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孩子的父母,错了吗
我不认可中国的亲情教育。
古代的中国传统文化里,强调愚孝。
几十岁的人“彩衣娱亲”,扮丑逗父母开心;身为孩子“割肉救母”,割肉给母亲吃。
极致孝顺会被千古传颂。
现代的中国社会文化里,强调溺爱。
极尽歌颂的无私母爱、伟大父爱。吃力地翻过月台买橘子的朱自清父亲,但凡读书人没有不晓得。
好像世上父母皆爱孩子。
年少时,我强烈憎恨着父母。
为什么课本里、歌曲里、电影里、电视里、别人家里的,父母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竭力达成。
而我的父母,仅仅把我当成一个,给口饭吃就能活的牲口。我不懂。
没人关心我吃没吃饱、穿没穿暖,在外有没有受欺负。
如果父母工作不如意,会找理由打骂我出气。
他们混得一直不好,在长达十来年的共处里,三天两头我就会挨一顿打。
我爸的理念是,再穷不能苦自己。
我从小面黄肌瘦,因为从记事起,家里顿顿是米饭青菜,不见荤腥。
一家几口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被我爸拿走,买了台蛮贵的、他爱不释手的影碟机。
我妈是个矛盾的人,软弱而善变。
她是重男轻女文化糟粕的受害者,也是传承者。
嘴上说自己不重男轻女,行为上却会把原本就极其匮乏的物质,悄悄投喂给我弟。
我爸应该是完全不爱孩子的。
夫妻吵架时,我爸会深夜把所有孩子叫醒。威胁我妈,如果不认输,就不让孩子睡觉。
八九岁时,我独自一人放学回家,被车撞倒过。车祸导致的脚伤还没治好,我爸就拿走了剩余的医药费赔偿款。
他说脚差不多就行了,钱要用在更有价值的事,例如买影碟机。
我妈可能是有一点爱孩子的。
她是会饿着自己,让孩子多口饭吃的母亲。
她知道每个孩子的年纪、年级,会试着记孩子的爱好、习惯。
但总体而言,他们与社会宣扬的父母榜样背道而驰。
他们的爱是有条件,要回报的。
给口饭吃、给付学费的爱,期待的回报是——孩子成年后,赚钱给他们养老。
背地里投喂的爱,期待的回报是——我弟作为男丁,要为家族传宗接代。
我的文字还不够有力,无法表达出,他们万分之一的冷漠与绝情。
他们不关心我过得好不好,只关心我能给他们多少。
我曾关心他们过得好不好,最后发现他们利用这份爱,把我当韭菜,希望我掏空婆家,无底线贴补娘家。
成年后,我才释怀。
他们已经履行了抚养义务。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条文规定,父母还有关爱、关心子女的义务。
无论是他们更爱自己,把钱更多花在自己的爱好上;还是费尽心思薅女儿的血汗钱,去补贴儿子,都没有错。
甚至频繁上门搞事,在葬送女儿们婚姻的边缘反复试探,也没错。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条文,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这才是现实:并非所有父母都爱孩子。
父母之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