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颖讲座整理(更新ing)
最近在听庞颖在看理想上的讲座《像辩手一样思考》,收获满满。想要学习基本的逻辑思辨能力,这档节目非常合适。
以下我整理了一点讲座笔记:
一,相关vs因果
- 举一反三 可迁移的知识能力
- 需根解损:需求性、根属性、解决力、损益比
-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互相独立 完全穷尽
- A和B相关性,不代表因为B导致B,还有其他三种可能性:因为B导致A——因果倒置;第三变量C导致了A和B同时发生,所以A之间B并没有因果关系;A和B的相关,仅仅是巧合。
-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相关性可以用来预测,因果性可以预防
- 唯有两件事具有因果性时,我们才可以通过改变因来影响果。
- 要研究因果关系,控制变量很重要。

二,实然vs应然
- 实然 descriptive,意为对现实的描述; 应然 normative,意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
- 应然层面的论证更具有指导性。
- 我们讨论的主体,本来就不是一个客观层面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有可能是一个人为的概念。
- 实然留给科学家,应然留给我们
1,应然层面可以背理解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一件事情;2,要警惕事实层面的存在不能给论证应然层面的应该。
三,行,但不对。
- 行不行,对不对?时刻警惕屠龙者 变成龙。
- 你可以去表达情绪,但是不要带着情绪去表达。

三:三段论里的不证自明
三段论是一种逻辑推理结构,它属于演绎论证 deductive argument,只要前提没错,结果就必然不会错。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原理推到个别情况的结论。归纳论证是从个别到普通,它并不是百分百靠谱,因为它的前提信息少,结论信息多,所以多少会有错误的风险。
三段论的4条有效性规则:1,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2,中项必须在前提中周延一次;3,结论的质必须反映前提的质。一个有效的三段论不可以有两个否定的前提;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那么结论也一定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必然存在一个前提也是否定的;4,结论要反映前提的量。在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出现的位置上也必须周延。如果你结论中敢说所有的什么什么都怎么样,它在前提中必须出现过一次也是所有的怎么怎么样,不然前提都没告诉你的事情,你就结论得出来了,那就肯定是错的。
但凡中项两字都出现在后半句,那就是中项不周延。
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是谓项,都是特称,并不是指所有的水、全体的水,也就是说中项不周延。
四:充分吗?必要吗?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强盗逻辑,霸道定义,包山包海:条件不中立,标准不统一
五:MECE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拆解问题,发现什么是重点,什么是杂音,然后对重点进行逐一击破。
六:比较标准的公开是建立共识的前提
检验标准是发现分歧、明确重点的方式
七:需根解损:需求性、根属性、解决力、损益比
需求性:有没有做某一件事的需求
根属性:之所以会存在这个需求,根源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力:某政策解决问题的效果
损益比:这个政策能够落实的好处和它会产生的弊害,比一比,划算吗
奥瑞刚
八:没有绝对共识,但可比较利益
利不可以被替代,弊可以被规避
寻找同一标尺,平行比较利弊
看清事件本质,用价值排序判断利弊。在个人选择上,了解自己和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是关键。
九:好的辩论是什么?更厉害的辦论是什么?
是真实的反映对方的观点,不去曲解成假的,容易的。可以以对真的、难的去进行正面的反驳,这在逻辑学上叫做重构论证时的忠实原则和宽容原则。
稻草人谬误vs红鲱鱼谬误
总结来说,红鲱鱼诊误是混淆视听,转移注意力,通过提出与原本论证并无逻辑关系的信息,来转移注意力。
第一种:诉诸情感的信息
第二种:我们本是在讨论某一个人或者某件事的某个层面是不是好的、是不是对的,他却把话题带到了另外一个层面的评价,实际上,这两层的问题应该是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