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的自我意识觉醒是在什么时候
查看话题 >如何才能真正不在意外界的看法和评价?
点进来的你,应该和我一样,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吧,并且也在寻求方法。
可能甚至你和我一样,读过《被讨厌的勇气》,知道我们要不怕被讨厌,“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
但是,真的很难啊。

我回溯了一下自己这20几年:读书期间希望拿到好成绩,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尤其是亲朋好友还喜欢比来比去。大学里也是,好成绩的学生更有机会去当交换生。
虽然一定程度上这很公平,但这种高低比较,想要被认可,甚至是获得某种权力的动力,贯穿了我前20年的生活。它拼命抽打我不断努力和自我超越,让自己变得更好。结果我也的确不断地自我超越,努力让自己每个方面都不断变得更优秀。
但负面结果就是,我的自信和价值感成了一个因变量,尤其受外界、他人的评价飘忽不定、忽上忽下。

为什么我或者说我们,会有这样的行为呢?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写道:
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
我们之所以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都是因为我们想获得关注和认可背后的——爱、尊重、安全感、满足感。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都被当作一个商品,明码标价。
市重点高中,+5元;
研究生毕业,国家高等首府,+10元
有钱,大厂工作,+20元;一线城市开车,+50元;
一线城市买房,+100元,若是首付6、7百万,+200元! ……
人的价值像商品一样有高低贵贱,所以我们需要拼命往上爬,借用别人的认可和评价来为自己加码加值。
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有价值,并且这个价值是恒定的、固有的、无差别的,不因任何社会地位、职业、成绩高低而有所不同。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就说: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身体存在,我们才会存在,而不是别人的评价决定我们的存在;个人生活比如健康、本性、才华、收入、妻子、儿女、友谊等所带来的幸福,都要远远超过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所能带来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些,我们的生活将是一片黑暗。
也就是说,我们的存在即是价值。
就像《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在另一本书《活在当下的勇气》里说:
在这样的时代下,能够保持“存在或者活着本身就有价值而不必非得是行为”这样的想法确实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但只要我们认清一点就好:我们不是商品,我们有价值,我们的价值不由外界定义! 即便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只要自己能够认可自己的价值就可以。如果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价值,那我们就真的就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了。
别人的评价,我们就看作是自我修正、自我更迭的来源,和我们看书、上网以获得认知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评价,我们也需要和对待信息一样,做筛选做评判,不能来者不拒。
我们有必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表现和水平,但绝对没有必要因为短期做得不够优秀就贬低自己。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选择相信“自己存在本身就具有价值”这样的观点就像喝鸡汤,只是给自己做内在心灵按摩,让自己暂时觉得舒服,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逃避。
可是…相信“只要获得更高的社会成就和地位,拥有更多的财富,获取世俗的成功和他人的认可,就能收获幸福和圆满”,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鸡汤和谎言呢?

关键是我们要「真实地活着」,不为满足他人的评价和看法,只为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富足,创造精神财富,同时分享精神财富,让自我价值更大化。
亚里士多德说的“幸福就是求诸自身”,又或者是佛家说的“本自具足”,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我理解都是一个意思。

所以,活出我们自己的幸福吧,“幸福是个性化的存在”! 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境、高尚的品格、愉悦的精神、精明的头脑,这些都是幸福的首要因素。
而这个时候,我们自然无需在意其他人的评价,因为我们自身已经很富足、很幸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