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招,让睡眠成为你的制胜法宝
在《教你一招,让睡眠成为你的制胜法宝》 里,我们聊到了如何科学地渡过每天24个小时。发布之后无论自己实践,还是读者反馈,都让我对这套作息有了信心。
但对书中的一副“时间分配图”,我天天想夜夜念,果然就发现了问题: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每天近1/3的时间,就默默地在黑夜里消逝,是不是太可惜啦?

我们能不能从这8个小时里,“偷”些时间出来,或者说,“共享”。
Never go to sleep without a request to your subconscious.(记得在睡梦中用好自己的潜意识)
—— 托马斯·爱迪生
睡觉的时间用潜意识来思考,乍一听有点玄乎,但只要仔细观察,还真是那么回事:
考试前几天的晚上,把手机扔到一边来背单词,第二天早起便感觉昨晚记得很牢;
一个问题困扰在脑中好久,某天夜里突然有了灵感,找到症结所在(这篇文章“共享睡眠”的概念也是某天半夜冒出来的,那时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把睡前15分钟与早起黄金时间进行“联结”)。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中提到:
睡前 15 分钟的记忆是一天中最牢固的记忆。考前复习、学习外语等需要背诵记忆的时候,睡前的 15 分钟学习可以匹敌白天1个小时的效果。


《暗时间》的作者解释“潜意识”:
潜意识可以通过“惯性”继续做思考的努力,因此在觉察不到时产生效率。
这就是大脑的工作方式之一:
睡前15~30分钟所思考的问题或者输入的信息,常常会被按照“重要信息”来处理。
在睡眠中自动开始整理模式,一方面清理各种垃圾碎片,遗忘不重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开始梳理意识或潜意识认为很重要的信息和任务,把他们分类整理、建立联系或者是写入更长久的记忆区中。
就像为忙碌一天后桌面上留下的杂乱文件分类清理归档,当我们醒来时,又是一片干净清爽。

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 (里德·霍夫曼),他每天睡前会试着思考几个重要问题,然后就去睡觉。
等第二天早上起来,抓住没看手机、没人打扰的这段时间,再接着昨天睡前的问题重新思考,看看有没有冒出什么新点子。
类似的情况我也经常遇到。
有时候睡不着,胡思乱想,天马行空,偶尔就会有一两个新奇的点子冒出来。最开始,我还怕这些点子被忘掉,拿个本子放床头,想到就随手做个标记。但后来发现没必要,只要在醒来的那一刻立即回忆,十有八九都会有印象,然后继续思考一会,整理完成,起床。
总之,睡前无干扰的15分钟 + 八小时睡眠 + 早起黄金两小时,大脑在这十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为你打磨整理着每天最重要的idea。不要浪费,共享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