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时间研究丨把女儿哄睡后的1小时,我都做了些什么?
中年人每天的时间,能自由支配的,好少哦。
除去加班,平时正常的日子里,我自已每天下班坐地铁再回家,给孩子洗澡,讲故事,哄睡完了之后,大概能有1个小时的富余时间。
之前总觉得,这1个小时简直就是对妈妈们的奖励,可以尽情挥霍,各种刷抖音,刷Keep,刷小红书、逛淘宝,谁都别打扰我。
但是日子久了,多少觉得空虚。对的,我就是那种刷手机刷久了会觉得空虚的人。后来我就算了一下,每天手上的碎片时间加起来有多少,上下班地铁+睡前时间,一天下来能有3个小时。3个小时听起来能做好多事啊!
后来就想,如果拿这些时间去看书、看纪录片、写字,保持持续的输入与输出,会有什么变化呢?
所以我试着从9月开始,看看到坚持到12月底会有什么变化。
要一边能看着孩子,还要一边能看书写字,去阳台和次卧的书桌算是别想了,最后我买了一个床上书桌,把可可哄睡后开始支桌子“晚自习”。二狗下班晚,基本他回来的时候,我可以“下自习”。

虽然才过去1个多月的时间,但是这些尝试让我收获了很多。看纪录片和看书带来的内心富足感,真的是综艺和电视剧比不了的。
我现在压根记不得当时买会员看《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最后一集是什么内容,但我能保证过再过三年我都还记得《因为我有生活》里杨占家写的那些有趣小事儿。
刚过去的一个多月,我用碎片时间看了5部纪录片,读完了2本书,纪录片通常是在地铁上,书的话看得不是很多,晚上哄完孩子自已也很累了,容易看睡着。今天这篇是近期的“作业”,分享一下觉得特别赞的3部纪录片。
01《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这么顶级的纪录片,是不是只有我没看过?而且还是这么晚才看它。央妈不愧是央妈,真是跪服。
前年的时候,我看过央视的一部纪录片叫《玄奘西行》,那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纪录片还可以有古装演绎环节,当时觉得这部就是此类型纪录片巅峰,直到看完《河西走廊》才知道何为顶级。
因为工作的原因,多少了解一些影视制作的东西,才更觉得这部纪录片的可贵。从脚本框架、演员甄选、音乐制作、文案都是绝对的上等,背后得花多少的心力才制作得出这么好的片子。再让我活30年,我也写不出这里面的文案!
第1集【使者】,直接封神。在那个没有通信的年代,往西走,是生是死,都看天意。张骞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者,被匈奴俘虏9年——逃跑——又被匈奴俘虏4年——熬到匈奴首领去世终回长安。13年,依旧不改初心,始终遥望东方。
当张骞看到长安城的那一刻,他那一跪,身为华夏儿女,谁不眼框湿润!如果没有汉武帝的踌躇满志英勇谋略,张骞13年的信念不灭,就没有如今我们中国版图上的西部地区。我当时看第一集直接在地铁上流出眼泪(看纪录片流眼泪,这是头一回)。
第3集【驿站】和第7集【敦煌】,我也超爱的。看祖先们的国家管理智慧,看历朝历代文化的宏大辉煌,看历史上的壮丽山河与繁盛世间。

02《柴米油盐之上》
《柴米油盐之上》是一位喜欢的博主在微博上推荐的,第1集时片尾有个外国老头用英文点评主人公,不太清楚他是谁,等看完第2集时,彻底被这部分片子吸引,才去百度了这部纪录片,原来片尾讲话的就是导演,是两届奥斯卡奖获得者。
这支纪录片总共只有4集,每集一个主人公,村支书、女货车司机、杂技演员、快递老板,他们都是中国复兴之路上的一个个缩影。
第2集的《琳宝》无疑是该纪录片的“珍珠”,纪录片播出后,很多人去网络上搜索这位身材娇小、善良豪爽的女司机,她让中国甚至世界看到中国女性的善良、坚韧、勤劳。没有人不爱琳宝,也没有人不心疼琳宝。

琳宝来自云南的小山村,因为6000块彩礼钱,她爸爸把她“卖”给了邻村的男子,婚后因为忍受不了家庭暴力(最狠的一次打到她在床上趟了10多天),最后她逃离了大山,一个人去浙江求职,得到一份宝贵的货车司机工作,还因为开车结识了第二任丈夫。

在浙江打工赚到钱之后,琳宝带着他的第二任丈夫回到了老家,一句“老子终于回来了”,泼辣到可爱!云淡风轻的回忆完小时候父母重男轻女的事情,又去镇上给侄子买玩具,给父母买衣服,这样的琳宝,真的让人心疼。
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琳宝”,她们出身农村,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从小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年纪轻轻就外出务工,或者早早嫁人。但很多“琳宝”并没有怨恨原生家庭,他们在成家之后用自已的方式贴补娘家父母和兄弟。
本以为琳宝告别原生家庭伤痛,摆脱前夫的家暴魔爪,寻得一个好丈夫,两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已经是很不错的结局了。没想到导演还在最后埋了一个“催泪弹”。
原来,在这片深山里,除了有她不怎么愉快的童年,有一段短暂且非常不幸福的婚姻,还有她一生的牵挂——孩子,和前夫的孩子。
最后离开老家的时候,琳宝去了孩子的学校,教室外那一抱,没有母亲看了不流泪的(写到这里依旧飙泪)。

她拎着大包小包零食去前夫家,和孩子在阳台上抱着的时候,多么希望时间能够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因为孩子的问题,琳宝的第二段婚姻在回老家后3个月就匆匆划上了终点。和往常一样,不幸与磨难,反而让她变得更强。和原生家庭和解、告别两段婚姻之后的她,自此只有一个信念:靠自已的奋斗,把最好的一切给到她爱的人。

除了第2集《琳宝》,第1集村支书和第4集快递村的人物故事也超赞。村支书开宇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中国基层公务员的奉献与担当,浙江快递发源地子胥村走出的快递大佬们,让我们看到创业者的艰辛与不易。
4集,4个主人公,他们和我们一样,奋斗在各自的领域,平凡却又有着自已的闪耀。
03《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在此之前,我对茶的了解特别的粗浅,身边爱喝茶的人其实很多,我爸,二狗,我导师都爱喝茶,而且也懂茶。但是对我而言,黑茶、白茶、绿茶、红茶的区别在哪里?不懂;上等好茶到底贵在哪里?不懂;中国的茶在国际上是个什么水平?也不懂。
看这部纪录片,算是搞清楚了红白绿黄黑茶到底区别在哪儿:不发酵的绿茶,轻微发酵的黄茶,不炒不揉的白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发酵时间最长的黑茶,全发酵的红茶。
还get到了茉莉花茶的讲究,原来一杯顶级的茉莉花茶,要经过9次加工,每一次加工中间隔3天,制茶人晚上都是不睡觉的,整个夏天过去,他们不管走到哪里,身上都是淡淡的茉莉花香。

但是,比起那些茶叶知识科普,茶农的辛劳,茶艺人的坚守,才最动人,毕竟纪录片最有意思的还是人。
推荐第4集【他乡 故乡】,这一集故事的主人公远离故乡,行走他乡,都带着些期许亦或是无奈,他们的一生都和茶离不开。
印象最深的是一群中国国民党军人的后代,他们生活在美斯乐,一个在泰国当地最像中国的地区。
1949年,一支原本驻扎在云南的国民党军队败退到缅甸,又遭到缅甸政府军围剿,最后逃亡到泰国,为了生存,他们充当泰国政府的雇佣军,帮助泰国平定内乱,最终在1982年交出武器,换得了泰国公民的身份,从此在美斯乐生活,现在这此老兵和他们的子孙大部分靠种茶为生。

即使生活在泰国,但他们一直都觉得自已是中国云南人,生活饮食都保留着中国的传统,喝茶也是的。
当时看到这段挺感慨的,我们生在中国,但却不知道中国是很多人回不来的故乡。
还有第6集【一碗茶汤见人情】,贵州的大姐们像候鸟一样,每年夏天来到福建采茉莉花茶,等花期结束再返回贵州。老板仁义,包吃包住,走的时候包一个车,说“明年花开了一定再来”,临走的时候,茶老板给每个大姐都送了一包茉莉花茶,但是这种顶级的花茶,她们自已却从未喝过。

上半年在家种地,夏天去福建采茶,下半年去广东砍甘蔗。如纪录片所说,中国的农民从来都不吝惜自已的体力,他们勤劳坚韧,脚踏实地构筑自已的美好生活。

觉得比较一般的几部纪录片先不推荐了,书的话看得比较慢,10月份有3本新书还没拆,列完书单,发现书名很一致,《平如美棠》、《寻找家园》、《树犹如此》,有点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