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出身富贵,陆小曼比林徽因差在哪里?
前两天看到一张林徽因在营造学社测量古建筑的照片,对这个十分“标签化”的女子产生兴趣。 读了两本她的传记,感觉林徽因被严重低估,大家只关注她跟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的三角恋情,只知道冰心嘲讽太太的客厅,完全忽视了林本人的个性魅力和极高阔的格局。
这跟她幼年跟随父亲游历欧洲从而打开思维局面有极大关系。都说林徽因在建筑方面沾了梁思成的光,但很少有人知道,梁思成学建筑都是受了林徽因影响。 她就像《红楼梦》里最完美的女子宝琴,宝琴虽不在十二钗之列,但钗黛二人在各方面都无法与她比肩,连贾母一见都想收她做孙媳妇。 这源于她们的父亲也都有非同一般人的眼界格局,宝琴在那个年代就已经游历世界了,林徽因的父亲也从没想把她培养成社交名媛。 顺道又读了陆小曼的传记。虽然她也是贵族名媛,但是她的父亲对她却只是宠溺。 而陆小曼自己,嫁人之前在外交部的一段经历并没有带给她更多的改变,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或者说她根本不看牌,任由自己随便堕落。她生在富贵之家却只沉溺在感官享乐中,一生需要靠人供养。徐去世后,张幼仪供养过她,徐家二老供养过她,她的前夫供养过她,情人供养过她。
她是那种毫无生命力的贵族遗老,一辈子只在乎吃喝玩乐,且挥霍无度。 在林徽因踏遍烽烟抢救古建筑的时候,她喝着人奶抽着大烟在鬼混。在林徽因做学问搞研究的时候,她称自己一拿笔就头痛。可徐志摩去世后,她就开始急不可待的要出书卖版税。 她的传记只能当艳情小品看,油腻又乏味。 都说徐志摩是为了赶回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才丢了性命。可最根本的源头是陆小曼的毫不体谅,过于奢靡的消费和沉迷大烟已经让自己成了活死人,她跟带她走上这条路和源源不断供她烟土的翁瑞午在一起,已经完全把徐志摩当成碍眼的存在了,徐的作用就是提供钱财,而且陆跟徐志摩一家全部都交恶,徐志摩死后,她又嫌弃徐家老人不给钱供养她。 最适合她的人其实是跟她一起缠绵烟榻的翁瑞午,他们在一起33年,但她守寡不守节,吊了翁一生,直到去世前,翁还拜托人照顾她。 可惜了大诗人,枉送了才情和性命。虽然徐志摩也有很多恶评,但我觉得他至少是一个真性情不虚伪的男子。为了跟陆小曼在一起,不惜与全世界为敌,跟父母甚至都一度断绝交往,梁启超在婚礼致辞上毫不客气的大骂他俩,在今天也是热搜级别的八卦,饶是如此,也阻挠不了他追求真爱的心。陆小曼也是狠人一个,为了跟徐在一起,对她的第一任丈夫之绝情令人瞠目。 婚后徐对陆也是无微不至,知道她喜欢荣华富贵,就耗尽心血供养她,死的时候自己只有两件破袍子,还是胡适的太太帮他缝补的。而陆小曼在两人出现经济问题后,完全不考虑收敛,两人很快就为此争吵不休。 陆小曼当然也有闪光处,有灵气,气质好,这是富贵养出来的,但她人生底色的漏处太多太大,悲剧注定无可避免。
生在富贵之家并不会享有道德豁免权,也不是沉沦奢靡的借口,她不恶,富贵之家养不出恶人。
但她无底线的放任和娇纵使得她的生命毫无美感和力量。
同样生在富贵之家,林徽因非常理智清醒,也有知识分子的风骨,而陆小曼就像故纸堆里的一张字迹模糊的宣纸,脆弱又单薄,什么也写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