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头船

秦牧在《故里的红头船》里这样写,“那就是有一种船,船头漆成红色,并且书上两颗圆圆的大眼睛。木船本来就有点象浮出水面的鱼,书上这么一对眼睛,鱼的形象,就更加突出了。听长辈们说,这叫做“红头船”。
一百多年前,潮人乘着这艘圆眼红身的“大鱼”浩浩荡荡,从樟林出发,散落到世界各地。在无望的海上饥寒交迫,九死一生,闯下“东方犹太人”的名号。如今,樟林古港繁华已逝,沿岸风光稀疏平常,但“红头船精神”永不消逝,仍有许多海外侨胞的后代前来访亲寻友,樟林古港也焕然一新。
踏上樟林仿真红头船的甲板,我们走上无数潮人曾经走过的路,回望他们曾经拼搏进取的身影。当年艰辛又热血的日子历历在目。
红头船因船身染着红油漆而得名。那么,为什么选择红色而不选择其他颜色呢?因为红色是广东特色的地域色。根据传统五行的说法,广东地处中国的最南方,南方属火,因此凡是颜料,都要用红色。船身先用红油漆染遍,接着用点缀上青色的字。船头有一对十分瞩目像鸡眼的黑圈。潮人说这是船头的眼睛,有了它,就不会迷失航道。时逢金秋,乘着东北信风,这条承载潮汕人改变命运希冀的“大鱼”缓缓驶入南海。
渺小的船在无边的海上就如同红叶飘零,即将踏上的,既可能是死路,也可能是条活路。
既是如此,为什么一定要出走?是为了功名利禄还是开天辟地?其实潮人之所以出走,不是为了离开,而是为了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回到亲人身边。早在明代,出海打拼,已是潮汕人谋生的常态。古时的潮汕地处偏远,积贫积弱,又饱受战乱的侵袭,潮汕人决定从眼前无尽的大海出发,远赴海外求生。他们怀揣叶落归根和闯一番事业的信念,在海外九死一生,活下去就有希望,就能与亲人团聚。所以,潮人无论去到哪里、“新番”或“老番”,信中说些什么,都照例在开头或结尾写上:“蒙神天庇佑,内外平安”、“幸得内外平安,喜之胜也”、“祈望诸事合想、两地平安”等祝颂词,祈祷海外游子平安发财。这就叫做“平安批”。在侨乡,家中凡有人出洋或华侨返乡,亲朋好友都前来赠送糖果、饼食等礼品,这便是潮汕的“送顺风”。

历经百年沧桑,红头船已经停下它的步伐,卸下乘风出海的使命。潮汕人勇敢拼搏的精神深深刻印在船身的每一处。潮汕人的同胞情谊也在船上久久回荡。历史之所以之所以成为历史,不仅在于它的故事性,更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力量和凝聚的精神。这艘经过百年风雨洗礼的大船,默默驻守。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潮汕人继续艰苦奋斗与无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