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周岁前的悲悯
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悲悯。
10年前我想象的30岁是什么样的,我只有模糊的印象了,再早些呢,小学的时候我只想到柳州市区工作生活,初中、高中的时候没想到过步入中年的事,或者我以为我会永远年轻,那时我会手写小说,厚厚一沓的稿纸塞进信封寄给新概念作文,我想象着我能成为一个作家,我不记得高中哪有时间、心思写小说。现在想来有些后悔那时停下不写了,我自以为写得幼稚的话不必要再写下去,恐怕当时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现在我知道,由于年纪渐长的激素变化,许许多多年轻时候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未来可能就提不起劲了,我现在也应该警醒自己,多想想自己的40岁。
工作以后人生进入多线程模式,首先得看着钱包,这是话语权的基础,精力只有一份,工作、父母、爱人、朋友,自己都得分点,此消彼长的关系明显,工作、爱人瓜分了很多精力,可能潜意识里觉得父母、朋友和自己是这辈子不会离开的人,反而疏忽了,他们仨总是被排到最重要但不紧急的排序里,这让我隐隐害怕,像是生活中的定时核弹。
距离计划离职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但我的离职信毫无进展,我想我会恐慌每个月没有进账的日子,尽管我的资产还够浪个三两年。而且我30岁,我也怕这样的任性最终导致被社会抛弃,最近朋友的工作例子,朋友的朋友的工作例子都在警示我,我只是个普通人,我逃不过去这样的定律和规则,我和网友都说莫老师所向披靡,或者我该学他的优点,我要把40岁的目标,50岁的目标,死之前的目标写在纸上,定量的计划才能让我稍微感到安全。
距离计划和家里坦白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但我的家庭信毫无进展,我必须承认我在逃避这件事,我看过案例,很多人逃避着逃避着就谁和谁都默认了,理性告诉我这不是上策,但我真的很害怕和家里闹翻,让父母承担压力,打破所有人的幻想,家庭信的毫无进展在于,我还没有找到真正打动人的突破点,我该怎么办?我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上面,这才是我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