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挤地铁
这一站挤满了,下一站还能上。下一站更满了,下下一站还在继续上。

我现在是一个每天需要挤地铁上班的“地铁客”,现在,由我这位北京地铁客,来向你讲述其他客人的故事。
我每天乘坐北京15号线上下班,最近也不知怎么的,早上八点半去往地铁站的人突然多了起来。过去在门口稀稀拉拉不成形的队伍,近来竟然要排两三趟才能到车厢里头去。前不久才在文章里看见,说年轻人都往南方去了,为什么我却愈感北京越来越拥挤?
就好比今天早上,队伍排了近两米长。
往清华东路西口方向的地铁来了一趟,这是往城里去的,一直路过望京、奥体到海淀方向,是上班族集中来回的几个地方。地铁门打开,人几乎满了,门里门外的人面面相觑,尴尬、无奈、沉默,以及挑衅。
一个背着包的年轻男人用手肘硬推着车厢里面的人,推不动,他随即卸下自己的背包,采用单肩侧入的办法,将一边肩膀挤入地铁门口两个人之间的缝隙里。
他勉强一只脚站进去了,另一只却伸在门外面。穿黄色志愿者服的老太太跑过来苦口婆心劝诫他:小伙子,你下来吧。挤不上了,你就踏踏实实等下一班。
老太太话没说完,地铁警示灯想起,他依靠地铁关门的力量将里头的人群再往里推,另外一条伸在外面的腿就这样进去了。
北京地铁永远人满为患,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有着固定结构的钢铁怪物竟然像面团一样包容柔软。世界末日时候收受难民的诺亚方舟爆满了,但是北京地铁还能继续上。
挤地铁的时候大概是最没有男女之差的时候。那些个瘦弱的没有吃早餐的姑娘们从来不示弱,只要见着地方略微空,也不管能不能容得下自己,狠了命的就往里头钻。
消灭男女差异的最好办法是挤北京地铁。
在这里人人平等,人人同样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人人都不在意身边的人是谁,人人都不想等下一班。人人都用力向地铁里“踩一脚”,希望能在车厢方寸大的地方踩出一寸“立足之地”。
仿佛我们只要在地铁里站稳了,今天在公司就能站稳。我们今天能在公司站稳,我们的生活就还能继续下去,明天还能继续来挤地铁。循环往复,我们的生活才能在北京环环相扣的地铁线里靠两只脚“立”起来。
活了24年才发现,所谓“立”,从来不是一个虚幻的词,是在生活里形形色色的一个字。
在地铁车厢里,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是沉默的,这也是当下年轻男男女女难得默契的时刻。谁都不说话,谁最好也别说话,谁的手机要在此刻响起了,是一件比在公司会议上接电话还要难堪的事。
因着职业爱好,我也算勉强走遍中国地界,但我见过的最冷漠的空气在北京地铁。比大兴安岭零下40度的冷极还要冷。大兴安岭的驯鹿和野兔在几尺厚的深雪里每天快乐的昂扬向世界,在人类文明之地的北京地铁,空调开出最适宜的温度,气味大多时像厕所一样恶心。
在这里,比驯鹿野兔更高级的生命——人类,低垂着无趣的头,丧着莫名的气。人和人被挤的没有任何间隙,人和人之间却隔着最遥远的距离。
也偶尔有不那么沉默的车厢,只不过是往极端的反向走。
因着谁踩了谁一脚,谁的胳膊捅到了谁的肚皮,谁的宝贝一样的lv包被挤到变形,等等等等。这些个在地铁之外本可以被包容的小事在车厢内被无限放大起来,总有那么一两个情绪爆发的,突然冷着脸,扯着嗓子冲面前一堆人喊:挤什么挤?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吗,你踩到我了!
站在他面前的一堆人不知所措,刚刚上车人那么多,谁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无意踩了他一脚。面对这样的场面不用担心,总有人站出来认领,有时候是细细的嗓子不经意的冒出来道歉,有时候是比他更洪亮的声音。
“踩你怎么了,挤地铁谁不得踩一脚。这么大声儿嚷嚷干嘛啊,显摆你声音大还是怎么着!”
此人也不知大早上受了什么气,总之好像比被踩的人更加委屈。
被踩的人一下火大,红着脸,脖子一下粗了好几寸。他本来可能要坐去中关村上班的,但今天他突然觉得上班不那么重要了,出了这被踩一脚的气更重要。他全程盯着这个踩他脚的人,生怕他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下了车。他如果在他前面下车,他立马冲出人群跟着下,也不管这一站在哪。
你且看着这一段。
这个被踩脚的人冲出车门,甩掉背包,像小时候看的港剧里亡命之徒一样,先冲着对方脸上狠狠来一拳,不解气,再朝着那人的胯下踢一脚,那里往往是男性斗殴最疼痛的地方。
被打的人当然要回应,不但回应,还要更恶更狠的回应。当下文明人在文明社会的写字楼里可以受气和被欺负,在北京地铁不可以。
为着这被踩一脚的仇恨,这两人舍弃掉自己大学、硕士乃至受到的更高教育得来的文明标识,公然在地铁站里和另一个文明人斗殴。
这应该是一场好戏,但是没有人关心。
和他们一起下车的匆忙的人群乘着匆忙的电梯走了,只有穿着制服的保安和清洁工不紧不慢走过来。
保安和清洁工可能是北京地铁站文化水平最低的人,但每天早上的八九点,他们是这里最文明的人。他们看着红着脸斗殴的两个人,像两头原始森林的野兽,但是野兽为了食物、领地互相争夺,他们为了什么呢?
为了地铁里立足的“方寸之地”吗?
可是那片地方人来人往,每天被几万人踩过,没有一个人能留下脚印。
我身为一名北京地铁客,想要冲上去劝架,叫他们停下。告诉他们我们是北京地铁的客人,身为客人要文明、和谐、礼让,要共同建设出一个更加富强和谐的社会。可千言万语在口,不等我的话说出来,地铁门再次关上了。
北京地铁再次带着一群“文明”的北京地铁客驶向下一个地方。
舍小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空瓶主义者的生活 (6人喜欢)
- 从平城到洛阳再到长安 (10人喜欢)
- 美男盘中餐 (6人喜欢)
- 大S和台湾偶像剧一起落幕 (8人喜欢)
- 大年初一在公寓独处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