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支流
如何写一部辩证法的历史?这或许类似于一部诺斯替教的历史——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将它与在其外包裹着的那些东西分隔开来,比方说,至少我们不应该将对话/辩论的格式称作辩证法。 然而更重要的问题是:那些“在其内部”的东西自身又如何呢?或者,有几种辩证法? 不妨从另一个问题谈起:在《矛盾论》中有几种矛盾?如果我们考察对于诸矛盾的列举(“矛盾的普遍性”一节),我们会看到它们被分为“在社会科学中”(它被放置于最后),和在其他科学(自然科学)中的情况。这不是基于学科界限的草率区分:“在社会科学中”的矛盾是不对称的,而在自然科学中,有“正和负,作用和反作用,阳电和阴电”——对称的矛盾;还有“微分和积分,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当然,还有一种矛盾,这就是“根本矛盾”,它是一种被教科书忽略了的矛盾。但是教科书通过这种忽略提纯出了对称者的辩证法。我指的是高中使用的政治教科书,四册必修科目分别被称作: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并没有一种“哲学生活”,而当我们将哲学放置在必修四的位置上时(黑格尔讨论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时告诉我们,四是三的完满形式),已经发生了转变:“发展”或“否定之否定”的意味毋宁是暧昧不明的,真正被保存下来的是一和多、多和多的活生生的关系(这种关系本来是被封存到一个更高的精神中),这是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控制论和卷积的谱系(和一般的想象不同,阿尔都塞和马尔库塞都同意,斯大林对“否定之否定”的取消是一种理论进展而不是对辩证法的粗俗破坏,但他们也都不约而同地未加以详细说明)。 然而,“原汁原味的黑格尔辩证法”是什么?在精神现象学那里是客体和主体(而当两个相同者,譬如两个自我意识出现时,首先他们要先成为主人和奴隶),在逻辑学那里是有和无——不对称物的反转给自在到自为的转换提供了能量。难道这是黑格尔的凭空创造?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从巴门尼德启程,途经毕达哥拉斯和新柏拉图主义,在经院哲学那里乔装打扮的一股辩证法的潜流,通过斯宾诺莎的精心培养,最终传递给浪漫主义和观念论……后来,它站在现象学的门口上(其中一种现象学,可以说就是一种关于站在门口的体验的现象学,在那里我们看到身体、外部和中介)。 那么,从赫拉克利特到尼采的谱系又如何呢?就是说所谓的纯粹肯定和生成的谱系——我们知道黑格尔对赫拉克利特的批评是,在那里我们还没有看到普遍的,从而是静止(返回自身)的东西(而他自己的体系被称作是僵死的普遍,吞噬并据守那些生动的东西),因此或许黑格尔会说这种生成恰好是纯粹否定而不是肯定。一句话,这里还没有我们可以据之以判断对称性的数轴、零电位,因此发挥作用的是纯差异。 因此我们可以回到微积分和无机化学(王浩比较了哲学和无机化学的相同之处:不比数学或物理科普,其入门读物都不受外行读者待见。当然他说的大约限于分析哲学)。这两者能引起我们的丰富联想:莱布尼兹和德勒兹对他的重构;还有从帕拉塞尔苏斯到贝特森、西蒙栋和理查德道金斯共用的一个形象:结晶的形象。这是构造和析构的发生学,辩证法的第三条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