥。
就像我们甚至没有尝试过“草莓麻婆豆腐”,但这一“黑暗料理”的搭配,可能出现的诡异口味就足以让部分IU较高的人感到恐惧和焦虑,从而望而却步、大声反对。正像是“菠萝披萨”之于部分意大利人。
3.从众与群体力量——谁吃谁不是意大利人!
根据“群体动力学”的理论,群体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也许你会发现,有些人自身其实并没有那么排斥食物A,但处在一个大家都说“A好难吃”的群体里,他们大概率会跟着说“A好难吃”,而不是表示反对——这就是从众行为,要解释这一行为,要从两方面分析:

No.1“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
在心理学中,当人们处在一种不能确信自己的情境中,只好慢慢地遵从他人的判断。这一现象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所引起的,并不是盲目的服从;当有了可靠信息的支撑,这种从众行为就会消失。这就是信息压力带来的影响,在大家意见不一致时,信息压力能够带来切实的认知改变。
20世纪30年代,谢里夫的从众实验—— 游动错觉:在黑暗的环境中呈现的一个完全静止的小光点,由于缺乏参照对象,所以看起来似乎是在运动。 告诉被试黑暗环境下,光点在运动。要求大家判断光点运动的距离。人们一般没有游动错觉的知识,就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距离判断。 一位实验助手以肯定性的口吻说出一个运动距离的判断。几次实验之后,被试者的距离判断越来越接近于实验助手。 当谢里夫像被试解释了“游动错觉”的概念,从众立刻就停止了。
No.2 害怕“与众不同”
被群体孤立可不是什么好体验——在群体中,违背群体标准是一种压力,“背叛”容易引发“排斥”。为了不失去群体的支持和对群体的归属感,人们会选择从众。
我们有时会利用内群体和外群体来划分我们和他们的界限。内群体简称“我群”,是自己所属的群体,自己人组成的群体。人们在内群体中往往会感到亲切、安全、认同、热爱、忠诚等情感。为了留在群体中,寻求归属感并守护这些美好的感情,人们便会自觉遵守群体的规范、价值;倾向于与所属群体相一致。
个人对于内群体倾向于肯定和忠诚;对于外群体倾向于排斥和疏远。并通过外在的形式,突出和强调这种“内外有别”,如一个群体独有的名称、符号标志、特殊的服饰、礼仪或习俗等等。意大利人对于“玛格丽特披萨”的坚持和“夏威夷披萨”的反对,也与这一现象有关。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意大利人的菠萝披萨”。当面对一件打破我们固有认知的新事物时,出现抵触情绪是正常的,但也无需过度反应。多一些尝试,才会知道这件事物是否适合自己。不盲从,减少焦虑,不断尝试新事物,也能帮助我们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