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健康科普 | 什么是近视?矫正原理是什么呢?
今天张医生带大家了解一下近视及其近视矫正的原理。
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构成了一组镜头来汇聚光线,对于一个正视眼,远处的光线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等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能够准确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当眼睛眼球前后径(眼轴)正常,但是眼睛的屈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睛的屈光能力正常,但眼球前后径太长,都会使光线汇聚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使得视远模糊。
所以按照引起远视的两个原因,也可以把近视分为曲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

曲率性近视
曲率就是角膜、晶体的弯曲程度,曲率性近视就是角膜或晶体太过弯曲,使得平行光线被过度折射,致使焦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

角膜弯曲度增大,汇聚能力过强
焦点在前,视网膜虚焦模糊
轴性近视视
眼轴就是眼球前后径。如果角膜和晶状体组合的镜头调焦是准确的,焦点落在正常的位置,但是因为眼轴长了,视网膜靠后了,焦点没有落在视网膜上,到达视网膜时已经散开了,图像就是虚焦模糊的。这种类型比较多见。
查看下图

眼轴增长,视网膜在正常焦点之后,
视网膜虚焦模糊

近视也可以按照程度分为
低度近视(300度及以下)
中度近视(300度到600度)
高度近视(大于600度)
不论近视的原因是哪一条,都是光线焦点落在了视网膜之前,没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而对于近视的矫正,如果我们在眼睛前面放置一个发散光线的凹透镜,发散的程度适当的话,就可以帮助眼睛把光线焦点后移恰巧让它落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焦点。
这个凹透镜的焦距的倒数用“-”表达出来就是近视眼的度数。

ps:度数专业名词是屈光度,是焦距的倒数。
如果镜片焦距是-1米,倒数就是-1.00D(Diopter)。
镜片焦距是-0.5米,倒数就是-2.00D。
通常我们口语表达不说近视多少个D,
如果-5.00D的镜片正好矫正了近视,我们通常说近视就是500度。
查看下图

近视矫正的原理
近视矫正的原理就是重建正常屈光系统。具体来说,在眼球屈光系统上新加一个屈光系统,两个屈光系统相结合,重新使得光线聚焦后在视网膜上呈现清楚的像。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