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流动性
人需要流动性。当我们坐久了了,或在家宅久了,出去走一走就会发现思维开阔许多。当我们在一个环境呆久了,换一个环境就会跳出当前的桎梏,找到看待问题的新视角。
行动起来,最简单的就是在路上。身体运动起来,思维也就运动起来了。哪怕在地铁上看书,也能获得相当专注于当下的时光,我知道我将去往何方,物理上的目标明确也能带来相当的安宁感。
思考也要保持流动性,读书写作,正如黄庭坚所说“一日不读书,则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持续性的思考保证了思想的流动性,避免思想停滞。假如我们沉溺于一个问题,如痴迷于想要一个大房子的念头,如果只是想,便不会跳脱于自己的执念,但当我们去查询达到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时,例如政策的了解、金钱的准备,我们便是做出了与目标相一致的行动,在行动中又会获得新的思考,例如如果我们要活的大房子,需要先大道什么样的小目标。甚至会考量这个买房是你真正想要的吗,还是想要它背后所代表的自由与独立。
健康需要持续流动性,每日充足的睡眠,定时能量的输入,身体的灵活与筋膜的舒展,持久的身体康健是思想健康的基石。
像计算机一样,频繁切换进程,将会消耗大量资源。当我们停止后想要重启,也需要更长的过度时间,甚至每次需要回退一定的时间重新开始。持续地匀速前进,慢慢来就比较快。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