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聊稳定时,都是在聊什么?

稳定这两个词在我家人嘴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他们会说:“你不要再浪了,要找对象结婚稳定下来了。” 在朋友嘴中出现的频率也不低:“现在年纪大了,想找一份离家近的稳定工作,希望能在父母身边多陪陪他们。”、“现在怂了,不敢轻易的辞职,担心我的不稳定因素成了对方拒绝的理由。”
在年轻的朋友那里也屡见不鲜:“我真的好焦虑啊,我是回去考公务员进体制还是在外面历练几年呢?现在还有应届毕业生的资格,会好考些,以后想考也没这个机会了。其实我也没有多大的野心,也是更倾向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但又不想早早的就安逸了。”

朋友z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创业,创业几年有过失败,也有过小成绩,但实现财务自由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他说:“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就进入国企,每天朝九晚五,工作清闲,下班后就忙自己的爱好:看书,种花。内心的充实让他非常满意自己的状态。 我的学弟毕业后回老家发展,既能陪伴家人又没那么大的压力,今年就要结婚了。大家都非常稳定,反观我因为创业经常要面临很多不稳定因素,人到中年也没个对象,有时候我想,要不要也妥协一下,回老家或者进体制内,这样也不会太累!!!”
这里的稳定是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即便是天灾人祸也能够准时准点的收到工资;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间的感情稳定没有狗血的出轨、外遇。
说到稳定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安逸,稳定是安逸的温床,能够滋生懒癌,让人变得不思进取,没有追求和理想。但最近在思考稳定时我发现除了上面一种理解外,还有另外一种理解。 稳定可以是有非常清晰的自我认同,不易随波逐流,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产生自我怀疑会坚持做自己。 我想即便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格外在意别人的看法,每次都是用批判的角度审视自己,打击自己,这会造成内在的不稳定。长此以往,自己会出现低自尊,能量慢慢耗尽,严重点的可能会出现抑郁。

稳定可以是有非常坚定的信念,知道自己坚持的意义。 朋友M毕业后进了体制,面对人人都羡慕的铁饭碗,她开心不起来,她说不想过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她想出去闯一闯,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但又担心离开体制后自己会过得并不好,生活会非常艰辛。每天都在自我抱怨中度过,工作能力没有进步,自我的幸福感也没有提升。
这里表达的意思不是说体制内不好。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有优缺点,有些体制内工作也是非常锻炼人,自我成长速度飞快;有些体制外的工作也会清闲,一直重复琐碎的事情,自我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如果自己的状态是自己满意的,就不用有“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的心态。
在选择工作时我们不可能马上就清楚这是自己想要的或者这是值得自己奋斗一辈子的事业。但是要清楚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背后动机是什么,如果与自己的动机背道而驰,就应该做出改变,如果改变不了就好好做好眼前事,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够与之相配。 稳定可以是稳健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按部就班拿工资的生活只能算表面的稳定,但按部就班拿工资并持续拓展自己各方面能力,提高抵御风险和变动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稳定。 上面提过的Z,虽然对朋友的稳定生活有点向往,但在他创业的过程中已经练就了他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在新的领域中快速上手的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即便他不创业了,也能帮助他找到一份可观的工作,现在他还没有放弃创业,这个过程非常艰辛,但他内在的稳定因素让他在生活以及工作中游刃有余。
稳定不应依赖体制和单位而来,应依靠自己的能力、经验、眼光、行业口碑、行业人脉、行业经验而来。