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如字面意思
去年元月整整一个月,孩子感冒持续不好,不停地在各种医院折腾,我还记得那时在豆瓣简短记下来的状态,“脑雾”。后来很久没在豆瓣写东西,步入正轨的日子好像不着痕迹,那些在脑子里、在心里反复思量的事情,要么慢慢渗透进三观里,要么慢慢消散,被生活里的各种具体世俗事情推着走。我大体上更加成熟和稳定了,对人事物有了更宽阔一点的接纳和更厚道一点的承受,陪着孩子慢慢长大,还第一次去北京参加了长达三个多月的检查项目。然而,最近的状态似乎又随着寒冷天气僵住了。我来豆瓣简单写一下,既是宣泄、也是为了梳理。写太长又费时费力,又不愿意回头来看,所以各方面简要写几句。
工作。来新的处室已经十个月了,大多是“螺狮壳里做道场”的事情,我时常感到空虚,也有点晋升的压力感,工作时比较无聊,钱多事少离家近,但毫无成就感满足感。不过了解下其他社会群体的境遇,还是觉着满足。昨晚安静地躺在床上陪孩子睡觉时,跳出来思考一下,我忽然能够悦纳了:如果能转换下目标和期望,也完全可以利用工作的有利条件过得充实。今天上午,我很钦佩的一个分管领导主动和我聊起来,说感觉我没发挥出应有的能力和作用,愿意帮我争取更大的职责,我挺开心的,我也要一同争取。不过还是要清醒认识,即使增加了工作职责,但是单位性质和处室地位在这里摆着,也不必追求多高的成就感。就像那西西弗斯,只要推上石头里就不管别的了。尽快将新工作做到十分上手和熟练,然后不必在工作上分配太多的精力,当然也会随之少一些焦虑和烦恼。
原生家庭。现在依然和原生家庭在一起生活,母亲的强势和焦躁仍然如故,常令我烦恼,但我比之前受到的冲击要小了。两句话,一是“永远不要希望改变他人”,自己的孩子都无法改变,何况是快60岁的老母亲,宽厚地、全部地接纳。二是金惟纯书中质朴的话,(大致意思)无论如何父母是最大的恩人,“他们已经尽力了”。回顾起来,原生家庭真的是对我的性格、心理、特质、乃至精神疾病都影响深远,这里绝对没有抨击的意思,我深知父母为我提供的起点、资源和条件都是超出大部分同龄人了,何况他们对我的付出深厚,只不过他们的心智模式是那样的。近几年看书、听课、反思、社会化,我已经可以超脱出原生家庭了,可以做很好的自我建设和完善了。所以,既要好好孝顺、反哺父母,又要减少相关的负面影响,同时自己要努力做一个更好的母亲。
身体状况。济南的寒冬倏忽而至,这是最令人不舒服的季节了。我前一阵子因为严重的手脚冰凉而去看中医,说我气血太虚,吃了一段的中药未见效也就中断了。这个冷呦,不管穿多少,手脚一直是冰的,鼻头也凉,昨晚盖着羽绒厚被、抱着热水袋,还是冻到发抖,起来又照了一阵子小太阳才缓过劲来。根据我的经验,只有比较剧烈的运动才能使全身热乎起来,真正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所以决定从今天开始到出冬天,每天都要去运动,不要向寒冷低头,不要在漫长的冬天做那个瑟瑟发抖、没活力的小青蛙。
精力管理。睡眠的生物钟有点混乱,晚上睡得不好,总是指望着中午睡一大觉,喝茶或者咖啡如果掌握不好量和时间点,总是干扰晚上的睡眠,但喝点茶和咖啡却能带来好精力,真是麻烦。不过也只能接纳自己睡眠能力较差的现状,小心地掌握各种因素的平衡,管理和照顾好日常生活,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我决定,一是拿出精气神,自己振作起来,从内在迸发一些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二是晚上和娃儿一起睡,晚上充分睡眠,嗯,不要再搞那种“等娃儿谁来我再自由活动一会儿---不小心就超过点了”这种事情。想看书看手机或搞家务的话,白天安排好时间,晚上早睡是铁纪律。我想这样调整一阵子,再配合少量优质的饮食、规律高强度的运动、适度的淡茶、及时有效的自我调整,一定会改善精力状况吧,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直面冬天、投入安定美好的生活吧。
养育孩子。这几天晚上陪睡的时候,听着孩子深入气管的咳嗽,用严重鼻塞的鼻子费力喘息,还很没心没肺地冲我笑,心里真是太难受、自责、心疼,但我还是控制着情绪,不流露出可怜或焦虑,平静温和地跟他互动,哄睡。太自责了,以后一定更加注意预防感冒。其他方面还可以吧,孩子的发展还不错,我看了很多育儿书并且大体上认真践行,坚持温和而坚定的正面管教,关注应试教育改革的现状,当然希望他在身心健康的同时,在学业上有好的表现。虽然才是三岁半的宝宝,我已经忍不住储备很多学习教育的知识了,以后帮助他学业顺利。
队友。总体满意,体型肥胖这事儿,唉,还是少唠叨吧,我并不能改变任何人,我已经尽到提醒、督促的义务了吧。降低期望,平和温柔相待,独立自主自强。
我要和同事去吃饭了。过一段时间再来对照检视实践情况。
-
温孤玉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24 1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